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中西”——劳思光的中西哲学沟通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骏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从一开始的"逆格义"到新儒学"融通"中西哲学系统的尝试,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沟通从晚清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学科重要的课题。在新儒学之后,劳思光提出"开放哲学"的概念作为对哲学学科的理解方法,把中国... 从一开始的"逆格义"到新儒学"融通"中西哲学系统的尝试,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沟通从晚清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学科重要的课题。在新儒学之后,劳思光提出"开放哲学"的概念作为对哲学学科的理解方法,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平等地安顿在世界哲学的框架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成素分析"的中西哲学沟通和发展方法。分析劳思光的"成素分析"理论,不但可以看到中西哲学沟通的演变,同时对于思考中国哲学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哲学沟通 后设哲学语言 开放哲学 成素分析
下载PDF
中西本体论的差异与融通
2
作者 赵锭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2,共5页
中西本体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将Ontology中的"on"译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造成后来中西哲学界对本体论问题混淆的关键。西方本体论Ontology实际上是研究"Being"或"是"的学问,强调从现... 中西本体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将Ontology中的"on"译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造成后来中西哲学界对本体论问题混淆的关键。西方本体论Ontology实际上是研究"Being"或"是"的学问,强调从现象界中分离出纯粹思维作为其研究讨论的领域,而中国哲学里讲的本体论实质是体用论,体用思想是中国人思考世界存在的特有方式。对比中西本体论的差异,能更清晰地呈现体用论作为中国哲学自身体系特质的现象,这对建构符合中国哲学本身特质的哲学体系、融通中西本体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ONTOLOGY 体用论 中西哲学沟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