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公办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
作者 汪俊瑛 吴晓云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文章以江苏省65所公办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以2020—2021年度的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了江苏省公办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工作,并从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教育... 文章以江苏省65所公办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以2020—2021年度的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了江苏省公办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工作,并从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平台、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转化渠道4个方面思考了提升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评价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汪俊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亟需改进。现有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职业教育元素体现不足。基于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和量化性等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9... 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亟需改进。现有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职业教育元素体现不足。基于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和量化性等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春辉 王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均平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薄弱,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学术界还需要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9,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论界并未进行认真梳理与探讨。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鉴组织能力的"RPV模型",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为三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运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框架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春辉 《评价与管理》 2010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本研究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3个准则层、9个分准则层、33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本研究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3个准则层、9个分准则层、33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振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应重庆大学副校长黄宗明教授的邀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袁振国副司长于2006年12月19-20日,前来重庆大学调研考察,并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骨干做了题为“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袁副... 应重庆大学副校长黄宗明教授的邀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袁振国副司长于2006年12月19-20日,前来重庆大学调研考察,并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骨干做了题为“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袁副司长的学术报告会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使与会专家受到了学术研究的洗礼,对于提高重庆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大有裨益。本文根据袁副司长的报告内容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科学创新能力 质量 高校 学术报告会 重庆大学 科学研究者 副司长
下载PDF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晓丽 《岭南学刊》 201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由个体主体创新能力、群体主体创新能力和国家主体创新能力构成,在其根本上,是指个体主体的批判认识能力、发现论证能力和阐发传播能力。它是来源于人的可能性的虚践能力和适应于人的生成性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建构。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构成 虚践能力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占奇 《管理观察》 2013年第24期113-114,共2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协同创新”打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来说,如何以协同的思路、创新的理念,思考谋划哲学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协同创新”打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来说,如何以协同的思路、创新的理念,思考谋划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协同创新 能力提升 路径 高校 科学创新能力 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下载PDF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
11
作者 熊进 《桂海论丛》 2009年第3期28-32,共5页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的事物的本质力量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上的表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可以具体分为凸显问题意识、优化思维方式、健全创新体制和尊重学术规律。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发挥途径
下载PDF
匡扶学术道德 灌养创新奇芭——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学术报告会隆重举行 被引量:1
1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学术报告会 科学创新能力 学术道德 质量 社会 哲学 高校 工商管理学院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红杏 刘嵘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更需具备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创新力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高校非常重视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国家也在努力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如何定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什么是哲学... 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更需具备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创新力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高校非常重视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国家也在努力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如何定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什么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等问题,学界至今还未有清晰明确的界定。本文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的三大能力解读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即投入能力、运行及产出能力。以这三大能力为基础,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学术进路
14
作者 殷忠勇 白玉兰 丁元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63-370,共8页
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药知识创新提供了范式转换和技术支撑,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中医药核心思维缺位、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受限、中医药医学人文价值缺失等时代困境。哲学社会科学从知识属性、知识建构和知识传播等维度,对于助力... 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药知识创新提供了范式转换和技术支撑,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中医药核心思维缺位、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受限、中医药医学人文价值缺失等时代困境。哲学社会科学从知识属性、知识建构和知识传播等维度,对于助力中医药学知识的内涵解读、消弭不同知识体系间的学科壁垒、助推中医药知识的跨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此,通过加强知识内涵阐释,坚定中医药发展路径自信;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建构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彰显中医药人文医学价值,充分彰显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提升中医药知识理解力、沟通力、传播力的现实价值,积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力共驱中医药知识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医药振兴发展 知识学 学术评价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高校学报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创新探索
15
作者 郭奕冰 左云飞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当前,高校学报在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面临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不够、学科建设和交叉融合不足、方法论创新和研究手段单一、学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片面化等问题。高校学报承担着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 当前,高校学报在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面临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不够、学科建设和交叉融合不足、方法论创新和研究手段单一、学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片面化等问题。高校学报承担着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因此高校学报应积极作为,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学科优势,盘活高校优势学科资源;深化理论创新,加强思想引领;培养青年学者,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等四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16
作者 曲红梅 《新长征》 2024年第9期56-57,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推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领域和交叉研究领域集中方向、持续发力,以干事创业的强大内生动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兴国战略 学科综合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基础研究领域 内生动力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应用研究领域
下载PDF
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17
作者 尤春艳 张丽 杨红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1,共14页
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基础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发展前景大有可为。新的历史起点上,面... 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基础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发展前景大有可为。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还存在学科体系设置匹配、布局平衡待优化,学术体系原创水平、支撑发展力度待提升,话语体系“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境地未扭转,科研组织管理平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需完善等问题,亟须研究解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导向、以强化有组织科研为抓手、以提升传播力影响力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为民族复兴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的根本保证
18
作者 邵辉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是一个只依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自身无法完成的历史任务。党的领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不仅明确了中国哲学社...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是一个只依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自身无法完成的历史任务。党的领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不仅明确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思想渊源和实践渊源,更重要的是厘清了创新与渊源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向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性创新如何实现的方法论问题,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于主体意识进行具有自主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哲学社会科学政策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向度,从如下四个方面启示我们:首先,在空间维度上,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神话,实现从西方到东方的研究重心转移;其次,在主体层面上,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从他者到自身的研究意识转变;再次,在表达内容上,认识到话语的学术与政治二重性,实现从学术到话语的研究路径转化;最后,在思维方法上,以学术理论中国化为目标进行正面建构,实现从批判到建构的研究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性创新
下载PDF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2023年度工作会议
19
作者 文军萍 徐成虎(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12月14日上午,由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23年度工作会议成功举办。宝鸡文理学院校长郭霄鹏教授出席会议,副校长王富平教授致辞,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 12月14日上午,由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23年度工作会议成功举办。宝鸡文理学院校长郭霄鹏教授出席会议,副校长王富平教授致辞,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司晓宏教授主持会议。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王富平教授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我校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并就我校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做了重点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文理学院 副校长 西部农村教育 科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 人民政府参事 主持会议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研究:历程、聚焦与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2003年至今的研究历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等标志性事件为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2003年至今的研究历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等标志性事件为节点,经历了“中国特色”的酝酿、正式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加快着力构建与升华等研究阶段。目前学界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六个方面,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研究,以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体研究、建构路径、“三大体系”、评价体系、期刊功能等。现有研究也存在着可持续性议题欠缺,研究内容同质化明显,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不协调,问题意识不够突出等问题。进一步研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确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研究路径;二是直面中国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三是深入具体学科深化、细化、精化对症下药;四是重视智库平台策划功能与学术期刊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献综述 学术期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