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士论文: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1
作者 聂海杰 黄明睿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7-35,共9页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整体逻辑进程看,博士论文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时期,马克思遭遇了旧哲学将“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截然对立的难题,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世界观危机”之中。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性材料...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整体逻辑进程看,博士论文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时期,马克思遭遇了旧哲学将“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截然对立的难题,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世界观危机”之中。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性材料《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对该难题进行了深入求解,确立了将“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有机统一的哲学观。这一成果不仅使得马克思走出了“世界观危机”,而且为其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所实现的世界观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一,马克思摒弃了将“感性世界”视为“假象世界”的“柏拉图主义信条”,截然相反地承认“感性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存在论前提;其二,马克思深刻把握住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矛盾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辩证转化作了深入剖析,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方法论根据;其三,马克思追溯了造成“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者矛盾关系的根源,并将消除根源、解决矛盾的方法诉诸主体的抗争,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价值观支撑。在此意义上,博士论文构成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论文 柏拉图主义 哲学的世界化 世界哲学
下载PDF
《〈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的哲学观
2
作者 王海滨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这篇不到1万5千字的文章中,出现了113处"哲学",可以说是马克思对哲学本身的集中论述的最早的文章。学术界经常引用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论断,即"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 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这篇不到1万5千字的文章中,出现了113处"哲学",可以说是马克思对哲学本身的集中论述的最早的文章。学术界经常引用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论断,即"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然而却没有专门论述这篇文章中的马克思的哲学观的文章与著作。对于在这篇文章中的哲学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否定旧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形式特点;论证方式;对待哲学的态度;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世界哲学 哲学的世界化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自由的张力——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诉求 被引量:3
3
作者 牛俊友 彭冰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自由的实现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理论诉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首先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得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学说确立了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由。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自由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并且看到了哲... 自由的实现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理论诉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首先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得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学说确立了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由。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自由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并且看到了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必须干预现实生活,要求实现“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从而实现自由,达到自由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由 世界哲学 哲学的世界化
下载PDF
成中英的新儒学思想——本体诠释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4
作者 韩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从五个方面解析了成中英的新儒学思想,认为他的本体诠释学从多方面沟通了中西哲学,他对中国哲学进行解构,并提出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知识与价值合一的心性论和儒家道德的辩证观及管理哲学的伦理工程,努力达到对中国哲学的“重建... 本文从五个方面解析了成中英的新儒学思想,认为他的本体诠释学从多方面沟通了中西哲学,他对中国哲学进行解构,并提出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知识与价值合一的心性论和儒家道德的辩证观及管理哲学的伦理工程,努力达到对中国哲学的“重建”和“创新”,使之现代化,进而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诠释学 哲学的世界化 本体论 心性论 伦理工程
下载PDF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论群的哲学主题 被引量:2
5
作者 臧峰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共8页
从1842年2月到1843年3月,马克思撰写了主题相似、内容相联的政论群,在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在始于评论普鲁士新书报检查令的这组政论群中,马克思阐扬启蒙理念与公共精神,认为报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新书... 从1842年2月到1843年3月,马克思撰写了主题相似、内容相联的政论群,在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在始于评论普鲁士新书报检查令的这组政论群中,马克思阐扬启蒙理念与公共精神,认为报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新书报检查令和林木盗窃法不符合普遍意识和社会精神。他在表明《莱茵报》思想立场的过程中做出法哲学的最初阐述,第一次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此,他尽力使思想趋向现实,进而重塑时代的观念,开启哲学的世界化视域,为后来形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镌刻了重要的思想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 政论群 哲学主题 公共精神 哲学的世界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劳动公共性思想研究
6
作者 邵发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6期167-168,共2页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治公共性思想遭遇的“物质利益难题”。在《莱茵报》编辑部工作期间,马克思写下了30多篇政论性文章,表达了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的雄心与抱负。在这种触摸现实的棱角与实际问题的感知过程中,马克思初...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治公共性思想遭遇的“物质利益难题”。在《莱茵报》编辑部工作期间,马克思写下了30多篇政论性文章,表达了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的雄心与抱负。在这种触摸现实的棱角与实际问题的感知过程中,马克思初步展示了他的公共性思想,虽然是以政治性的视角切人的,但其显现了人民性立场的价值指向这一特质,初始地勾画了其政治公共性思想早期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 物质利益 价值指向 政论性 感知过程 哲学 公共性思想 哲学的世界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