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 Xiao 1995,海南硬皮肿腿蜂S.hainanica Xiao 1995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pupariae Yang et Yao 2012,另有1疑似分布种——哈氏肿腿蜂S.harmandi Buysson 1903。编制了区分这5个种的检索表。研究认为,日本和韩国专家将我国的管氏肿腿蜂更名为哈氏肿腿蜂(作为同物异名)是不合适的,管氏肿腿蜂应为一个有效种。对管氏肿腿蜂根据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图;也引述了日本学者Terayama(2006)对哈氏肿腿蜂的再描述,以便区分这两个种。并以对照表的形式,给出了区分这两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也对作者2012年发表在美国的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uy of America上的新种——白蜡吉丁肿腿蜂做了简要描述,附有该种的形态特征照片图,并记述了该种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以便国内学者鉴定该种时参考。研究发现白蜡吉丁肿腿蜂也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nsoni、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和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及苹小吉丁A.mali等我国多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可利用于防治这些害虫的优秀天敌。展开更多
经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与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Buysson)均可寄生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的低龄幼虫,可用于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为了探讨其学习行为,采用Y-型嗅觉仪、培养皿...经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与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Buysson)均可寄生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的低龄幼虫,可用于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为了探讨其学习行为,采用Y-型嗅觉仪、培养皿两种方法,测定了锈色粒肩天牛虫粪及其寄主植物——国槐韧皮部的气味刺激对交配后的白蜡吉丁肿腿蜂和哈氏肿腿蜂的雌蜂嗅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肿腿蜂在羽化后经过对上述两种气味源48h接触后,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两种气味源的选择性比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气味源的选择性相比显著提高。在对气味源的搜寻判断上,有学习经历的雌蜂所用时间显著少于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培养皿试验表明,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锈色粒肩天牛虫粪及国槐树枝韧皮部水提物或正丁烷提取物的趋向率要高于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两种寄生蜂的嗅觉记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当其脱离学习环境一定时间后,对气味源仍有较强的趋向性。展开更多
以我国常用于生物防治天牛类和吉丁类蛀干害虫的几种肿腿蜂为研究对象,利用Dnaman及Mega5.1等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哈氏肿腿蜂1与管氏肿腿蜂的406 bp COI的基因序列,两者的相似性仅为93.84%,明显为两个不同种。...以我国常用于生物防治天牛类和吉丁类蛀干害虫的几种肿腿蜂为研究对象,利用Dnaman及Mega5.1等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哈氏肿腿蜂1与管氏肿腿蜂的406 bp COI的基因序列,两者的相似性仅为93.84%,明显为两个不同种。系统发育结果显示,管氏肿腿蜂与川硬皮肿腿蜂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一个姊妹群,松褐天牛肿腿蜂与其他肿腿蜂的亲缘关系较远,为分化较早的种类。但是硬皮肿腿蜂种类没有按照采集地的地理位置聚类。展开更多
文摘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 Xiao 1995,海南硬皮肿腿蜂S.hainanica Xiao 1995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pupariae Yang et Yao 2012,另有1疑似分布种——哈氏肿腿蜂S.harmandi Buysson 1903。编制了区分这5个种的检索表。研究认为,日本和韩国专家将我国的管氏肿腿蜂更名为哈氏肿腿蜂(作为同物异名)是不合适的,管氏肿腿蜂应为一个有效种。对管氏肿腿蜂根据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图;也引述了日本学者Terayama(2006)对哈氏肿腿蜂的再描述,以便区分这两个种。并以对照表的形式,给出了区分这两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也对作者2012年发表在美国的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uy of America上的新种——白蜡吉丁肿腿蜂做了简要描述,附有该种的形态特征照片图,并记述了该种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以便国内学者鉴定该种时参考。研究发现白蜡吉丁肿腿蜂也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nsoni、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和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及苹小吉丁A.mali等我国多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可利用于防治这些害虫的优秀天敌。
文摘经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与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Buysson)均可寄生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的低龄幼虫,可用于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为了探讨其学习行为,采用Y-型嗅觉仪、培养皿两种方法,测定了锈色粒肩天牛虫粪及其寄主植物——国槐韧皮部的气味刺激对交配后的白蜡吉丁肿腿蜂和哈氏肿腿蜂的雌蜂嗅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肿腿蜂在羽化后经过对上述两种气味源48h接触后,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两种气味源的选择性比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气味源的选择性相比显著提高。在对气味源的搜寻判断上,有学习经历的雌蜂所用时间显著少于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培养皿试验表明,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锈色粒肩天牛虫粪及国槐树枝韧皮部水提物或正丁烷提取物的趋向率要高于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两种寄生蜂的嗅觉记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当其脱离学习环境一定时间后,对气味源仍有较强的趋向性。
文摘以我国常用于生物防治天牛类和吉丁类蛀干害虫的几种肿腿蜂为研究对象,利用Dnaman及Mega5.1等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哈氏肿腿蜂1与管氏肿腿蜂的406 bp COI的基因序列,两者的相似性仅为93.84%,明显为两个不同种。系统发育结果显示,管氏肿腿蜂与川硬皮肿腿蜂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一个姊妹群,松褐天牛肿腿蜂与其他肿腿蜂的亲缘关系较远,为分化较早的种类。但是硬皮肿腿蜂种类没有按照采集地的地理位置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