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治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加以现代转化,在学科建立、教材建设以及以哲学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中国哲学史学的建构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实绩,为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知识的中国哲学打开了普世化的门径。田文军教授近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体呈现了中国哲学现代转化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思想脉络,值得学界和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史
下载PDF
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 被引量:1
2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学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等几个阶段,出现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学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等几个阶段,出现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不同书写模式。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建构应当建立在对"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反思基础上,展开对中国哲学史多维度、多样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学史 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化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发微
3
作者 黎学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是自1979年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迄今我国马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一门"新"学科,所谓"新"在于学界尚无集成研究该历程的著述问世。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已33年,第一部马哲史稿编撰出版迄今已...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是自1979年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迄今我国马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一门"新"学科,所谓"新"在于学界尚无集成研究该历程的著述问世。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已33年,第一部马哲史稿编撰出版迄今已历31年,将这30余年间该种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首要任务的史学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史学史的体相汇聚成篇,明晰我国马哲史学史研究的分期、内生逻辑、史德构建三方面内容,有利于建构一个脉络清晰的学科史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哲学史学史 发微
下载PDF
从哲人史到哲学史——论西方世界哲学史书写的模式变迁
4
作者 胡志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5,共8页
西方现代哲学史书写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书写范式。第一个阶段从斯坦利开始,起点上“截断众流”,以人为中心,以志载为宗旨,是哲人史。哲人史模式的形成和流行,与人文主义兴起、现代大学成为贵族子弟的学习中心和博雅教育理念兴起有关。... 西方现代哲学史书写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书写范式。第一个阶段从斯坦利开始,起点上“截断众流”,以人为中心,以志载为宗旨,是哲人史。哲人史模式的形成和流行,与人文主义兴起、现代大学成为贵族子弟的学习中心和博雅教育理念兴起有关。第二个阶段从布鲁克开始,以“学”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了“整个哲学史”的观念,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哲学史”。整体式哲学史的形成,与西方普世史观念、比德统一纪年等因素息息相关。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和学术型哲学史,是个别哲学家学说加和的哲学史,因为悬置了整体的联系,本质上等同于某种编年史。学术型哲学史的形成,与实证史学观念、哲学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完成等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学史 哲学史哲学 斯坦利 布鲁克 比德 统一纪年
下载PDF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元理论变换的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乔清举 马啸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元理论的变化为线索,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哲学70年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6年,其元理论是"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的斗争史话语。第二个阶段是1977... 以元理论的变化为线索,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哲学70年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6年,其元理论是"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的斗争史话语。第二个阶段是1977-1989年,其元理论是"哲学史是认识史"的认识论话语。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后10年,其特点是元理论的多样化和中国哲学生命的复苏。第四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近20年,其特点是元理论思维逻辑逐渐被放弃,中国哲学的主体地位逐步得以恢复,构建基于中国自身传统的哲学体系渐成趋势。70年间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大局是元理论变换与社会变迁形成互动,元理论逻辑和对象性思维的突破渐成发展趋势。就前者而言,对元理论的选择一方面是由社会变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元理论的变换与学术界对元理论认识的深入及元理论自身逻辑的展开三者形成一致。就后者而言,中国哲学的主体地位和生命力得到恢复,重新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这是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否定性环节以及中国的哲学成为中国哲学之后的辩证否定的回归,中国哲学突破了近代以前的内容,形成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的新型哲学形态,自身成为自身的元理论,这种新形态的哲学是中国未来获得国际哲学话语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学史 元理论 中国哲学 主体性
下载PDF
略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柴文华 郑秋月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5,共6页
任继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化阶段的重要代表,他根据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自己的中国哲学史观,对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方法论等做了系统阐释,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进一步书写中国哲学史具有重要的启... 任继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化阶段的重要代表,他根据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自己的中国哲学史观,对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方法论等做了系统阐释,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进一步书写中国哲学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