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学校课程设计的二度回归:哲学考量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凯
-
机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课程创新的学校改进策略实证研究"(FHB110047)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课程体系的重构。在十多年的实验推进中,很多学校为了顺利达成与课改理念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基于自身实际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实现了三级课程结构向学校单一维度的回归,即将"给定的课程"变为"本校的课程",但仅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基于学生这一课程的最终受体,进行课程设计的二度回归,即基于学生独立价值重新确立课程设计的组织逻辑,着眼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课程目标,促进课程内容关联学生生活,设计课程实施途径与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课程真正回归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载体。
-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二度回归
哲学考量
实现路径
-
Keywords
curriculum design
two-dimensional return
philosophical assessment
the routeof achievement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理论思维的冲动:“中国模式”的哲学考量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陶绍兴
-
机构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2,共6页
-
文摘
从本体论看,"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但从认识论看,"中国模式"尚在建构之中。"实例的总和"表明我们只是认可而非认识了"中国模式"。学界应对"中国模式"多作形而上的探究,藉以实现由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必须对"中国模式"作思维着的考察,才能获得关于"中国模式"的确切的知。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模式"虽说不是普世的,但也不是一个孤本,至少可以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方法论。
-
关键词
理论思维
“中国模式”
本体论
认识论
哲学考量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苏东坡移汝而居常的哲学考量
- 3
-
-
作者
涂普生
-
机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40,共4页
-
文摘
对苏东坡离开黄州后,本应奉札量移汝州,而实北辕南辙居于常州的哲学考量可以归结为:观变酬志;归隐避祸;恋常(州)宜居。苏东坡深知"福兮祸所伏"的哲学意义,在其人生"重大事件"到来之际,进行利弊得失的哲学考量,是富有意义的,也为世人留下了一位大智者的思维轨迹,这对人生、对事业,对谋事成事都大有裨益。
-
关键词
苏东坡
弃汝居常
哲学考量
-
Keywords
Su Dongpo
Leaving Ruzhou to Changzhou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节能减排指标设计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傅晓华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0-183,共4页
-
基金
2011湖南省软科学项目:低碳技术与"四化两型"的互动机制研究(2011ZK3180)
2011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两型社会代际补偿机制研究(2011YY002)
-
文摘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明确节能减排在我国经济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是科学设计节能减排指标的前提。从我国经济的质量、结构、特征与影响程度等方面正确厘定我国节能减排的进程,制定科学的节能减排策略。
-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指标设计
哲学考量
-
分类号
F4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韦伯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意蕴
- 5
-
-
作者
贺来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2期180-181,共2页
-
文摘
一、“终极意义”与“经验认识”区分的哲学考量韦伯强调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应自觉地把“经验认识”与“终极意义”区别开来,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关注“经验性事实”并给予其“阐释性的理解”,而非证明某种终极价值和意义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方法论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阐释性
终极意义
哲学意蕴
哲学考量
价值和意义
韦伯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神奇的中医五招式
- 6
-
-
作者
Guillaume
沪江(翻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孔子学院(中法文对照版)》
2021年第2期24-29,共6页
-
文摘
中医由五大部分组成:针灸,按摩,食疗,中药和气功。所有这些治疗技术都是互补的。中医学是一种具有哲学考量的全方位治疗体系。它同时作用于身体和心灵。它通过恢复身体内的能量运行来预防疾病。
-
关键词
中医学
预防疾病
招式
哲学考量
全方位治疗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