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研究——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为例
1
作者 蔡瑞珍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项目的翻译,并在项目进行中成功招募到出版社、基金、编辑人员、学界专家等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完成翻译生产的网络。译本出版后,出版机构的运作、专家学者以及网络读者的评论构成译本传播的行动者网络,各网络之间相对自主,但在行动进程上层层递进、交互联结,共同促进中国哲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中国哲学典籍 翻译传播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会文化资本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译释层次分析——以《传习录》英译文本为例
2
作者 张帆 刘华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以王阳明《传习录》的英译本为对象考察译者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的译释层次。研究表明,译者的译释行为是由表及深的多层立体结构,从最表层到最深层,翻译的创造性经由五个层次逐渐加大,翻译也逐渐由工具上升到本体地位,最终与思想... 本文以王阳明《传习录》的英译本为对象考察译者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的译释层次。研究表明,译者的译释行为是由表及深的多层立体结构,从最表层到最深层,翻译的创造性经由五个层次逐渐加大,翻译也逐渐由工具上升到本体地位,最终与思想熔铸为一。译释层次分析在诸多方面具有理论优势,可以融入对译释学的系统性建构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释层次 中国哲学典籍 诠释学 翻译
下载PDF
ChatGPT热潮下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冷思考——以《传习录》为例
3
作者 金骆彬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42-55,共14页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在中西互释和文明互鉴的跨时空、跨文化语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ChatGPT等翻译技术凭借其生成类人语言的先进能力,在许多领域已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翻译。然而,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作为人类活...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在中西互释和文明互鉴的跨时空、跨文化语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ChatGPT等翻译技术凭借其生成类人语言的先进能力,在许多领域已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翻译。然而,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作为人类活动中一项极其复杂的思维运动,需要对语言文化和哲学问题有根源性的理解,因此人工翻译仍然不可或缺。本文以《传习录》英译为例,分析ChatGPT迅速发展过程中翻译的技术转向,探究哲学典籍翻译的内在理路,审视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技术本质和翻译本质、译者职责和翻译伦理之间的关系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哲学典籍翻译 技术转向 翻译伦理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哲学典籍译介路径研究
4
作者 毋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之下,借助翻译传播学“6W”的理论框架,围绕翻译传播主体、译者、客体、媒介、受体和效果等六个要素,通过丰富主体、中外合译、...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之下,借助翻译传播学“6W”的理论框架,围绕翻译传播主体、译者、客体、媒介、受体和效果等六个要素,通过丰富主体、中外合译、甄选客体、融通媒介、分析受体、保障效果等方法,探索中国哲学典籍译介路径,该研究可为提升中国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号召力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哲学典故,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中国哲学典籍 译介路径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被引量:1
5
作者 夏莉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166-170,共5页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中西方哲学差异 当代译者使命 中国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困境与纾困之道
6
作者 毋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话语体系是建立在国际社会语境下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话语表达,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中国哲学典籍参与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反观中国哲学典籍外译实践,目前还存在话语外译不规范... 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话语体系是建立在国际社会语境下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话语表达,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中国哲学典籍参与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反观中国哲学典籍外译实践,目前还存在话语外译不规范、话语表达较单一、传播效果不如意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了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进程,应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从重塑哲学典籍外译话语新概念,拓展哲学典籍外译话语新范畴,创新哲学典籍外译话语新表述等方面,纾解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困境,助力中国哲学典籍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历史跨越,提升中国哲学典籍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外译话语体系 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
下载PDF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国际译评反思 被引量:7
7
作者 谭晓丽 吕剑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7,共7页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在国内大受好评,被誉为"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翻译。但其译作在英语世界究竟拥有多少热情的读者却不得而知。有影响力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在国内大受好评,被誉为"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翻译。但其译作在英语世界究竟拥有多少热情的读者却不得而知。有影响力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的阅读选择、阐释策略与价值判断。文章旨在通过论述安乐哲译作的国际译评,并结合译作的网评、销售数字及相关评价,全面分析其译作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并以此为个案来探讨如何改善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质量及其域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国际译评 接受 影响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的主体自信 被引量:4
8
作者 储常胜 高璐夷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5,共5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步伐加快,哲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其译介出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工作面临新的机遇,迎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我国哲学典...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步伐加快,哲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其译介出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工作面临新的机遇,迎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我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历程,分析哲学典籍译介传播效果,探讨中国哲学译介中主体自信的三要素,反思新时代我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的主体自信、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哲学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典籍 译介出版 主体自信 出版传播
下载PDF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读者接受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剑兰 谭晓丽 郎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通过对亚马逊图书网上英语读者评价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在英语国家的接受情况较好,并由此提出翻译选材应满足英语读者对译本内容的期待和需求、翻译文本应满足英语读者对译本语言的审美需求、哲学典籍的翻译应既... 通过对亚马逊图书网上英语读者评价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在英语国家的接受情况较好,并由此提出翻译选材应满足英语读者对译本内容的期待和需求、翻译文本应满足英语读者对译本语言的审美需求、哲学典籍的翻译应既有哲学深度又通俗易懂和负责译本发行的出版社的选择相当重要等观点,旨在为翻译工作者和学者翻译及传播中国哲学提供借鉴,促进中国哲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中国哲学典籍 英译 接受 启示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静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典诠释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性的分析,对核心概念的训诂及其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的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下的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转换的方法,则借助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策略性框架",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概念史研究方法 思想史研究方法 比较哲学 策略性框架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85-87,共3页
翻译史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翻译学术界的一条短线,对尚未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来说,中国典籍英译史更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相关研究工作亟待展开,一方面要借鉴已有的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参考相关学科:比较哲... 翻译史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翻译学术界的一条短线,对尚未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来说,中国典籍英译史更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相关研究工作亟待展开,一方面要借鉴已有的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参考相关学科:比较哲学、文化史、形象学、汉学史等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国别、分时段地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辩证地分析它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所存在的局限性,试图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所遵从的原则,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镜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典籍英译 翻译史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生态范式下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出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7-40,共4页
文章以"生态范式"为研究视野,从生态视角探讨出版者、译者和读者在哲学典籍翻译出版中的角色和使命,提出了加强规划布局、协调团队作战、培养本土译者、赋予读者能动体验等策略,谋求"生态整体"范畴下提升哲学典籍... 文章以"生态范式"为研究视野,从生态视角探讨出版者、译者和读者在哲学典籍翻译出版中的角色和使命,提出了加强规划布局、协调团队作战、培养本土译者、赋予读者能动体验等策略,谋求"生态整体"范畴下提升哲学典籍走出去的实效,建立与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相匹配的精神支柱和创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范式 哲学典籍 翻译出版 现状问题 策略选择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认知的多重历史视域融合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尚兴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多重历史视域融合理论作为支点,从作者、元典文本、阐释者、阐释文本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认知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特定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群族认同等过程中提出的相对"规定"意义。这种规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 以多重历史视域融合理论作为支点,从作者、元典文本、阐释者、阐释文本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认知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特定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群族认同等过程中提出的相对"规定"意义。这种规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对于历史上的阐释者和译者均已不是"主观知识",而是"客观知识"。译者只能是既要"潜回"到相应的历史时期,体会原作者和阐释者的本意,对作者、阐释者和文本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比较,确定在该阶段和该背景中相对稳定的含义,译出符合特定时期、特定流派的特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阐释 多重历史视域融合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平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7-61,68,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的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途径。翻译中国哲学典籍应该彰显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和独特性,确立中国译者的主体地位,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并注重异化的翻译策略,还要建立研究型学者型翻译模式。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和独特性 异化翻译策略 研究型学者型翻译模式
下载PDF
“和而不同,相得益彰”——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转换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56-159,共4页
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方法: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 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方法: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英译方法 比较哲学 哲学语境
下载PDF
试论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原则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尚兴 《外文研究》 2013年第3期77-84,107,共9页
本文根据中国哲学典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较深入地论述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最终原则:本原性和自主性。笔者认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性质和目的、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其他哲学的差异性和中国文化在西方的遭遇等方面决定了本原... 本文根据中国哲学典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较深入地论述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最终原则:本原性和自主性。笔者认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性质和目的、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其他哲学的差异性和中国文化在西方的遭遇等方面决定了本原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译文的自主性是保持本原性的前提和条件,实现自主性的主要层次体现在理论流派、义理系统和典籍文本的自主性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翻译原则 本原性 自主性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与性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尚兴 《英语知识》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从维护民族身份、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向世界呈现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资源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性质,即维护民族文化身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 本文从维护民族身份、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向世界呈现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资源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性质,即维护民族文化身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种文化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目的 性质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和亚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23-128,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撰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中外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并结合翻译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撰写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设想和思考,以期对当前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提高文化软实力建...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撰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中外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并结合翻译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撰写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设想和思考,以期对当前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英译文 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的文化考量
19
作者 成昭伟 董秀丽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8-40,共3页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国家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因素。本文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之于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国家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因素。本文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之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强调翻译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原作的文化历史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典籍之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历史分析
下载PDF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20
作者 杨静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方法可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诠释方法主要是指在对元典进行理解的阶段,借助黄俊杰提出的"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分析,训诂其核心概念,把握它在哲学发展史流变...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方法可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诠释方法主要是指在对元典进行理解的阶段,借助黄俊杰提出的"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分析,训诂其核心概念,把握它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从而"通其训诂";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时空情景下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以"发其精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英译 诠释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