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策略——基于哲学解释学—基于哲学解释学
1
作者 张梦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
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掌握者,学生的主动性也在提高。然而,传统的二元对立师生关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 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掌握者,学生的主动性也在提高。然而,传统的二元对立师生关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师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文章基于哲学解释学,研究传统二元对立师生关系的解构,分析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哲学解释学视角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策略,以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哲学解释 构建策略
下载PDF
当代技术哲学具体化转向与技术政治哲学解释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9-33,共15页
技术哲学根植于现代化原发的西方语境,致力于追问现代技术“好不好”的问题。当代西方技术哲学,已从抽象的技术批判转向具体的技术解释,表现为建构主义工具论和建构主义实体论两种倾向。后现象学更接近建构主义工具论,侧重考察技术如何... 技术哲学根植于现代化原发的西方语境,致力于追问现代技术“好不好”的问题。当代西方技术哲学,已从抽象的技术批判转向具体的技术解释,表现为建构主义工具论和建构主义实体论两种倾向。后现象学更接近建构主义工具论,侧重考察技术如何调节人类-世界关系;技术批判理论更接近建构主义实体论,侧重推动社会-技术结构转型。二者虽然不同,但它们的最新进展都指向了针对社会自主权之争的技术政治哲学解释学。进入后进现代化的中国语境,现代技术“有没有”的问题构成了中国人核心的世界经验问题。把国家对国家的技术主权之争分析纳入解释学范畴,是建构中国技术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技术哲学 后现象学 技术批判理论 政治哲学解释
下载PDF
古希腊与中国春秋时期音乐文化之嬗变的哲学解释学分析——兼论音乐文化对生活世界和谐重构的意义
3
作者 李志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3-19,共7页
从哲学解释学看,俄耳甫斯之被撕碎,实质上是缪斯和俄耳甫斯主导的音乐文化之统一的裂变,以及音乐与诗、悲剧、喜剧、哲学等之分道而行。中国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也不仅是原有的基于礼乐的文化统一的瓦解,同时也意味着新的音乐出现和繁荣... 从哲学解释学看,俄耳甫斯之被撕碎,实质上是缪斯和俄耳甫斯主导的音乐文化之统一的裂变,以及音乐与诗、悲剧、喜剧、哲学等之分道而行。中国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也不仅是原有的基于礼乐的文化统一的瓦解,同时也意味着新的音乐出现和繁荣,“礼崩乐坏”之同时也发生了“礼崩乐盛”,其标志就是以《乐记》为代表的音乐哲学的成就,以及后来哲学上的百家争鸣。故二者既是分裂,也是分道而行。其如此盖因“俄耳甫斯被撕碎”和“礼崩乐坏”之后,柏拉图与孔子在哲学中庇护、挽救了音乐,并把音乐对文化的主导和统一提升到新高度,即:最高的哲学即音乐,最伟大的音乐即哲学。现代以来,世界似乎经历了又一次“撕裂”和“礼崩乐坏”,如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世界所发生的变化。沿着柏拉图与孔子的道路,弘扬音乐文化与音乐哲学,像萨义德和巴伦博伊姆所做的那样,也许有助于拯救和重建世界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 俄耳甫斯 礼崩乐坏 哲学解释 世界和谐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问答逻辑”的存在论维度及其意义——从“独白”到“对话”
4
作者 徐鹏 《德国哲学》 2023年第1期141-162,264,265,共24页
对“问答逻辑”发生形态的追问要采取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双重视域,由此,解释学逻辑的还原之路必依循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对话—独白—对话。其中,“独白”向“对话”的回归是伽达默尔的功绩,此阶段的逻辑进程则表现为思辨逻辑向本源的... 对“问答逻辑”发生形态的追问要采取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双重视域,由此,解释学逻辑的还原之路必依循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对话—独白—对话。其中,“独白”向“对话”的回归是伽达默尔的功绩,此阶段的逻辑进程则表现为思辨逻辑向本源的问答逻辑的溯源。此溯源首先通过黑格尔的“独白”与柏拉图的对话之间的关系来展现思辨逻辑如何回归到问答逻辑(对话逻辑)。在此,“独白”作为思想与自身的对话,虽凭借运动辩证法(思辨逻辑和形式逻辑)完成了对思想自身的展露,但也显露出思辨逻辑为澄明思想自身的运动需借助形式逻辑(陈述语句)的不足。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者科林伍德采用问答逻辑批判命题逻辑的方式,指明了思辨逻辑的不足,从而构建起问答逻辑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普遍性。最后,伽达默尔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问答逻辑,并依循海德格尔的“本源逻辑学”开显了问答逻辑的存在论维度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 对话辩证法 问答逻辑 思辨逻辑 伽达默尔
下载PDF
教育理论的理解性: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
5
作者 董守生 马婷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9-92,107,共5页
“理解”是解释学的主体概念,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具有效果历史性、视域融合性、自我理解性、无限生成性等特征。从解释学的理解观视角来解释,教育理论是指教育研究者借助于既有的教育观念体系,在理解基础上对教育世界所作的个体化解释... “理解”是解释学的主体概念,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具有效果历史性、视域融合性、自我理解性、无限生成性等特征。从解释学的理解观视角来解释,教育理论是指教育研究者借助于既有的教育观念体系,在理解基础上对教育世界所作的个体化解释。基于理解的教育理论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个体性和思想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 理解 教育理论
下载PDF
对话与交流: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当下解读
6
作者 李婷 李士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9,共3页
伽达默尔解释学是一种关于哲学和文化批判的理论,旨在探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文化作品和文化现象。其现实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化作品和现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的本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和... 伽达默尔解释学是一种关于哲学和文化批判的理论,旨在探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文化作品和文化现象。其现实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化作品和现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的本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价值观和信仰,并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对话与交流 哲学解释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经典诠释与经典解释学——有感于黄俊杰先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及其他
7
作者 何卫平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4,共12页
从西方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可以对黄俊杰先生提出的关于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史的三个重要问题切入,并进行如下的阐发和引申:首先从西方的舶来品“解释学”这个词的两重含义的区分开始,吸纳中国乃至东亚经典诠释传统内容于其中,然后接通解释学... 从西方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可以对黄俊杰先生提出的关于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史的三个重要问题切入,并进行如下的阐发和引申:首先从西方的舶来品“解释学”这个词的两重含义的区分开始,吸纳中国乃至东亚经典诠释传统内容于其中,然后接通解释学的“偶缘性”“地域性”“生产性”以及“开端”与解释学的关系,这些都可以结合东亚(包括中国)儒学经典诠释来谈,带有比较性和综合性,这种分析再次表明不同地域的解释学之间可以会通,在不取消各自特点的情况下,共同展示其具体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 东亚儒学解释 经典诠释 偶缘性 地域性 历史性 开端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方法探析——对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的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2-45,共4页
哲学解释学根植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传统,深含历史主义和辩证法意识,其所具有的理论品质蕴涵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哲学解释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艺术经验法、前见间距法、视阈融合法、自我理解法、解释循环法、对话交流法。
关键词 哲学解释 哲学解释学方法 理解
下载PDF
教育对话的本体论解读——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17
9
作者 冯茁 曲铁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什么"的追问始终没有结束。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教育对话 哲学解释 理解
下载PDF
“理解”的失落与彰显:哲学解释学视角下教师评价的反思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琼 姚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哲学解释学有关"理解"的理论阐释对我们反思当前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评价的管理和控制倾向严重,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过程中... 哲学解释学有关"理解"的理论阐释对我们反思当前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评价的管理和控制倾向严重,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过程中缺少真实的对话和交流,评价结果缺少全面的反馈和解释。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评价应彰显"理解"的意蕴,评价目标应定位于在"理解"中促进教师发展,评价标准应是评价双方达成的"理解"共识,评价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对话,评价结果应是一种"理解"性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哲学解释 教师评价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教育学三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友超 李小红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共5页
笛卡尔认识论把理解当作心理和智力过程,哲学解释学理解观认为理解是人类存在本身的基本规定,二者的分野是哲学解释学教育学得以推论的依据。哲学解释学教育学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对话、权威-反思-解放、学习和教育理论-实践关系等范畴... 笛卡尔认识论把理解当作心理和智力过程,哲学解释学理解观认为理解是人类存在本身的基本规定,二者的分野是哲学解释学教育学得以推论的依据。哲学解释学教育学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对话、权威-反思-解放、学习和教育理论-实践关系等范畴。哲学解释学的“居间”精神对讨论如何为哲学解释学教育学定位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 教育学 教育目的 教育对话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下载PDF
判决理由:哲学解释学在法律解释中的最终落脚点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晓 董必秀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142-146,共5页
法官解释法律的过程是抽象的法律向具体个案裁判转化的过程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 ,该过程经历了理解、解释和判断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其间充满个体的主观性、创造性和群体的参与、程序的约束以及社会法律价值观念衡量等因素 ,而个案... 法官解释法律的过程是抽象的法律向具体个案裁判转化的过程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 ,该过程经历了理解、解释和判断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其间充满个体的主观性、创造性和群体的参与、程序的约束以及社会法律价值观念衡量等因素 ,而个案裁判是这一过程呈现的最终结果。因而为使判决具有说服力 ,法官在判决中说明理由就十分必要 ,这是满足判决正当化 ,实现法治所必需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哲学解释 法官 审判制度 法律意识
下载PDF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勤 曹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1-223,共3页
根据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新分析翻译中的历史性误读、文化过滤和重译三种现象。误读是理解的历史性产物,文化过滤现象则产生于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的永远无法融合,而... 根据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新分析翻译中的历史性误读、文化过滤和重译三种现象。误读是理解的历史性产物,文化过滤现象则产生于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的永远无法融合,而效果历史又为不同时代对同一文本重译提供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 误读 文化过滤 重译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学生课程理解的机理探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可 纪德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6,33,共5页
学生课程理解指在特定课程情境中的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及主体自觉,与课程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个性化意义的过程。它包括四层含义:理解规定着学生在课程中的存在方式;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先入之见;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理解自我;课程理解追求... 学生课程理解指在特定课程情境中的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及主体自觉,与课程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个性化意义的过程。它包括四层含义:理解规定着学生在课程中的存在方式;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先入之见;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理解自我;课程理解追求意义的生成。学生课程理解本质上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先见是学生课程理解的基础,预期是学生课程理解的动力,时间间距是学生课程理解的中介,解释学循环构成学生课程理解的过程,问答逻辑是学生课程理解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 学生课程理解 机理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与法律解释学——《真理与方法》对法学的启示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金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通过对《真理与方法》等解释学著作的学习 ,本文初步论述了法学的三个问题 :第一 ,法律解释学不是科学理论 ;第二 ,法律解释的创造性及其意义 ;第三 ,理解中的偏见与法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 法律解释 哲学解释 创造性 法学教育
下载PDF
理解与语言:存在论生存论分析的意义与困难——哲学解释学语言观反思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延 高常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哲学问题的转换,使语言问题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语言从表达、描述“认知对象”的工具和符号转变为“存在”和“言说”本身,从“手段”转变为“自身”,并以此为基点分析语言研究中遭遇的哲学问题,是哲学解释学语言本... 哲学问题的转换,使语言问题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语言从表达、描述“认知对象”的工具和符号转变为“存在”和“言说”本身,从“手段”转变为“自身”,并以此为基点分析语言研究中遭遇的哲学问题,是哲学解释学语言本体论分析的重要特征。语言的本体论分析完成了理解的本体论分析。寻求在哲学意义上对话的平等性,预示着研究取得新成果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 语言问题 存在论生存论分析 平等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分析——以哲学解释学为视角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仁生 田宗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9,共5页
从现代解释学观点来看,理解和解释不是认识问题,而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处境和视域的影响。高校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中国,影响马克思... 从现代解释学观点来看,理解和解释不是认识问题,而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处境和视域的影响。高校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中国,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最重要因素是我国的民生状况。要从根本上完善此两者,最重要的是彻底改善民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解释
下载PDF
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及语言哲学解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晓玲 陈忠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469,共5页
脚本是情节的原型组织,这种组织虽然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构型,但它与框架和图式却有着一定程度的迭交关系,这种迭交关系就是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脚本是事件和行动序列的心理表征,这是脚本的区别性认知特征。在语用学意义上... 脚本是情节的原型组织,这种组织虽然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构型,但它与框架和图式却有着一定程度的迭交关系,这种迭交关系就是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脚本是事件和行动序列的心理表征,这是脚本的区别性认知特征。在语用学意义上,事件和行动是有其哲学理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本 认知特征 语用映射 哲学解释
下载PDF
语言·真理·意义——国内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云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8期7-13,共7页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极其重要的一脉 ,它的独创性的理论内涵不仅突破了传统解释学方法论的框架 ,而且也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其中关于语言、真理和意义的阐释是贯穿其哲学运思的三条主要脉络 ,...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极其重要的一脉 ,它的独创性的理论内涵不仅突破了传统解释学方法论的框架 ,而且也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其中关于语言、真理和意义的阐释是贯穿其哲学运思的三条主要脉络 ,在他的哲学解释学中占有核心的理论位置。对此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作出了各自的理解和评价。本文旨在追踪国内研究者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语言观、真理观和意义观这三方面的论述 ,对于相关诸论点作一次梳理和比较 ,在此基础上 ,着力剖析诸论点中所提出或显示出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 语言 真理 意义
下载PDF
走向理解: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教学存在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亚通 李洪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认识论视域中,教学被看作教师向学生传授确定性知识的活动,致使教学过分迷恋科学知识而脱离了人的生活,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教学是在师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以及师生相互的理解中显现并通过师、生与教学文本相互间的... 在认识论视域中,教学被看作教师向学生传授确定性知识的活动,致使教学过分迷恋科学知识而脱离了人的生活,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教学是在师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以及师生相互的理解中显现并通过师、生与教学文本相互间的视域融合的方式不断创生的,是在师生共同欣赏教学文本以及他们相互欣赏的游戏中达成的。教学作为师生的一种存在方式,重新回归于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师生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哲学解释 教学 教学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