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农业及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立勇 李艳 林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7-201,共5页
气候变化在东北地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等... 气候变化在东北地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应对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针对这两个重点领域从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综合调控水源和完善监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响应与适应
下载PDF
干旱区叶片形态特征与植物响应和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103
2
作者 李永华 卢琦 +4 位作者 吴波 朱雅娟 刘殿君 张金鑫 靳占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8,共11页
叶片形态是指示植物适应特定环境的重要指标。由于植物叶片形态不仅对时空环境变化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可塑性,而且能够通过叶片形态的调整调节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所以叶片形态学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理及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该文在总... 叶片形态是指示植物适应特定环境的重要指标。由于植物叶片形态不仅对时空环境变化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可塑性,而且能够通过叶片形态的调整调节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所以叶片形态学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理及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该文在总结前人叶片形态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简单的叶片形态指标分类体系;结合物质能量交换的物理学原理,回顾总结了叶片表观形态变化与叶片物质能量交换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叶片形态影响物质能量交换的物理学原理,重点分析了干旱区植物叶片表观形态对低水分环境、高辐射(或高温)的响应与适应特征;最后,在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叶片形态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植物 叶片边界层阻力 叶片形态学 叶片温度 植物响应与适应特征
原文传递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3
作者 于贵瑞 方华军 +1 位作者 伏玉玲 王秋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49-5459,共11页
地球系统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变化是影响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热点。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 地球系统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变化是影响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热点。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收支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并分析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科技需求和发展方向。当前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和区域碳储量和碳收支的清查、综合计量与碳汇认证,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联网观测及其循环过程机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野外控制试验,陆地生态系统水、碳、氮循环及其耦合关系机制和模拟模型研究等,同时指出在这些研究领域依然存在且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我国近期的科技工作重点工作应该是努力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碳储量和碳收支动态监测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及其区域调控管理的前瞻性研究,定量评价中国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和增汇潜力,评估各种典型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尺度的温室气体管理和碳交易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立提供可报告、可度量和可核查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碳收支 响应与适应 碳-氮-水耦合作用
下载PDF
全球环境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白莉萍 周广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94-397,共4页
从CO2 浓度升高、CO2 浓度与温度升高以及CO2 浓度与水分变化的协同作用、CO2 浓度升高与环境盐胁迫的协同作用和作物产量预测模拟及其适应对策 4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生产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进... 从CO2 浓度升高、CO2 浓度与温度升高以及CO2 浓度与水分变化的协同作用、CO2 浓度升高与环境盐胁迫的协同作用和作物产量预测模拟及其适应对策 4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生产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进展 ,指出目前人类关于农业生产对未来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机理的理解与预测很有限 ,提出中国未来需要拟加强的研究领域 .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关键环境因子 响应与适应 全球环境变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友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共14页
红树林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四高"特性(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和高抗逆性)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全球约有红树林1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25℃等温线内。红树... 红树林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四高"特性(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和高抗逆性)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全球约有红树林1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25℃等温线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高达2000gC·m^(-2)·a^(-1),具有高强度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热带、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并在全球变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3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一个脆弱的、敏感的生态系统,也是首先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作为全球海岸带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着全球红树林的生存和分布方式。本文将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和极端天气4个主要方面,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变化特征,阐述红树林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和极端天气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机制,并简要概述了红树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危害中的重要作用。全球气候变化也将为红树林的研究、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红树林 全球气候变化 响应与适应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英文)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文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生物地理单元。由于其高、寒、旱的生物环境特征,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非常敏感,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是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生物地理单元。由于其高、寒、旱的生物环境特征,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非常敏感,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是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经历了从朴素认识到机理研究的理论升华,从生物地理格局的科学考察到生态学机理定位研究的范式转变,从个体、群落到生态系统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尺度延伸,以及从理论研究到支撑资源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轨迹。今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将更加聚焦于量化辨识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研究。加强与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和遥感技术多学科、多技术、模型融合的交叉与集成研究,服务于气候变化的适应及生态-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学研究 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