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地理与城市文化异质性——以哈尔滨文学书写为例
1
作者 叶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0-205,共6页
哈尔滨作为二十世纪初远东地区最大的移民城市,带有一定的殖民性,城市文化异质性特点鲜明。文学地理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为作品提供了多层次的意义阐释空间。同时,文学地域性还带有主观性和虚构性,作家的文化... 哈尔滨作为二十世纪初远东地区最大的移民城市,带有一定的殖民性,城市文化异质性特点鲜明。文学地理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为作品提供了多层次的意义阐释空间。同时,文学地域性还带有主观性和虚构性,作家的文化立场对构建文学地域性有着决定作用。另外,对同一城市相同的地理景观,因时代不同、作者不同,对城市文化异质性的阐释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城市文化异质性 哈尔滨文学书写
下载PDF
人城关系的对抗与重构——论迟子建小说的哈尔滨书写
2
作者 胡伟婧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涌动,发掘民族“文化岩层”的热潮就持续兴盛。从乡土民间到伤痕怀旧,社会的迅速发展继而带动了“城市”新型概念与“回望”原生情感的诞生,“城市书写”逐渐被以迟子建为代表的一群作家推上文学舞台。其中,... 自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涌动,发掘民族“文化岩层”的热潮就持续兴盛。从乡土民间到伤痕怀旧,社会的迅速发展继而带动了“城市”新型概念与“回望”原生情感的诞生,“城市书写”逐渐被以迟子建为代表的一群作家推上文学舞台。其中,哈尔滨凭借其城市历史的独特性,加之迟子建独有的城市体验,对“冰城书写”形成了双层制约,使得该文学建构更好地契合了城市本身的生活形态与历史变迁。借由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进行横纵双向建构,通过对印象哈尔滨的本真溯源,以全新思维构架出“对抗与重构”的隐含模式,囊括了哈尔滨文化、艺术、建筑、血脉、信仰、情感等多方面在内的新旧交替与内外变化。“抗衡与变容”无疑是对迟子建的哈尔滨书写中“城市反响”与“城市动荡”的集中概括,在自身发展与外国入侵的历史大背景下,透过新象旧貌的对抗与融合,体感在冰城之间集糅美爱、丑恶及罪罚的人性百态与柔情坚城的人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哈尔滨文学 城市书写 对抗 重构 人城关系
下载PDF
哈尔滨俄侨文学 被引量:7
3
作者 荣洁 《外语研究》 2002年第3期45-50,共6页
哈尔滨俄侨文学是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侨居哈尔滨的“老、中、青”三代诗人、作家延续了“白银时代”。本文探讨了哈侨民诗人、作家创作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介绍了几位较重要的俄侨诗人、作家及文学小组“丘拉耶夫卡”。
关键词 哈尔滨俄侨文学 丘拉耶夫卡 诗歌作品 中国文化、哲学
下载PDF
重放异彩的哈尔滨俄侨文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刁绍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哈尔滨俄侨文学 诗集 洛夫 基督教育 小说 我国东北 作品 作家 俄国 山林
下载PDF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学科及专业介绍
5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 学科介绍 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专业 本科生专业
下载PDF
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延龄 《俄罗斯文艺》 CSSCI 1998年第2期28-33,共6页
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李延龄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是独特的文学。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俄罗斯人在中国土地上创造的。笔者以为,它既是俄罗斯的,又是中国的。是的,它是俄罗斯的,但它与俄罗斯本土文学不一样;是的,也有理由... 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李延龄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是独特的文学。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俄罗斯人在中国土地上创造的。笔者以为,它既是俄罗斯的,又是中国的。是的,它是俄罗斯的,但它与俄罗斯本土文学不一样;是的,也有理由说它是中国的,但它与中国文学又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侨民 哈尔滨俄侨文学 文学作品 诗歌 俄罗斯文学 知识分子 侨民文学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侨诗人
原文传递
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延龄 《俄罗斯文艺》 1999年第3期43-47,共5页
据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俄罗斯侨民现象。《清史录》记载,康熙22年(1683年),清廷命令:“罗刹(指俄罗斯人)归顺人颇多,应另编为一左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藉。”①不过,那仅仅是开端而已。大批俄罗... 据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俄罗斯侨民现象。《清史录》记载,康熙22年(1683年),清廷命令:“罗刹(指俄罗斯人)归顺人颇多,应另编为一左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藉。”①不过,那仅仅是开端而已。大批俄罗斯侨民现象的出现是在1889年(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俄侨文学 俄罗斯侨民 中东路 中东铁路 经济基础 文化 《中俄密约》 图书馆 十月革命 全方位性
原文传递
在华俄侨文学一瞥 被引量:3
8
作者 刁绍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0-157,共8页
俄侨文学是二十世纪特殊的文化产物,它一方面继承俄国文学的传统,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相衔接,另一方面又与其故国隔绝,深深打上流亡者心态的印记,同时也受到侨居国生活环境和文化气氛的熏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 俄侨文学是二十世纪特殊的文化产物,它一方面继承俄国文学的传统,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相衔接,另一方面又与其故国隔绝,深深打上流亡者心态的印记,同时也受到侨居国生活环境和文化气氛的熏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按其地理分布,俄侨文学分为欧洲、远东和美洲三大板块。所谓远东俄侨文学主要指侨居我国哈尔滨、上海等的俄人的文学,也可称作在华俄侨文学。它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人迁居我国东北而产生的,十月革命后由于白俄流亡浪潮涌向我国而日益兴旺,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衰落,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随着俄侨迁离我国而彻底消失,并逐渐被遗忘。但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俄侨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国东北 三十年代 女诗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俄国文学 中国文化 长篇小说 基督教青年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