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哲学与文学的阐释、翻译与交流之汉学路径——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访谈 |
刘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9
|
|
2
|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共同点初探 |
杨德贵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0 |
|
3
|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 |
马银华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4
|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孙正聿教授访谈录 |
孙正聿
唐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照应”——小说《我的将军》与哲学著作《母性思考》的“互文性”解读 |
何小宝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哲学与文学对立的传统及其影响西方文论研究的一条历史线索 |
邵一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
葛菲
|
《书品》
|
2001 |
0 |
|
8
|
评陈建华著《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 |
陈正宏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9
|
我的批评观 |
徐兆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彭燕郊:拒绝遗忘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1
|
一支长明不熄的火炬——纪念埃及思想家艾哈迈德·艾敏逝世40周年 |
贾马丁·赛义德
高燕
|
《阿拉伯世界研究》
|
1994 |
0 |
|
12
|
钱与文 |
洪家宁
|
《民主与科学》
|
1997 |
0 |
|
13
|
圆慈博士谈英国高等教育 |
黄华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0 |
|
14
|
生之激发──读张文初先生的《死之默想》 |
彭建明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5
|
论德里达的解构运作 |
杨宏秀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有感于“天职” |
郭启宏
|
《大舞台》
|
1998 |
0 |
|
17
|
基于小波消噪的EMD模型在GPS振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李旋
孙磊
骆辉
戴吾蛟
何伟
|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8
|
解构批评的基本特征 |
杨大春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19
|
古代文论中“重德轻文”传统刍议 |
邵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
1994 |
1
|
|
20
|
王国维的人本忧思与学理再创 |
荆竹
|
《朔方》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