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的人性自觉及其意义——中西马哲学会通的一个内在性平面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利天 张岩磊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自我理解的观念框架。西方古典哲学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的德性自觉,马克思和后现代哲学对人性的社会性自觉,等等,既都有自然人性的客观依据,也都是自觉判断,是规划和引导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自觉 中西马哲学会通 内在性平面
下载PDF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与途径
2
作者 黄政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西哲学会通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现代新儒学 人体科学 研究对象 儒道佛 牟宗三 现代自然科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析
3
作者 师征 《新丝路》 2023年第10期25-29,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与以中国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亦联系密切。文章从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角度出发,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与以中国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亦联系密切。文章从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角度出发,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从本体论依据、知识理性追求、实践路线、人文主义导向四个方面阐发其现代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生命领会和精神自觉——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辩证本体基础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利天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哲学始于对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自觉和反思,亦即对自身生命的领会和精神的自觉。中西哲学在对人的精神生命的领会中,共同经历了主观精神对生活和世界精神化的主观性环节、精神对象化的客观性环节和主客统一的精神生命自我完成的环节这个辩... 哲学始于对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自觉和反思,亦即对自身生命的领会和精神的自觉。中西哲学在对人的精神生命的领会中,共同经历了主观精神对生活和世界精神化的主观性环节、精神对象化的客观性环节和主客统一的精神生命自我完成的环节这个辩证运动过程。但由于中西传统哲学都存在着漠视甚至敌视人的自然欲望的倾向,都存在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知性区分,必然在今天的物质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代被拒斥和终结。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意义是真正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开启了晚期海德格尔苦苦寻求的超越主体形而上学的存在视域。对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辩证体悟,可以打通中西马哲学存在论基础的思想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马哲学会通 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 生命完成
原文传递
“新时代”哲学会通之道
5
作者 董宇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87-195,共9页
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基本的人性与实践,会通重要的哲学流派之精义来建构,从而起到长期和普适的指导作用,"进入新时代"为此提供了契机与自信。中华文明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本原性特质,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以... 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基本的人性与实践,会通重要的哲学流派之精义来建构,从而起到长期和普适的指导作用,"进入新时代"为此提供了契机与自信。中华文明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本原性特质,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以"理性"追求普遍"自由",马克思主义或可抽绎为逐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三者会通之处就在追寻民众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也应是全球在"失序"中所期待的"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在文明交流和进步中内生性建构是其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能弘道” 自由人联合体 现代性 哲学会通
原文传递
爱知之学与成人之教——中西哲学观的歧异与会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再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6-42,共7页
 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虽同为"形而上学",但中西哲学一为爱知之学而一为成人之教,二者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功能上均有重大的差异。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为其...  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虽同为"形而上学",但中西哲学一为爱知之学而一为成人之教,二者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功能上均有重大的差异。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思在关系为其研究内容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我关系为其研究内容;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知识批判为其文化功能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社会批判为其文化功能。实际上,这两种哲学之间的差异并不妨碍二者根本上的会通,因为正如自然与人本身须臾不可分离那样,科学主义的哲学与人本主义的哲学亦始终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爱知之学 成人之教 中西哲学会通
下载PDF
主体性的困境与良知的超越--论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
7
作者 孙正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2期68-71,共4页
近代西方哲学面向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由此建立的主体性却陷入困境,继而康德对现象与本体作出区分。宋明理学重视探究本体与工夫的关系,而朱子的格物工夫须豁然贯通来下一转语,阳明则以良知彰明本体又肯定知识。这两者作为牟宗三的思... 近代西方哲学面向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由此建立的主体性却陷入困境,继而康德对现象与本体作出区分。宋明理学重视探究本体与工夫的关系,而朱子的格物工夫须豁然贯通来下一转语,阳明则以良知彰明本体又肯定知识。这两者作为牟宗三的思想资源,在牟宗三看来谈中西哲学的会通应该由康德哲学入手,而根基则在中国哲学的良知,即肯定人有智的直觉。这样由智的直觉这一心既开出了本体界的良知又成立了现象界的知识。如此才能在学术性上实现中西哲学之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良知 牟宗三 智的直觉 中西哲学会通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未来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利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哲学大国将很快成为现实。反思哲学家们对未来哲学的构想,探索中国哲学未来的思想方向,是我们重要的思想任务,是走向哲学大国的必要的理论准备。
关键词 哲学大国 哲学的未来 中西马哲学会通
下载PDF
中国人文学术复兴之“哲学梦”的理论探析
9
作者 蒋楼 《武陵学刊》 2015年第6期34-38,共5页
在当前畅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时代,当代中国哲学共同体也拥有自己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实际上是一个具备多元复合内涵和特质的中国人文学术复兴的"哲学梦"。这个"哲学梦&... 在当前畅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时代,当代中国哲学共同体也拥有自己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实际上是一个具备多元复合内涵和特质的中国人文学术复兴的"哲学梦"。这个"哲学梦",不仅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而且孕育着中国人文精神与文明形态的新的可能性。所谓"哲学梦",就是要实现当代中国哲学在21世纪的崛起与复兴,建构"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中西马哲学会通",则是建构"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和实现"哲学梦"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 “中西马哲学会通 “中国梦” 人文精神 文明形态
下载PDF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世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6-35,共10页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西哲学的比较 中西哲学会通
下载PDF
关于哲学原理的观念——中西哲学的一种比较研究
11
作者 俞宣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16,共12页
通过对原理观念起源的追溯,以及对作为原理的哲学形态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为原理的哲学观念是西方哲学的特征,中国哲学强调的是源头,而没有西方哲学那种原理的观念。虽然原理哲学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但在当代却遭遇到挑战,我们应该注意... 通过对原理观念起源的追溯,以及对作为原理的哲学形态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为原理的哲学观念是西方哲学的特征,中国哲学强调的是源头,而没有西方哲学那种原理的观念。虽然原理哲学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但在当代却遭遇到挑战,我们应该注意回到源头意识,并在生存状态的源头实现会通中西哲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原理 源头 中西哲学会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