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的响铜乐器 被引量:1
1
作者 俞承铣 陈长根 《乐器》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28,共2页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响铜乐器源远流长。苏州是我国响铜乐器发源地之一。以出土的钲和鑃考证,苏州的响铜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宋时代,苏州就出现了乐器作坊比较集中的乐鼓巷(见《宋平江城坊考》),...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响铜乐器源远流长。苏州是我国响铜乐器发源地之一。以出土的钲和鑃考证,苏州的响铜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宋时代,苏州就出现了乐器作坊比较集中的乐鼓巷(见《宋平江城坊考》),原址即今史家巷。明代中期,随着苏州小手工业生产的兴旺,乐器生产也相应得到发展。据明·王锜《寓圃杂记》记载:苏州东北城比户纺织,西城一带则是铜器、骨器、响器、乐器等各种工艺生产作坊之集中地(见《工艺美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编,1963年12月出版)。清朝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铜乐器 手工业生产 寓圃杂记 美术研究所 明代中期 王锜 民族文化遗产 史家巷 咸丰十年 唐宋时代
下载PDF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妙 《装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6,共3页
本文通过田野考察的方法记录了山西长子响铜乐器手工制作技艺,论证了其主要价值和历史文化贡献,说明看似落后的手工艺曾经为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生活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响铜乐器 手工 技艺
原文传递
周村“铜响”漫五洲
3
作者 刘秀荣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87-88,98,共3页
周村铜响乐器的制作历史,据《考工记》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时至明清,已是作坊林立、品种多样、四海扬名、南北畅销。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周村铜响漫五洲"的局面"。
关键词 齐国 周村 乐器制作
下载PDF
明清地方乐器的制作工艺
4
作者 马晓婕 马晓婵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8期191-192,共2页
明清时期的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长子响铜乐器和高桥尚家笙的制作工艺精湛,不仅适用于演奏,而且观赏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桥尚家笙 长子响铜乐器 乐器制作工艺
下载PDF
疫情之后,汉锣再度敲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丰元凯 《乐器》 2020年第5期94-97,共4页
武汉"解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辉煌,正常的生活又回来了。有着3500年历史的武汉,除了热干面、武昌鱼、精武鸭脖……还有一个特产,那就是誉满全球的汉锣。笔者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采访了几家以出口贸易为主的... 武汉"解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辉煌,正常的生活又回来了。有着3500年历史的武汉,除了热干面、武昌鱼、精武鸭脖……还有一个特产,那就是誉满全球的汉锣。笔者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采访了几家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武汉锣厂老板:"企业是如何在疫情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他们的回答却让笔者惊喜万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制造 武汉市黄陂区 响铜乐器 作曲家 乐团 中国乐器 音乐家 国家优质产品
下载PDF
新铜器 新时代
6
作者 陈丽萍 《中华手工》 2014年第9期32-35,共4页
铜,本身是属于中国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青铜时代,司母戊、大方鼎等礼器,在当时代表着权利和地位。走进博物馆,最能见证中华民族历史的就是铜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可以... 铜,本身是属于中国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青铜时代,司母戊、大方鼎等礼器,在当时代表着权利和地位。走进博物馆,最能见证中华民族历史的就是铜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可以证明曾有的辉煌。铜的颜色自然,且丰富、有生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艺术家喜欢用铜的原因。铜有很多的合金,只有紫铜是99,99%的纯铜,合金铜有黄铜、青铜、白铜,不同的合金体现出铜不同的色彩。不同时期的铜,也会有不同的色彩,就像人生的经历一样:紫铜最开始有点金光闪闪,像人年轻的时候,活力"四射"。两三年后铜慢慢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氧化 中华民族历史 时代 司母戊 方鼎 像人 编钟 商周时期 响铜乐器
下载PDF
成都市民族用品生产一瞥
7
作者 蔡纯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10,共2页
成都市自1989年被轻工部定为全国民族产品在西南地区的生产基地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22家,从事民族用品生产的职工近2000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扶持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贯彻,成都市民族用品生产行业无论在布... 成都市自1989年被轻工部定为全国民族产品在西南地区的生产基地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22家,从事民族用品生产的职工近2000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扶持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贯彻,成都市民族用品生产行业无论在布局、规模、技术装备、还是在产品的品种、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去年民族产品年生产总值为2612万元,比1990年增长42.7%,主要产品有:民族家俱、民族铜制品、民族服装、民族靴、民族铝制品、民族工艺品、民族乐器、民族搪瓷制品、农牧工具、民族塑料品等.产品销往省内的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以及云南、贵州、内蒙古、青海等省区.为满足少数民族的需要,增进民族间的交往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生产企业 搪瓷制品 生产基地 西南地区 制品 生产政策 响铜乐器 生产行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产品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