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贝克萊哲学评价的争鸣
1
作者 韩震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4期119-121,共3页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在感知主体的理智之外独立自存,人们的感觉不是对外部对象的反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哲学评价 存在就是被感知 社会科学研究 康德 哲学 哲学论证 混合物
下载PDF
《庄子》的评价哲学及其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和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1,共7页
《庄子》通过以寓言为主的叙事方式,把评价对象置于特定的生活语境中给予评价,以达到彰显人的存在价值的目的。这在劳动价值及其评价方面尤为典型。《庄子》从“无”的本体论、从“无为”的方法论出发,确立了“是非同源”“天钧同质”... 《庄子》通过以寓言为主的叙事方式,把评价对象置于特定的生活语境中给予评价,以达到彰显人的存在价值的目的。这在劳动价值及其评价方面尤为典型。《庄子》从“无”的本体论、从“无为”的方法论出发,确立了“是非同源”“天钧同质”“至誉无誉”等价值论立场。《庄子》的评价哲学对反思当代教育评价的程序化、标准化富有启示意义。据此,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是:重视“叙事性”的教育评价方式,培植“开放性”的教育评价生态,突显“增殖性”的教育评价过程,健全“他者性”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评价哲学 教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应该怎样评价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与刘福堂同志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正冬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49-52,48,共5页
刘福堂同志在《试论达尔文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见《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二期,以下均简称刘文。)一文中,针对哲学界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的传统观点,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问世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 刘福堂同志在《试论达尔文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见《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二期,以下均简称刘文。)一文中,针对哲学界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的传统观点,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问世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间以及达尔文进化论最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影响的时间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传统观点的内在矛盾,提出了“达尔文进化论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基础”的观点(引自刘文,以下均同,不另作注),对此,我们表示赞同。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达尔文进化论 十九世纪 细胞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恩格斯 能量守恒和转化 自然科学基础 哲学评价
下载PDF
重视新建本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科研评价问题
4
作者 胡银根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2-96,共5页
重视提升科研评价的理性与能力,对促进新建本科院彰显科研公正、维护科研秩序、改善学校科研环境、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方面普遍存在着科研评价意识比较缺失、科研评价实践中行政权... 重视提升科研评价的理性与能力,对促进新建本科院彰显科研公正、维护科研秩序、改善学校科研环境、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方面普遍存在着科研评价意识比较缺失、科研评价实践中行政权力影响独大、科研评价方式不够切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科研评价活动与学术秩序的混乱失范问题。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能力,一是要认真反思科研评价落后的深切教训,确立科研评价的重要地位,二是要调整科研评价队伍,回归学术权力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三是要创建合乎自身特点的科研评价方式,端正科研评价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研究现状、现实难点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昭乐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8-77,共10页
新时代的评价实践孕育着新的评价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亟须受到关注。利用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期刊网(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论文数据进行分析,从研究关注度... 新时代的评价实践孕育着新的评价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亟须受到关注。利用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期刊网(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论文数据进行分析,从研究关注度、学科分布、研究团队、研究热点与前沿等方面梳理和归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及特点;指出核心概念建构、学科体系建设、理论话语影响力与推广度等三个方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的现实难点;基于此,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的突破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核心概念 学科建设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启动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德俊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2,共1页
2004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31)获准立项。该课题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 2004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31)获准立项。该课题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叶继元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该课题是国内首个由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专家 《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 科研项目 基金项目
下载PDF
面向生活世界的评价:一种评价哲学的审视
7
作者 顾秀林 闫碧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2期6-11,共6页
“现代性”的扩张导致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教育评价的范型经历了由“生活世界”向“科学世界”转换,形成了基于“科学世界”的评价。“科学世界”的评价存在封闭性、调控性、单一性、“非人化”等特征。为此,教育评价应面向“... “现代性”的扩张导致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教育评价的范型经历了由“生活世界”向“科学世界”转换,形成了基于“科学世界”的评价。“科学世界”的评价存在封闭性、调控性、单一性、“非人化”等特征。为此,教育评价应面向“生活世界”:评价视域“全景开放”,评价过程全息浸透,评价标准动态生成,在“理解”基础上形成“全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科学世界 评价哲学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学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88,共6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对话的基础 ,在于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理论目标和哲学史意义 ,即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范式进而克服由它所决定的近代哲学特征和传统。在这一过程中 ,二者在哲学课题与视域、主体与对象关系及主体自身意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对话的基础 ,在于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理论目标和哲学史意义 ,即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范式进而克服由它所决定的近代哲学特征和传统。在这一过程中 ,二者在哲学课题与视域、主体与对象关系及主体自身意义等重要哲学问题的转变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可容性。本文讨论了关于哲学评价的视角和标准 ,体系观念 ,哲学研究领域、视角和方法的多样化等重要的对话切入点 ,指出 ,实事求是地开展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发展 哲学评价 哲学体系 哲学观念 哲学研究领域
下载PDF
《论语》价值思想评价研究
9
作者 管淑红 徐润英 王珏雪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文章综合Martin的语言评价系统理论和哲学评价理论的研究方法,以《论语》为文本语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文章综合Martin的语言评价系统理论和哲学评价理论的研究方法,以《论语》为文本语料,对其主要价值思想和意义进行评价研究,目的是对经典进行批评性解读,了解经典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评价系统理论 哲学评价 《论语》 价值评价
下载PDF
细化落实创新学术质量评价的六个方面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继元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2期6-7,共2页
学术界有关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的观点不时见诸报刊,近日,《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吸取了学术界的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这传递出一个非常... 学术界有关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的观点不时见诸报刊,近日,《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吸取了学术界的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这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目前实际存在于许多学术机构的简单化、片面化评价有可能得到根本遏制,注重真才实学的评价有可能将进一步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论哲学思维的特点
11
作者 倪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是关于哲学思维的哲学思考,哲学流派之间是否是有共性,哲学思维如何成为可能以及哲学评价与对话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不同哲学流派是否具有共性? 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简单明了又十分重大的问题,因为它与哲学的本质相关涉。哲学... 本文是关于哲学思维的哲学思考,哲学流派之间是否是有共性,哲学思维如何成为可能以及哲学评价与对话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不同哲学流派是否具有共性? 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简单明了又十分重大的问题,因为它与哲学的本质相关涉。哲学家们如何看待哲学,也就如何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任何哲学都是对特定哲学观的阐释。对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使命的不同看法规定着哲学的范围及其发展方向。所以,哲学观是哲学本质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评价 哲学流派 现实存在 哲学思维 哲学体系 超验存在 哲学 哲学的本质 精神现象 哲学本质
下载PDF
对高等教育评价哲学的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史秋衡 闫飞龙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37,共7页
随着"高等教育评价时代"的来临,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究越来越深入,高等教育评价哲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可能论、主体论、多元论等几个侧面来探究高等教育评价的本质。高等教育评价本质的研... 随着"高等教育评价时代"的来临,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究越来越深入,高等教育评价哲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可能论、主体论、多元论等几个侧面来探究高等教育评价的本质。高等教育评价本质的研究,不但能够完善、丰富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评价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评价哲学 主体论 价值论
原文传递
一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庆昌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共11页
以专业的眼光看,正在发生的教育评价无疑与教育相关,但很难说完全是对教育自身的评价。在纯粹理论的视野中,教育评价需要进行以下的追问: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是否为真;一种真实的教育活动是否有效;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是否完美。这一系列... 以专业的眼光看,正在发生的教育评价无疑与教育相关,但很难说完全是对教育自身的评价。在纯粹理论的视野中,教育评价需要进行以下的追问: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是否为真;一种真实的教育活动是否有效;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是否完美。这一系列追问构成了一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这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是关于教育评价的形而上的理念,它的最大功用在于对教育者和教育评价者的提醒和启发,可使他们因此而多一分谨慎和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哲学 有效 完美
原文传递
概括科学成果的方法论
14
作者 马来平 《江淮论坛》 1986年第5期9-15,共7页
科学认识论的研究,离不开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如何概括科学成果,即概括科学成果的方法论问题,在概括科学成果的工作中,乃至在整个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这里,从哲学概括作为一个过程的角度,我们试图提出三个方面的方法... 科学认识论的研究,离不开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如何概括科学成果,即概括科学成果的方法论问题,在概括科学成果的工作中,乃至在整个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这里,从哲学概括作为一个过程的角度,我们试图提出三个方面的方法论问题,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成果 方法论问题 科学认识论 自然科学 哲学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假说 哲学评价 普遍性 科学理论
下载PDF
A Philosophical Appraisal of John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 in the Context of the Quota System of Nigeria
15
作者 Macaulay A. Kan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2期78-85,共8页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subjected to various legal,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In other words, for the concept to make meaning to analysts and various intellectual...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subjected to various legal,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In other words, for the concept to make meaning to analysts and various intellectual communities, it has to undergo a process of concept 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sation. It is therefore this lack of univocal definition of justice that one can philosophically assert that there is no theory of justice but theories of jus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not to delve into the various analyses of theories, meanings, definitions, and/or explanations of justice but to examine John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igerian Quota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is writing less nebulous and less ambiguous and more explicit and clear, I shall examine the definitions of the concepts of both justice and Quota System. In addition, evalu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an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of the Rawls' theory and the Quota System will be made with a view to revealing their applicability and relevance in our real economic socio-political system (in Nig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STICE LEADERSHIP exploitation and citizens
下载PDF
An Article Review: Impact of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EFL Learners'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A Case of English Relative Clauses
16
作者 Sami Alsalm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9期1214-1222,共9页
This review discusses Nezakat-Alhossaini, Youhanaee, and Moinzadeh's research study entitled "Impact of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EFL Learners'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A Case of English Relative Clauses." ... This review discusses Nezakat-Alhossaini, Youhanaee, and Moinzadeh's research study entitled "Impact of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EFL Learners'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A Case of English Relative Clauses." This study was chosen for evaluation because it strives to attach significance to explicit instruction in L2 acquisition, unlike other more recent research, which seeks to reinforce implicit instruction as it is viewed as the idealistic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Rebuschat & William, 2009). The present review will be developed by means of an evaluation of Alhossaini and her colleagues' study, consisting of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study,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the selection of criteria, an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study. In this review, I hope that I succeed to broadly navigate the research enterprise, commencing with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such as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stances shaping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and then colouring the research. By reviewing this study, I would also hope that I successfully evaluate the research quality by using appropriate criteria in an attempt to suggest potential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unde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icit knowledge explicit instruction .implicit knowledge relative clauses
下载PDF
Nature of Gravitation.The Structural Intuition of Gravit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Early Modern Mechanical Philosophy
17
作者 Babu Thaliath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9期595-618,共24页
As is generally known, Newton's notion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surpassed various theories of particular gravities in the early modem age, as represented mainly by Kepler and Hooke. In his seminal work Hooke and the ... As is generally known, Newton's notion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surpassed various theories of particular gravities in the early modem age, as represented mainly by Kepler and Hooke. In his seminal work Hooke and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A Reappraisal of a Reappraisal Richard S. Westfall argues that Hooke could not reach beyond the concept of spatially bounded particular gravities, as he deployed the method of analogy between the material principle of congruity and incongruity and the extension of gravitational spheres and their action at a distance. However, the doctrine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does not exclude the nature of particular gravities; it is predicated on the notion of an infinite expansion of individual-gravitational spheres and their uniform nature, namely the mutual and centripetal attraction. In my treatise 1 attempt to reinvestigate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gravitation, as established historically in the framework of Newtonian Classical Mechanics, by a method of structural intuition. It examines how the structural intuition, as represented in the celestial-mechanical intuitions of Hooke and Kepler, could unfold into an innovative process within the context of early modem mechanical philosophy, attaining thus a historical siglaificance and legitimacy as against the prevailing Newtonian method of geometric-mathematical axiomatization of mechanical principles. It also explores the actual demonstrative features of the tidal phenomenon with regard to its lunar- and solar-gravitational causation,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to date to be an important piece of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gravitation particular gravities structural intuition gravitational sphere structure ofgravitation TIDES gravitational repulsion
下载PDF
哲学自然观与科学自然观及人的责任 被引量:1
18
作者 J.哥切尔 弓泉淼 《世界哲学》 1991年第6期35-39,共5页
哲学自然观与科学自然观要想确定现代社会未来的取向,人们立刻就会遇到一个古老的现象或问题,它以新的形式出现,并具有新的重要性,那就是以人-自然关系形式出现的自然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社会和(或)文化决定于科学、技术和工业。
关键词 科学自然观 自然关系 哲学评价 本体论 动态特性 责任 客体 框架 牛顿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