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哲学维度的研究生“翻转式”互动教学探索——以2022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 |
柴文华
于跃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4 |
0 |
|
2
|
试论30年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
高秀昌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3
|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
高秀昌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
邓晓芒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5
|
晚年梁启超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探析 |
陆信礼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6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法论刍议——兼述《神圣家族》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法论观点 |
刘亚政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7
|
《哲学史方法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哲学系为例 |
雷静
|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11 |
0 |
|
8
|
普列汉诺夫——梅林——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法论比较研究 |
王东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9
|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 |
石同权
李清昆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0 |
|
10
|
胡适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
孙荣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1
|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答 |
赵纪彬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2
|
学习《哲学笔记》中有关哲学史方法论的论述 |
马鸿宾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3
|
哲学的本质与哲学史方法论 |
李传明
|
《文史哲》
|
1980 |
0 |
|
14
|
普列汉诺夫论哲学史方法论的若干问题 |
王荫庭
|
《江汉论坛》
|
1980 |
1
|
|
15
|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三次转向述评——以中国哲学通史为中心 |
柴文华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
2024 |
1
|
|
16
|
黄宗羲哲学史方法论发微——兼论《明儒学案》 |
朱义禄
|
《哲学研究》
|
1985 |
5
|
|
17
|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近代化——胡适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
柴文华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8
|
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两篇书评看其哲学史方法论 |
曹树明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戴震“因言明道”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启示 |
魏冰娥
|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
2009 |
1
|
|
20
|
“总问题”和“认识论断裂”——评阿尔图塞的哲学史方法论 |
吴晓明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