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多维度研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例
1
作者 张媛媛 管兴忠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典籍外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翻译批评关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质量得不到改善。《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翻译批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诠释学视角出发,以威斯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为例,从... 典籍外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翻译批评关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质量得不到改善。《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翻译批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诠释学视角出发,以威斯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为例,从文本、译者、接受三个维度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的翻译批评研究,从而推动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形成一个深层、多元、动态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 中医典籍 翻译批评 《黄帝内经·素问》 多维度
下载PDF
论实践诠释学对哲学诠释学的四重超越——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
2
作者 马慧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反映马克思诠释思想的本源性文本。通过思考科学的历史性生存的“本体”规定性,马克思赋予了诠释学实践本体论基础,并早于海德格尔近一个世纪就实现了诠释的“本体论转折”。实践诠释学立足感性现实,从四个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反映马克思诠释思想的本源性文本。通过思考科学的历史性生存的“本体”规定性,马克思赋予了诠释学实践本体论基础,并早于海德格尔近一个世纪就实现了诠释的“本体论转折”。实践诠释学立足感性现实,从四个维度超越了海德格尔开创的哲学诠释学。其一,诠释基点不是主观“前见”,而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实践。其二,诠释的历史视域不是“传统”“权威”等“观念的历史”,而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实践的历史”。其三,诠释意旨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其四,诠释品格不是保守而是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诠释 哲学诠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本体论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法国汉学家腊味爱《内经素问》法译研究
3
作者 肖丽萍 李俊言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中医诊疗技术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但直到20世纪,欧洲医学界才开始关注中医理论和文化,掀起翻译《黄帝内经》的热潮。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不同译本对提高中医古籍的翻译水平及探讨中医知识的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汉学... 中医诊疗技术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但直到20世纪,欧洲医学界才开始关注中医理论和文化,掀起翻译《黄帝内经》的热潮。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不同译本对提高中医古籍的翻译水平及探讨中医知识的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汉学家腊味爱的法语节译本《内经素问》(Nei Tching Sou Wen,1990年版)为研究对象,从哲学诠释学角度,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可知,《内经素问》法译本包括全盘接受与“信任”传统中医、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侵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应用为目的“吸收”原则,以及还原医古文以补偿语境缺失等翻译特点,对中医典籍的翻译与海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素问》 法语翻译 哲学诠释 翻译“四步骤”理论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黄帝内经》翻译批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继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78,共4页
哲学诠释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开展翻译批评提供了学理基础。在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围绕文本的开放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译者主体性与翻译多样性、译者视域差与翻译诠释度三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威斯英译本和文树德英译本进行翻译批评... 哲学诠释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开展翻译批评提供了学理基础。在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围绕文本的开放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译者主体性与翻译多样性、译者视域差与翻译诠释度三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威斯英译本和文树德英译本进行翻译批评。通过分析两位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还原译者的翻译观和操作方法,探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的主体性特征和视域融合特点。研究发现,哲学诠释学能够为《黄帝内经》翻译批评提供理论依据,使其翻译批评更具客观性和学理性,有利于拓展并深化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实践与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 黄帝内经 翻译批评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占有》中的主体间性
5
作者 徐明莺 司文畅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81-87,共7页
当代英国作家A.S.拜厄特在《占有》中以一种诠释学意义上的主体间性作为女性历史经验和生存经验的主要传递机制。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为理论基础,小说体现的两种诠释学主体间性的显现方式可被总结为思辨性阐释和视域融合。哲学诠释... 当代英国作家A.S.拜厄特在《占有》中以一种诠释学意义上的主体间性作为女性历史经验和生存经验的主要传递机制。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为理论基础,小说体现的两种诠释学主体间性的显现方式可被总结为思辨性阐释和视域融合。哲学诠释学对经验实践性的强调是诠释学主体间性能够成为小说中女性经验传递机制的重要原因。通过发掘女性经验的实践性维度,拜厄特表达了对女性经验状况的理想愿景,即一种经验共享、互相理解、跨越历史隔阂和主观臆断的女性经验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拜厄特 哲学诠释 主体间性 女性经验
下载PDF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中国体教关系转向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海云 阎智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共6页
在哲学诠释学语境中,中国体教关系从体教结合转向体教融合反映一种从自然科学“说明”到人文科学“理解”的科学思维转向。借助哲学诠释学理论,将中国体教关系转向诠释是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转向,可以揭示出“理解”体教关系的人文科学... 在哲学诠释学语境中,中国体教关系从体教结合转向体教融合反映一种从自然科学“说明”到人文科学“理解”的科学思维转向。借助哲学诠释学理论,将中国体教关系转向诠释是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转向,可以揭示出“理解”体教关系的人文科学思维。研究发现中国体教关系的科学思维转向具有历史实在性;转向是真理观、思维逻辑和思维过程等3个维度的整体转向;转向启示“理解”体教关系的本体论条件是体教关系真前见,体教关系否定经验,以及对体教关系意义的提问。研究认为,“理解”体教关系的人文科学思维是诠释者在本体论条件下,从效果历史论真理观出发,基于问答逻辑与体教关系文本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 体教关系转向 哲学诠释
下载PDF
先秦哲学诠释观念发生初探
7
作者 周光庆 刘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51,共6页
要探讨中国哲学诠释学、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诠释方法论发生发展的真正规律,首先还必须切实考察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哲学诠释观念的起源与发生。这是因为,它们的起源与发生,总是开启着、引导着也制约着中国哲学诠释学、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诠... 要探讨中国哲学诠释学、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诠释方法论发生发展的真正规律,首先还必须切实考察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哲学诠释观念的起源与发生。这是因为,它们的起源与发生,总是开启着、引导着也制约着中国哲学诠释学、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诠释方法论的发生发展。而中国自具特色之哲学诠释观念的起源与发生,是在先秦时期。在中华先民那里,是首先有了前哲学诠释的发生,接着有了哲学诠释的发生,然后才有哲学诠释观念的发生,哲学诠释观念是植根于前哲学诠释活动和哲学诠释活动的。虽然,由于先民理论思维习惯的影响,先秦时期发生的哲学诠释观念是意已至而言未周,少了一些理论化的周详表述,但是其重大的意义与深远的效应,却又绝对不应因此而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哲学诠释 哲学诠释 哲学诠释观念
下载PDF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 被引量:68
8
作者 朱健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4,84,共7页
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要遵循五项原则:描述性、动态性、译者因素、开放特征和文化因素。从这个角度看,翻译就是解释。具体地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历史性的译者使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 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要遵循五项原则:描述性、动态性、译者因素、开放特征和文化因素。从这个角度看,翻译就是解释。具体地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历史性的译者使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浸润着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 翻译 解释 视域融合
下载PDF
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思考——基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宋洪 林元龙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诠释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传统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理念由于对原意的片面强调,强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因素,从而将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以教师中心论的泥潭。在当前此起彼伏的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潮中,大学英语教学... 诠释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传统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理念由于对原意的片面强调,强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因素,从而将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以教师中心论的泥潭。在当前此起彼伏的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潮中,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应从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出发,借鉴哲学诠释学思想消解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二元对立,以理解本体论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视域融合构建师生之间的多元对话,立足实践诠释观探索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哲学诠释学的思想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为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 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 教学
下载PDF
浪漫主义精神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正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89,共4页
盛行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价值在性质上是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凸显了人本关切的意蕴,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扬弃人的... 盛行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价值在性质上是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凸显了人本关切的意蕴,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扬弃人的生存悖论,追求永恒与绝对的精神,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精神特点 哲学诠释
下载PDF
论意义的语境基础——语用分析语境与哲学诠释语境的互补与整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平 郑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1-64,共4页
对意义的语境研究,英美语用分析侧重于显性因素,探讨意义在语言实践中如何得以产生、确定等问题;而欧陆哲学解释学执着于文本理解中意义展开的人文历史隐性境遇。从两种语境的交叉入手,可以对其做出合理整合,取得一种新的语境思维视角,... 对意义的语境研究,英美语用分析侧重于显性因素,探讨意义在语言实践中如何得以产生、确定等问题;而欧陆哲学解释学执着于文本理解中意义展开的人文历史隐性境遇。从两种语境的交叉入手,可以对其做出合理整合,取得一种新的语境思维视角,将意义追问建立在语境的现实性与历史性交互关联的动态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意义 语用哲学 哲学诠释 整合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晏小花 贾德江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本文介绍了诠释学派翻译理论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解释,并比较这种理论与其他理论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这种理论论述的合理之处及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哲学诠释 翻译理论 标准读者 隐含读者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旨趣——对“天人合一”的哲学诠释和深层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义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67,共6页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学侧重主客体的对峙和分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主客体的和谐混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合 天人关系 文化底蕴 哲学诠释 天人相分 西方哲学 董仲舒 审美境界 自然界
下载PDF
“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巍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0,共6页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诠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就会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代表者,是先进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人物。人...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诠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就会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代表者,是先进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人物。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 第一资源 哲学诠释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中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在我国,对“问题意识”本身的哲学思考很缺乏。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理解中的“问题意识”所做的思考相当深刻和富有力度,特别是他对“问题在诠释学上的优先性”和“问题的方向性意义”的阐述,以及对“问题的开放性和界限性”的辩证分析... 在我国,对“问题意识”本身的哲学思考很缺乏。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理解中的“问题意识”所做的思考相当深刻和富有力度,特别是他对“问题在诠释学上的优先性”和“问题的方向性意义”的阐述,以及对“问题的开放性和界限性”的辩证分析,能够为我们加强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 问题意识 伽达默尔 优先性 方向性 开放性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与哲学诠释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柱 高春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加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直接研究成为学界共识。哲学诠释学对读者地位、文本意义及解读的历史性的新见解,为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加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直接研究成为学界共识。哲学诠释学对读者地位、文本意义及解读的历史性的新见解,为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引发了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等问题。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尊重文本自身意义的前提下,联系文本产生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本来之义,并且与当代实践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诠释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气论与工夫:张载哲学的根基与实践——读陈政扬博士《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莉琴 肖发荣 《唐都学刊》 201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台湾学者陈政扬博士的大著《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以下简称《诠释》),围绕"气论"和"工夫"两个关键点,对张载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诠释,这无疑是近年来张载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诠释》在台刊印,大陆并不多见,故有必要略作介... 台湾学者陈政扬博士的大著《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以下简称《诠释》),围绕"气论"和"工夫"两个关键点,对张载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诠释,这无疑是近年来张载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诠释》在台刊印,大陆并不多见,故有必要略作介绍,以期对当下的张载哲学研究能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 张载 博士 工夫 气论 实践 台湾学者 哲学研究
下载PDF
对中国实学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畅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实学,一方面是儒家实用理性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儒家文化的始终,乃至于泛指的实学即儒学;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儒家文化的反思、批判形式,是作为社会新思潮消解儒学的贵族性、经院性而成为庶民文化的"革命"因... 实学,一方面是儒家实用理性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儒家文化的始终,乃至于泛指的实学即儒学;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儒家文化的反思、批判形式,是作为社会新思潮消解儒学的贵族性、经院性而成为庶民文化的"革命"因素。正是这一因素使我们今天指称的实学实际上被界定在这一特指意义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历史发展 哲学诠释 儒家实用理性
下载PDF
法学前见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志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分析作为存在意义的法律解释,能够发现法学前见作为法律解释前提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法律解释学应恢复前见的合法地位,在法律解释的视域融合过程中领悟相对客观的法律真理,剔除不合法前见,使前见不断向前发展。法学... 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分析作为存在意义的法律解释,能够发现法学前见作为法律解释前提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法律解释学应恢复前见的合法地位,在法律解释的视域融合过程中领悟相对客观的法律真理,剔除不合法前见,使前见不断向前发展。法学前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凸显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而法学前见的特征表现为历史性、开放性、创造性、实践理性和客观性等几个方面,其中,法学前见的客观性对于实现法治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前见 哲学诠释 法律解释学 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律价值
下载PDF
走向主体间对话的翻译研究——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的哲学诠释学反思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宋洪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与"等值"理论在传统翻译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鉴于传统理论对语言规律的过分倚重,译者的主体性被严重束缚。哲学诠释学思想冲破了传统理论的制约,通过视域融合、主体间对话构建了新意义观的基础。在...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与"等值"理论在传统翻译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鉴于传统理论对语言规律的过分倚重,译者的主体性被严重束缚。哲学诠释学思想冲破了传统理论的制约,通过视域融合、主体间对话构建了新意义观的基础。在发展的视域、历史的对话中,诠释的多元得到认同,译者的主体性获得彻底解放。哲学诠释学理论驳斥了传统理论的缺陷,展示了翻译主体诠释的永恒魅力,由此开启了翻译主体间对话的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翻译 哲学诠释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