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差异视域下哲学作品中词语隐喻的翻译
1
作者 游越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利用莱考夫、纽马克等有关隐喻理论,对比英汉语言特点,从词语这一意义单位入手,根据隐喻类型分析翻译策略。进而指出世界各民族隐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广泛文化重合现象,翻译时可保留其形象。同时尊重英汉语言在逻辑等方面的差异,尊重译... 利用莱考夫、纽马克等有关隐喻理论,对比英汉语言特点,从词语这一意义单位入手,根据隐喻类型分析翻译策略。进而指出世界各民族隐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广泛文化重合现象,翻译时可保留其形象。同时尊重英汉语言在逻辑等方面的差异,尊重译入语特点,保留其相对于译语的差异,实现译文的流畅性、感染力与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隐喻 哲学作品 英汉差异 差异化原则
下载PDF
英汉语言差异在哲学作品隐喻翻译中的应用——以《论等待》里的句子隐喻为例
2
作者 游越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隐喻在语言中广泛存在。笔者根据On Waiting一书的翻译实践,指出隐喻翻译在哲学作品翻译中的突出地位,引入隐喻及相关翻译理论,结合英汉语言的特点与差异,从句子这一意义单位入手,利用钱钟书隐喻的两柄多边理论,从原著有关等待的隐喻中... 隐喻在语言中广泛存在。笔者根据On Waiting一书的翻译实践,指出隐喻翻译在哲学作品翻译中的突出地位,引入隐喻及相关翻译理论,结合英汉语言的特点与差异,从句子这一意义单位入手,利用钱钟书隐喻的两柄多边理论,从原著有关等待的隐喻中选取三种类比隐喻,探讨句子隐喻的翻译方法。进而指出不同民族大量隐喻的文化重合现象,翻译时应保留原形象以直观重现本、喻体间的关联,并尊重译入语特点实现译作的流畅性、趣味性、可读性与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哲学作品 英汉语言差异 差异化原则 文化重合现象
下载PDF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苏娜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43-47,203,共6页
本文探讨了利玛窦中文伦理哲学著作的重要性,指出利氏中文伦理哲学作品并非对西方文学、哲学作品的忠实翻译,并以利氏晚年撰写的最后一部中文伦理哲学作品《畸人十篇》为例,分析利氏如何通过改写、删节、嫁接、替换等手段,让译文尽可能... 本文探讨了利玛窦中文伦理哲学著作的重要性,指出利氏中文伦理哲学作品并非对西方文学、哲学作品的忠实翻译,并以利氏晚年撰写的最后一部中文伦理哲学作品《畸人十篇》为例,分析利氏如何通过改写、删节、嫁接、替换等手段,让译文尽可能符合天主教伦理,合乎儒家文化传统,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勾勒出利氏将经过"修剪"的西方古典文学及伦理哲学引入中国的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伦理哲学作品 西方古典文学 《畸人十篇》
下载PDF
哲学解释与自然语言间的理想翻译
4
作者 叶闯 《哲学分析》 2023年第1期100-111,198,共13页
在一种自然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作品,是否可用另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或是否可被持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人所理解,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区分“不能正确解释”这个否定结论的几个典型涵义,并区分给出这个否定结论的典型... 在一种自然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作品,是否可用另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或是否可被持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人所理解,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区分“不能正确解释”这个否定结论的几个典型涵义,并区分给出这个否定结论的典型语境。在此类区分下,可以论证,不同涵义或语境下的“不能正确解释”都是不成立的。因为,不但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上没有看出有任何实质不同,而且,自然语言所具有的足够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正确地解释在不同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文本总是可能的。因此,并没有一种自然语言是本质上优越的“哲学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作品 翻译 解释 自然语言
下载PDF
十七世纪美国女性文学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庆勇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5期45-48,共4页
国内学界对美国十七世纪的女性文学关注不够。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七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家,她们的代表作品和创作体裁,揭示了她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其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 清教 十七世纪女性文学 诗歌 被俘叙事 日记 哲学作品
下载PDF
传统语文教材对新教材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建华 《语文知识》 2001年第4期53-55,共3页
我国语文教材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有历史记载看,至迟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宽泛意义上的语文教材。最早的《史籀篇》虽然全文佚失,但其名称却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文物、典籍)流传了下来,为我们语文教材建设的溯源工作提供了极好的线... 我国语文教材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有历史记载看,至迟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宽泛意义上的语文教材。最早的《史籀篇》虽然全文佚失,但其名称却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文物、典籍)流传了下来,为我们语文教材建设的溯源工作提供了极好的线索。现存最早的语文教材应是秦朝李斯的《仓颉篇》。该教材为统一祖国文字,改变战国时期“言语异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语文教材 教材建设 中学 教材内容 哲学作品 教学参考
下载PDF
论哲学情感与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M.爱普施坦 张百春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本文提出一个推测,与流行的意见以及百科全书里的定义相反,哲学不能归结为思维。如果情感和行为与整体上的世界观有关,与存在的基础有关,那么它们与观念和概念一样,也是哲学的。本文考察哲学情感的各种类型和表现,在此基础上区分出独特... 本文提出一个推测,与流行的意见以及百科全书里的定义相反,哲学不能归结为思维。如果情感和行为与整体上的世界观有关,与存在的基础有关,那么它们与观念和概念一样,也是哲学的。本文考察哲学情感的各种类型和表现,在此基础上区分出独特的,抒情类型的哲学,并得出关于哲学自身的抒情性的结论。由此就有了对哲学教育任务的新理解,即哲学教育就是培养包容世界的情感,这些情感又可以导致包容世界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情感 思维情感 惊异 情感教育 哲学抒情作品 抒情哲学 哲学行为 哲学生活方式 人择原理
原文传递
精致思考的能力
8
作者 陈卫平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5-55,共1页
语文是达到精致思维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文字的训练,你如何能体会文学作品、哲学作品或阅读历史?如果没有这样的工具,也就难以自我学习。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进入别人的心灵世界,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有恢宏的气度、绵密的思... 语文是达到精致思维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文字的训练,你如何能体会文学作品、哲学作品或阅读历史?如果没有这样的工具,也就难以自我学习。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进入别人的心灵世界,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有恢宏的气度、绵密的思考、丰富的情感,这样的境界、这样的时空,我们可以藉文字的窗口,在短时间内得以体会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文学作品 哲学作品 自我学习 心灵世界 工具 文字 语文
原文传递
《道德经》精粹十句解析
9
《中国总会计师》 2022年第8期188-188,共1页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关键词 《道德经》 春秋时期 养生之道 内圣外王 哲学作品 哲学意义
下载PDF
史上最短故事
10
作者 兜兜 《学习之友》 2016年第10期15-15,共1页
伦敦时间2011年5月22日。第五届布克国际文学奖揭晓了获奖得主: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亚·戴维斯,她也捧走了6万英镑的奖金。莉迪亚·戴维斯擅长创作超短篇小说和翻译法国文学、哲学作品。最短的小说只有寥寥几个字,长一点... 伦敦时间2011年5月22日。第五届布克国际文学奖揭晓了获奖得主: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亚·戴维斯,她也捧走了6万英镑的奖金。莉迪亚·戴维斯擅长创作超短篇小说和翻译法国文学、哲学作品。最短的小说只有寥寥几个字,长一点的故事也只有两三页。来看看她的作品摘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哲学作品 法国文学 短篇小说 小说家 戴维斯 翻译家 文学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