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坚持“两个结合”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
宋文新
|
《新长征》
|
2024 |
0 |
|
2
|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
张新科
|
《唯实》
|
2024 |
0 |
|
3
|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理论指引和实现进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导 |
戴正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马费成
陈帅朴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履行职责使命 期待新的突破——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动态盘点 |
刘仲翔
|
《中国期刊年鉴》
|
2024 |
0 |
|
6
|
以数智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
陶军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
韩云波
陈思思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8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研究:历程、聚焦与反思 |
韩云波
陈思思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
|
|
9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
韩云波
陈思思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涉农高校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立德树人效能的路径探析 |
樊凡
张晨辰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24 |
1
|
|
11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
竭长光
倪海军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AI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及评价 |
苏新宁
何一民
杨红艳
周维东
徐继敏
刘明
彭国莉
王竹
徐亮
韩普
蒋勋
胡琳
夏琬钧
周佩
李西臣
肖磊
韩毅
王丹
唐普
刘选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哲学社会科学叙事方式的历史变革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韩喜平
刘峻宗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奋力开创河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 |
尹洪斌
|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
2024 |
0 |
|
15
|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育人功能的探索与思考 |
陈俊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6
|
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论析 |
宋月红
龚浩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7
|
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探索--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例 |
高光良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4 |
0 |
|
18
|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
温昌斌
|
《中国科技术语》
|
2024 |
0 |
|
19
|
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改革和发展 |
袁贵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0
|
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组织科研 |
吕志峰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