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哲人与城邦——古罗马史家拉尔修笔下的柏拉图
1
作者
黄瑞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古罗马史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卷三"柏拉图传"中,关于柏拉图"所认可的学说"的概述,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自然神(话)学"为核心依据,为"公正地与热爱柏拉图的人站在一起&qu...
古罗马史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卷三"柏拉图传"中,关于柏拉图"所认可的学说"的概述,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自然神(话)学"为核心依据,为"公正地与热爱柏拉图的人站在一起""远超随便哪个男人""雄心勃勃""探究这位哲人学说"的多姆娜皇后,表明了哲人柏拉图的心志:德性是哲人幸福的自足根据,一旦自由民主平等城邦中民众的分歧超出了限度,哲人就有充分的理由走上苏格拉底所谓"向上的路",在书写的"对话"中建构关于理想城邦的神(话)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人与城邦
第欧根尼·拉尔修
柏拉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教育作为灵魂转向的方向性——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释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君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5年第1期51-69,共19页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的释义,在对洞穴隐喻的结构和意义梳理基础上,发现教育作为一门灵魂转向技艺的同时,这一灵魂转向还具有不同维度的方向性。这一方向性关涉到不同灵魂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动。尤其在洞穴隐喻中,存在着囚...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的释义,在对洞穴隐喻的结构和意义梳理基础上,发现教育作为一门灵魂转向技艺的同时,这一灵魂转向还具有不同维度的方向性。这一方向性关涉到不同灵魂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动。尤其在洞穴隐喻中,存在着囚徒从洞穴内朝洞外的日光出离,又从洞外世界返回下降到洞穴之中的过渡。本文认为这两次不同方向的灵魂转向存在着极其丰富的隐晦意蕴,其必须放置于《理想国》大的政治哲学背景才能被理解。本文提出哲人重新返回洞穴虽是一种被迫或被派遣的行为,但它却恰好促成了灵魂的成熟。柏拉图试图借此隐射出教育作为灵魂转向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走出城邦世界,而是应该重新下降到现实城邦以获得实践智慧在灵魂中的生成。但这却是一次艰辛和危险的过渡,其又隐晦表露出哲人的个体幸福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紧张。而柏拉图在处理这一紧张关系时,最终选择了哲人应该返归城邦政治生活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洞穴隐喻
灵魂转向
隐晦意蕴
哲人与城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哲人与城邦——古罗马史家拉尔修笔下的柏拉图
1
作者
黄瑞成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典拉丁语汉语大辞典》编纂”(16ZDA214)的项目成果。
文摘
古罗马史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卷三"柏拉图传"中,关于柏拉图"所认可的学说"的概述,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自然神(话)学"为核心依据,为"公正地与热爱柏拉图的人站在一起""远超随便哪个男人""雄心勃勃""探究这位哲人学说"的多姆娜皇后,表明了哲人柏拉图的心志:德性是哲人幸福的自足根据,一旦自由民主平等城邦中民众的分歧超出了限度,哲人就有充分的理由走上苏格拉底所谓"向上的路",在书写的"对话"中建构关于理想城邦的神(话)学。
关键词
哲人与城邦
第欧根尼·拉尔修
柏拉图
Keywords
philosopher and city
Diogenes Laertius
Plato
分类号
I198.5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教育作为灵魂转向的方向性——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释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君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5年第1期51-69,共19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的释义,在对洞穴隐喻的结构和意义梳理基础上,发现教育作为一门灵魂转向技艺的同时,这一灵魂转向还具有不同维度的方向性。这一方向性关涉到不同灵魂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动。尤其在洞穴隐喻中,存在着囚徒从洞穴内朝洞外的日光出离,又从洞外世界返回下降到洞穴之中的过渡。本文认为这两次不同方向的灵魂转向存在着极其丰富的隐晦意蕴,其必须放置于《理想国》大的政治哲学背景才能被理解。本文提出哲人重新返回洞穴虽是一种被迫或被派遣的行为,但它却恰好促成了灵魂的成熟。柏拉图试图借此隐射出教育作为灵魂转向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走出城邦世界,而是应该重新下降到现实城邦以获得实践智慧在灵魂中的生成。但这却是一次艰辛和危险的过渡,其又隐晦表露出哲人的个体幸福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紧张。而柏拉图在处理这一紧张关系时,最终选择了哲人应该返归城邦政治生活的立场。
关键词
教育
洞穴隐喻
灵魂转向
隐晦意蕴
哲人与城邦
Keywords
education
cave metaphor
the turn of the soul
esoteric meaning
philosopher and polis
分类号
B502.23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哲人与城邦——古罗马史家拉尔修笔下的柏拉图
黄瑞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教育作为灵魂转向的方向性——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释义
胡君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