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女性哥特主义视角解读门罗小说《荒野小站》中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岚 黄川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短篇小说《荒野小站》虽然取材于苏格兰移民在加拿大拓荒的历史,但作者艾丽丝·门罗有意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改写,通过女性书写显示出男性对女性施加的威胁与暴力,将关注引向宏大历史叙事中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女性身体和女性体验。女性... 短篇小说《荒野小站》虽然取材于苏格兰移民在加拿大拓荒的历史,但作者艾丽丝·门罗有意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改写,通过女性书写显示出男性对女性施加的威胁与暴力,将关注引向宏大历史叙事中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女性身体和女性体验。女性哥特主义元素的运用,是作品的突出特点,不仅增添了小说诡异恐怖的气氛,还凸显了女主人公从压抑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转变,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挣扎求生的努力,对进一步丰富加拿大早期女性人物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小站》 女性书写 女性体验 女性哥特主义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蝴蝶梦》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蔚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男性压迫下的女性生活及其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女性哥特主义 诡异 女性身份 分裂中的女性形象
下载PDF
论英美文学中哥特主义的“黑色光芒”
3
作者 司海舸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年第3期313-314,共2页
文章对英美文学作品中以哥特主义为基本核心、文学创作原则的形式展开相应的分析探究,整体的文学作品故事发生的情景环境设定为古堡或废墟,通过相关主人公人物形象描述作为重要的创作方式手段引用,设定"黑色"的整体情感表达... 文章对英美文学作品中以哥特主义为基本核心、文学创作原则的形式展开相应的分析探究,整体的文学作品故事发生的情景环境设定为古堡或废墟,通过相关主人公人物形象描述作为重要的创作方式手段引用,设定"黑色"的整体情感表达作为基调,最终为揭示人性所表现出的黑暗面特征,进一步实现批判整体社会黑暗现象的文学作品价值效用。文章主要以英美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哥特主义研究对象,在综合论述哥特主义的概念性内容特点后,展开相应的文学创作方面延伸,特别是为黑色恐怖与道德崇高两部分之间创建联系,消除可能存在的冲突与融合特征,从而为有效建立自成一派的文学作品中哥特主义创作风格、展现文学创作历史上新兴类别光芒提供重要的建设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哥特主义 黑色光芒
下载PDF
失衡权利下的诡谲景观——女性哥特主义视域下的《浮生梦》 被引量:1
4
作者 解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达芙妮·杜穆里埃所著的《浮生梦》,通过哥特式的悬疑惊悚展现了主人公瑞秋迷雾般的人生历程,瑞秋是否有罪更是读者们内心重复追问的焦点。女性作家透过女性哥特典型的创作手法使小说萦绕在神秘且模糊的氛围里,并且故事中各式各样... 达芙妮·杜穆里埃所著的《浮生梦》,通过哥特式的悬疑惊悚展现了主人公瑞秋迷雾般的人生历程,瑞秋是否有罪更是读者们内心重复追问的焦点。女性作家透过女性哥特典型的创作手法使小说萦绕在神秘且模糊的氛围里,并且故事中各式各样的诡谲景观暗藏着社会大环境中男女两性所持权利的差异,这也最终造成了悲剧的结局。小说既是对现实中父权制度威压下女性真实生存境遇的放大和关注,也是以达芙妮·杜穆里埃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希望运用女性哥特主义的利刃以求得男女平等的对话机制和话语权力的深切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梦》 女性哥特主义 两性平权
下载PDF
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中的画像元素探究
5
作者 李俊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索其在表现哥特风格和唯美主义时的优点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画像》 《道连·格雷的画像》 画像动机 哥特式唯美主义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30,共9页
在《魔鬼情人》这篇取材于英国民间歌谣的小说中,伊丽莎白·鲍恩对“魔鬼情人”这一文学原型进行了女性哥特主义改写,突出了男性迫害者对女性主体所构成的威胁,将男性暴力转化为对战争的隐喻。小说充斥着诡异迷离的气氛,细腻地描绘... 在《魔鬼情人》这篇取材于英国民间歌谣的小说中,伊丽莎白·鲍恩对“魔鬼情人”这一文学原型进行了女性哥特主义改写,突出了男性迫害者对女性主体所构成的威胁,将男性暴力转化为对战争的隐喻。小说充斥着诡异迷离的气氛,细腻地描绘了挣扎在男性中心主义和战争双重阴影下的一位平凡女性的内心世界。小说开放的结局,增加了“魔鬼情人”形象的复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鬼情人 原型 女性哥特主义 诡异 男性中心主义 战争
原文传递
后女性主义哥特视角下的两性关系重塑——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映春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8-70,共3页
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文章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 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文章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地位变化,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些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哥特 女性 男性 两性关系
下载PDF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之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万隆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9-35,共7页
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 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义一词、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与哥特式之间的关系和含义,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回避二元性逻辑和渴求"释意",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后女权主义哥特式"超越了女性哥特式,同过去第二波女权主义和女性遭受压制有着内在联系。它为批评划定了一个新的空间,重新探讨了性别、代理和压抑等概念。通过对"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辨析,实际上追溯和梳理了从哥特式、女权主义、女性哥特式、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后女权主义 哥特 后女权主义哥特
下载PDF
沃格尔马克思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哥特主义研究——以电影《雪莉》为例
9
作者 甄静泊 《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6期109-115,共7页
雪莉·杰克逊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女性哥特主义作家,作为美国哥特惊悚小说的承前启后者,在她逝世数十年后,她的作品越来越引起大众的瞩目,以她的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雪莉》于2020年上映。在沃格尔马克思女性主义的视域下,对这部电影... 雪莉·杰克逊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女性哥特主义作家,作为美国哥特惊悚小说的承前启后者,在她逝世数十年后,她的作品越来越引起大众的瞩目,以她的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雪莉》于2020年上映。在沃格尔马克思女性主义的视域下,对这部电影中的女性哥特主义进行分析与研究,揭开哥特主义的复杂幻象和诡异情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女性被压迫被异化的总根源来自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女性要实现自我解放,必须要摆脱资本的奴役,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思想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莉·杰克逊 沃格尔马克思女性主义 女性哥特主义
原文传递
数字游戏场景设计中的风格化趋向—以哥特风格和超现实主义为例
10
作者 王丽君 窦潇 《艺术研究快报》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以数字游戏《爱丽丝疯狂回归》的哥特风格场景设计和的《银河历险记1~3》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游戏场景设计两个作品为例,分析了数字游戏场景设计的风格化趋向。风格化游戏场景造型设计,传达出来的是一种超前的设计思维方式,为游戏... 文章以数字游戏《爱丽丝疯狂回归》的哥特风格场景设计和的《银河历险记1~3》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游戏场景设计两个作品为例,分析了数字游戏场景设计的风格化趋向。风格化游戏场景造型设计,传达出来的是一种超前的设计思维方式,为游戏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造潜能和审美视野,使游戏场景设计呈现出富有个性色彩和文化积淀的美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场景设计 风格化 哥特风格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掘墓人的女儿》中的哥特现实主义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7-100,共4页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关于犹太人雅各布一家在经历大屠杀后逃亡的过程中身份探寻的一部备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丽贝卡,掘墓人雅各布的女儿。欧茨是美国女性作家中最善于用暴力因素创作的,暴力描...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关于犹太人雅各布一家在经历大屠杀后逃亡的过程中身份探寻的一部备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丽贝卡,掘墓人雅各布的女儿。欧茨是美国女性作家中最善于用暴力因素创作的,暴力描写原属于哥特主义的特点,在欧茨笔下的暴力却不仅仅体现血腥、黑暗,欧茨试图通过暴力描写给读者展现一种历史现实,巧妙地将哥特主义的写作方式与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融合在一起来帮助她表达她所想展现给读者的宗旨。整篇小说以哥特现实主义的写作特色来带领读者探寻犹太人的身份抉择,将哥特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效融合,既体现血腥暴力,又让人反思犹太人在经历大屠杀以后的生活困境及身份抉择过程,更有效地呈现给读者当时犹太人在美国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现实主义 掘墓人的女儿 历史事实
下载PDF
浅析后女性主义哥特中的男性角色
12
作者 刘培 《神州》 2012年第08Z期6-6,共1页
本文参照Benjamine A.Barbon关于后女性主义哥特"男性女性化"的观点,浅析后女性主义哥特的男性角色定位,认为其摒弃了传统女性哥特的男权中心主义潜台词,蕴含了男女性别平等的深意。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哥特 性别 角色 女性 哥特
下载PDF
浅析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中的心理冲突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自娟 刘甜甜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3期48-49,共2页
爱伦·坡在短篇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中,运用哥特手法描写了人的精神和思想病态,探究了主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冲突,达到了恐怖的单一预期效果,在文学创作中开辟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 哥特主义 《黑猫》 《泄密的心》心理冲突
下载PDF
解读当代服装设计师的哥特情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英颖 王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艺术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影响了几代服装设计师的艺术理念及设计风格。当代设计师更是顺应个性化时代的需求,从充满魅力的新哥特艺术中汲取灵感,诠释当今时尚潮流的新风貌。
关键词 哥特式艺术 哥特主义 哥特艺术风格 美学价值 当代设计
下载PDF
南安大略哥特视角下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男性罪犯的“无罪逃离”
15
作者 唐姬霞 张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艾丽丝·门罗在她的犯罪小说《多维的世界》和《荒野小站》中塑造的两位男性杀人犯虽性格迥异,命运相离,但都犯下滔天罪行,几乎没有承担道德和法律上应得的惩罚和严重的后果,成了真正的“无罪逃离者”。门罗此类犯罪小说中没有给人... 艾丽丝·门罗在她的犯罪小说《多维的世界》和《荒野小站》中塑造的两位男性杀人犯虽性格迥异,命运相离,但都犯下滔天罪行,几乎没有承担道德和法律上应得的惩罚和严重的后果,成了真正的“无罪逃离者”。门罗此类犯罪小说中没有给人感官刺激的血腥恐怖场景和神秘的外在气息,而是以其独特的南安大略哥特主义写作手法将人性的复杂阴暗和恐怖腐朽渲染到了极致,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道德良心和善恶报应的思索,这正是门罗式哥特的异样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南安大略哥特主义 男性罪犯 多维的世界 荒野小站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角度解读《米德尔马契》 被引量:4
16
作者 颜蓓蕾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从女性哥特主义角度看,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小说中的多萝西娅和罗莎蒙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限于"两性领域划分",扮演"家中天使"实际上是通过婚姻进行曲线式抗争。多萝西娅后... 从女性哥特主义角度看,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小说中的多萝西娅和罗莎蒙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限于"两性领域划分",扮演"家中天使"实际上是通过婚姻进行曲线式抗争。多萝西娅后来下嫁拉迪斯拉夫是对"友伴型婚姻"的选择,这也是女性隐秘反抗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德尔马契》 女性哥特主义 女性主义 “两性领域划分”
下载PDF
英美哥特小说兴起初探
17
作者 李岭岭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8期181-182,共2页
西方哥特主义萌芽于18世纪晚期,在当代和现代作品中仍然盛行。哥特主义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被评论家称作"黑色浪漫主义"。文章介绍了哥特小说的起源、背景、发展和影响。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哥特小说在18世纪晚期兴起... 西方哥特主义萌芽于18世纪晚期,在当代和现代作品中仍然盛行。哥特主义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被评论家称作"黑色浪漫主义"。文章介绍了哥特小说的起源、背景、发展和影响。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哥特小说在18世纪晚期兴起,19世纪30年代衰落。尽管流行时间较短,哥特小说对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主义 哥特小说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女性哥特视野下的《凯林奇郡的遗产房》——德拉布尔的自我突破
18
作者 曾佑强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1期86-88,共3页
哥特传统在西方由来已久并影响广泛。20世纪西方的哥特研究在性别和体裁领域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将女性视角引入哥特文学研究中。女性哥特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主题、人物、环境、情节、恐怖气氛方面等有其独特... 哥特传统在西方由来已久并影响广泛。20世纪西方的哥特研究在性别和体裁领域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将女性视角引入哥特文学研究中。女性哥特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主题、人物、环境、情节、恐怖气氛方面等有其独特的特征。在《凯林奇郡的遗产房》这篇短篇小说中,德拉布尔试图把她作品中常见的女性主义主题,与哥特这一文学体裁结合在一起,以实验性的写作手法来突破自己以往的写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主义 《凯林奇郡的遗产房》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下载PDF
美国南方女性文学的哥特现实主义
19
作者 刘玉红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内战后的美国南方艰难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矛盾尖锐,混乱和失序是常态,为文学的现实书写有效融入哥特性提供良机。长篇小说《飘》、《铁脉》和短篇小说《难民》的哥特现实主义以多感官叙事和丰富的哥特化意象分别表征19世纪下半叶... 内战后的美国南方艰难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矛盾尖锐,混乱和失序是常态,为文学的现实书写有效融入哥特性提供良机。长篇小说《飘》、《铁脉》和短篇小说《难民》的哥特现实主义以多感官叙事和丰富的哥特化意象分别表征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南方社会转型中城市空间的阈限化、怪诞人物的生存困境,以及“南方骄傲”的毁灭力量,在写景、写人、写事中表现出南方文艺复兴时期女作家对南方不同时期思想症结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方 女性文学 哥特现实主义 社会转型
下载PDF
重读《弗兰肯斯坦》
20
作者 林映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6-108,119,共4页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女性哥特小说。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笔者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女性哥特小说。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笔者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部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后女性主义哥特 两性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