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机械论到生态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哲学转向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松林 赵菲凡 赵菲菲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3,共12页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机械论和生态论两种哲学思维。机械一体化是物质性、区隔式和简单化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还原性认知、景观化评价、外源式供给等局限;生态一体化是由多向度能量流动、多渠道信息传递、网络性文化建...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机械论和生态论两种哲学思维。机械一体化是物质性、区隔式和简单化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还原性认知、景观化评价、外源式供给等局限;生态一体化是由多向度能量流动、多渠道信息传递、网络性文化建构和创生性物质循环构成的具有生命性、共生式和系统化特征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形态。以生态论视角反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践发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生命密度失调、能量流动失衡、信息传递无序、乡村文化式微和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为此,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需要从机械论向生态论哲学转向,构建生命本位、精神自治、文化融通、多维互动、平台支持的实践路径,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机械一体化 生态一体化 哲学转向 教育生态
下载PDF
后历史艺术的哲学转向——对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批判的再思考
2
作者 李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从黑格尔“艺术解体”的宣判理路出发,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在1984年重提该命题,即“艺术终结论”,或为艺术史上的“二次终结论”。从二者的阐释范围与本质属性作差异化研究:黑格尔就历史整体立论,而阿瑟·丹托则更倾向于... 从黑格尔“艺术解体”的宣判理路出发,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在1984年重提该命题,即“艺术终结论”,或为艺术史上的“二次终结论”。从二者的阐释范围与本质属性作差异化研究:黑格尔就历史整体立论,而阿瑟·丹托则更倾向于具象艺术反思中所形成的纯粹艺术史叙事,是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预言进行的后历史艺术的哲学性重构。在阿瑟·丹托的阐释当中,“艺术终结”实际上是背离了表层语词学的艺术之实体消亡的意指,他意在宣告艺术宏大叙事的终结,沿着汉斯·贝尔廷对艺术史是否终结所作出的探讨路径,提出第三种叙事模式的发展思路,即后历史艺术叙事模式。由此,后现代艺术在此叙事模式下完成后历史艺术的哲学转向,即本体论语境中的二元模型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丹托 艺术终结论 美学熵状态 后历史艺术叙事 哲学转向
下载PDF
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气学视野——以黄宗羲《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为中心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60,共8页
明清之际“自性理转向经史”的哲学转型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开展出心学向经史之学转型的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黄氏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 明清之际“自性理转向经史”的哲学转型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开展出心学向经史之学转型的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黄氏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亦即心学的气学视野建构,由此建立了以“理为气之理”与“事的本体工夫论”为主要内容的气学形上学,使得作为知识学的经史之学顺理成章地成为性理之学开展的一部分,展现出逸出传统理学思想藩篱的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心学 气学 哲学转向
下载PDF
东林学派的“新心学”建构--论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一个新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对于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型,学术界有不同的诠释。其中,钱穆、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回归思想自身源流,具有更好的解释力。通过对东林学派"新心学"建构过程的分析,能够将明清思想转型从"学术转向"视野推进到&... 对于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型,学术界有不同的诠释。其中,钱穆、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回归思想自身源流,具有更好的解释力。通过对东林学派"新心学"建构过程的分析,能够将明清思想转型从"学术转向"视野推进到"哲学转向"的视野,更好地挖掘"内在理路"范式的思想潜力。东林学派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整地展现了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思想历程。从理学义理核心--理气论、心性论、工夫论的角度揭示东林学派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厘清其源流,是探讨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学派 未发工夫 哲学转向
下载PDF
科学哲学转向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远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831-834,共4页
科学哲学转向是科学哲学摆脱内在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科学理性进行不断探索和批判的过程。西方心理学在科学主义引发的学科危机后,也开始通过转向摆脱困境,以期深化对人性的认识。围绕二者的内在关联,从科学哲学经历的社会-历史转向... 科学哲学转向是科学哲学摆脱内在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科学理性进行不断探索和批判的过程。西方心理学在科学主义引发的学科危机后,也开始通过转向摆脱困境,以期深化对人性的认识。围绕二者的内在关联,从科学哲学经历的社会-历史转向、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切入,分别探讨了科学哲学转向对心理学研究主题、研究线索和路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概而括之,科学哲学的转向引领着西方心理学学科的自我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转向
下载PDF
价值重估与哲学转向——尼采的哲学变革及其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仁富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7-174,共8页
本文通过对尼采价值重估的逻辑梳理 ,强调他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全方位的哲学变革 ,这些变革可概括为四大转向 ,即价值转向 ,人学转向 ,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并通过揭示这些转向对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表明 2 0... 本文通过对尼采价值重估的逻辑梳理 ,强调他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全方位的哲学变革 ,这些变革可概括为四大转向 ,即价值转向 ,人学转向 ,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并通过揭示这些转向对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表明 2 0世纪的西方精神世界何以被打上了尼采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价值取向 人学转向 语言转向 非理性转向 哲学转向 价值重估
下载PDF
论意义谱系的哲学转向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16,共8页
昭示意义向度演化的历程可见,客体向度、主体向度和主体际向度构成了意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谱系。但是,它们都各有所偏颇。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整合上述意义向度的合理性的新框架,它能去其弊而得其利,处中和而合其功。... 昭示意义向度演化的历程可见,客体向度、主体向度和主体际向度构成了意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谱系。但是,它们都各有所偏颇。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整合上述意义向度的合理性的新框架,它能去其弊而得其利,处中和而合其功。这就是具有“主—客—主”结构的交往实践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谱系 哲学转向 交往实践观
下载PDF
近现代西方哲学转向视角下媒介的祛魅与复魅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从"近现代西方哲学转向"的视角检视近代到现代媒介内涵的改变,可以发现伴随着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媒介也并发了"祛魅"与"复魅"。而"复魅"后的媒介除了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事实或意义产生外,... 从"近现代西方哲学转向"的视角检视近代到现代媒介内涵的改变,可以发现伴随着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媒介也并发了"祛魅"与"复魅"。而"复魅"后的媒介除了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事实或意义产生外,也使事实或意义的产生单线地从发送者经由媒介到接送者转变为众声喧哗的复杂互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祛魅 哲学转向 海德格尔 麦克卢汉
下载PDF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9
作者 杨谦 王思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变,取得丰硕的思想成果。从"物性"到"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变,取得丰硕的思想成果。从"物性"到"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哲学转向 唯物史观起点
下载PDF
实体概念历史沿革及其哲学转向
10
作者 马吉芬 史洪飞 陆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217-218,共2页
实体概念是西方哲学的传统概念。自古希腊到近代,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实体概念的研究,这一哲学趋向源自人们对世界本原探索的理论旨趣。20世纪以来,哲学研究的对象渐渐从具有本体论意蕴的实体概念转向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或生活世... 实体概念是西方哲学的传统概念。自古希腊到近代,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实体概念的研究,这一哲学趋向源自人们对世界本原探索的理论旨趣。20世纪以来,哲学研究的对象渐渐从具有本体论意蕴的实体概念转向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或生活世界。这一哲学转向表明了哲学从本体论向生活本身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 世界 哲学转向
下载PDF
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及其当代思考
11
作者 隋立双 刘博识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5期26-32,共7页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里·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转向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哲学转向看“以人为本”
12
作者 陈名财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要厘清目前有关“以人为本”的诸多论争,就需要把“以人为本”放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放在哲学发展的历程中,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或者哲学转向来思考。由此,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指明了马克思哲学的属人性和历史发展的属人性,指明马克思... 要厘清目前有关“以人为本”的诸多论争,就需要把“以人为本”放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放在哲学发展的历程中,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或者哲学转向来思考。由此,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指明了马克思哲学的属人性和历史发展的属人性,指明马克思哲学的主题与变革世界的可能性和途径,指明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向度,指明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内在统一的根据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哲学转向 实践活动 现实的人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的身体哲学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
13
作者 王永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想转向发生深刻变动的20世纪初,整个青年一代如何思考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动和实现中国哲学转向,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的重大问题。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是中国哲学转向的典型代表,但青年毛泽东哲学...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想转向发生深刻变动的20世纪初,整个青年一代如何思考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动和实现中国哲学转向,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的重大问题。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是中国哲学转向的典型代表,但青年毛泽东哲学思考的主题和青年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等重大理论问题至今还没得到应有的澄明。借鉴身体哲学视角,发掘青年毛泽东身体哲学的理论和实践滋养,梳理青年毛泽东对"身体"问题的思考和从"身体"出发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既能从整体上理解青年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的实质,又能厘清毛泽东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亲和性关系,从而获得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身体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
下载PDF
设计生态化的哲学转向
14
作者 陈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设计生态化是让环境的影响达到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程度的设计理念。它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文化所引起的生态和环境破坏的反思,反映了人和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及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美好设计理想。设计生态化的哲... 设计生态化是让环境的影响达到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程度的设计理念。它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文化所引起的生态和环境破坏的反思,反映了人和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及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美好设计理想。设计生态化的哲学转向即是指生态设计到深生态设计的哲学转向,是从多元中心论到一元整体论、从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从技术美学观到生态美学观、从形而上学论到对立统一论的一系列转变。这是设计生态化由指导具有形而上学特征的技术学科领域,跨入指导具有辨证统一内涵的社会学科领域的必然趋势。这也为日益重要的设计学科开拓了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生态化 哲学转向 生态设计 深生态设计
下载PDF
哲学转向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反思及变革
15
作者 张向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83-86,共4页
正是在经历了三次深层的哲学转向(现象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洗礼中,真实性评价得以提出并一步步地揭开了人的评价的哲学本质,凸显了人在教育评价中的意义和价值。基于人的评价理念,真实性评价从不同的方面变革着教育评价,即... 正是在经历了三次深层的哲学转向(现象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洗礼中,真实性评价得以提出并一步步地揭开了人的评价的哲学本质,凸显了人在教育评价中的意义和价值。基于人的评价理念,真实性评价从不同的方面变革着教育评价,即通过反思批判了传统教育评价中的"科学主义"和"控制化"倾向;通过创新在评价方法中引入了"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进而由此辩证地走向了教育评价的过程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转向 真实性评价 人的评价理念
下载PDF
我国教学论百年发展的哲学转向与特点
16
作者 靳健 《教育科学文摘》 2013年第2期57-59,共3页
由伦理哲学向知识哲学骤变的教学论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唤醒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意识。清末的洋务教育、维新教育均大力提倡学习西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倡打倒“孔家店”,主张否定和批判传统。当时... 由伦理哲学向知识哲学骤变的教学论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唤醒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意识。清末的洋务教育、维新教育均大力提倡学习西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倡打倒“孔家店”,主张否定和批判传统。当时社会思想潮流的主旋律便是学习西学和否定传统,这也成了我国教学理论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哲学转向 百年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 帝国主义列强 洋务教育 知识哲学 伦理哲学
下载PDF
哲学与生活世界——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生活哲学转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妮 莫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面对当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生活哲学转向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同时国外各种生活世界理论的兴起和马克思的现实哲学观分别为这一转向提供了丰... 面对当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生活哲学转向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同时国外各种生活世界理论的兴起和马克思的现实哲学观分别为这一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文本依据。从这一转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它变革了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立;突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和人类学倾向;加快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当然,转向中也存在诸如理论与现实相脱节、对国外生活世界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将哲学功利化和庸俗化等问题。最后就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这一“生活哲学转向”进行了评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转向 背景 影响 问题
下载PDF
生态危机透析的视角转换——对《时代焦虑的哲学转向》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57-158,共2页
人类活动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也出乎意料地让潘多拉打开了罪恶的盒子;随着"天使"的降临,"魔鬼"也跟踪而至;人类面临着胜利兴高采烈,生态危机却悄然相伴。人们对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与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断转换方位,理论切入角度的多... 人类活动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也出乎意料地让潘多拉打开了罪恶的盒子;随着"天使"的降临,"魔鬼"也跟踪而至;人类面临着胜利兴高采烈,生态危机却悄然相伴。人们对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与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断转换方位,理论切入角度的多样性令人感叹。吕国忱教授的《时代焦虑的哲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哲学转向 焦虑 透析 人类活动 社会进步 潘多拉 多样性
下载PDF
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转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策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施特劳斯 苏格拉底 哲学转向 政治 解释学 哲学态度 哲学 哲学 落脚点 学理论 思想 作为
下载PDF
荒野:当代哲学转向与生态学哥白尼革命 被引量:9
20
作者 包庆德 李立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6-120,133,共5页
自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问世以来,荒野自然价值被重现并以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维度予以全新诠释。人类亦开始反思传统的自然工具价值观,进而提出并论证系统性的整体主义自然观。荒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自然维度意义上,同... 自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问世以来,荒野自然价值被重现并以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维度予以全新诠释。人类亦开始反思传统的自然工具价值观,进而提出并论证系统性的整体主义自然观。荒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自然维度意义上,同时也突出在生态伦理层面上的重新评估,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实践更是目前人类社会所应倡导的道德义务。哲学荒野转向也以一种全新价值评判被引进、确证甚至引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自然价值 整体主义自然观 哲学荒野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