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陆信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4-57,共4页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余人,他们围绕...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余人,他们围绕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成就及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汇 中国哲学重建 张岱年先生
下载PDF
语言研究的高层次探索——读于全有教授新著《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
2
作者 王庆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6-47,71,共3页
于全有教授的新著《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是一部关于语言本质理论问题研究高层次探索的语言哲学力作。该著从语言学最根本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以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本质理论的剖析,从哲学的高度... 于全有教授的新著《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是一部关于语言本质理论问题研究高层次探索的语言哲学力作。该著从语言学最根本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以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本质理论的剖析,从哲学的高度对语言本质理论进行了新的、有层次性的重建,对于促进语言学发展与语言学教学的深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开拓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质 语言观 《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
下载PDF
反“科学主义”与中国哲学重建
3
作者 陈嘉明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2期4-9,共6页
任一社会都是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中国当前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方面的相应进步。因此,哲学这一社会发展的目的理念与文化进步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提供者,在... 任一社会都是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中国当前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方面的相应进步。因此,哲学这一社会发展的目的理念与文化进步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提供者,在中国历史转折的这一关键时期,责无旁贷地应当承担起自己的重负。中国哲学重建的必然性,正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形成一种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本体论 西方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认识论 人文精神 理性化 哲学重建
下载PDF
哲学重建与重建哲学——读《现代唯物主义导引》
4
作者 晏辉 《理论与现代化》 1997年第6期46-46,共1页
思,作为人类存在方式之一种,使人类超拔于有限的、具体的物性界,而进到一个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界.哲学不但思着不同于思本身的对象,而且还思着思本身.“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这绝不意味着迄今为止各种名号的哲学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 思,作为人类存在方式之一种,使人类超拔于有限的、具体的物性界,而进到一个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界.哲学不但思着不同于思本身的对象,而且还思着思本身.“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这绝不意味着迄今为止各种名号的哲学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恰恰相反,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以至教条化,使其失去了批判的和反思的特质,而变成了实用的.世界历史交往形式的拓展,当下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强烈地要求着哲学重建与重建哲学.由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合著的、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现代唯物主义导引》作为最新研究成果,正是这种重建的可贵尝试.这体现在《现代唯物主义导引》(以下简称《导引》)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的关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唯物主义 哲学重建 导引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马克思哲学 人类活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人类存在 本体与方法
下载PDF
儒家修身传统与中国哲学重建——来自《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的思想启示
5
作者 郭亮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75-83,共9页
陈立胜先生《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一书试图回到源远流长的儒家修身传统来重建中国哲学。在这部具有典范意义的著作中,陈立胜先生以其恢宏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哲学洞见,把儒家修身传统划分为春秋战国之... 陈立胜先生《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一书试图回到源远流长的儒家修身传统来重建中国哲学。在这部具有典范意义的著作中,陈立胜先生以其恢宏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哲学洞见,把儒家修身传统划分为春秋战国之际的德行培育时代、唐宋变革之际的心灵操练时代、清末民初的“过渡时代”、当今“人机之辨”的新时代,并借着“轴心时代”论中国哲学的起源,对中国哲学的定义、中国哲学的主题、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具体的论述中,该书主要围绕儒家修身传统中的“反省”技术、“知-情-意”的基本领域、“内圣”的终极关怀三个面向展开。可以说,陈立胜先生在该书中的学术努力,不仅穿越了中国哲学重建的双重思想屏障,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颇为自觉的“做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意识,已然呈现出一种“通向世界的中国哲学”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 工夫 内圣学 儒家修身传统 中国哲学重建 陈立胜
下载PDF
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玉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8,共12页
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 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解构→还原→建构"的思想方法和《周易》"古歌→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建构路径都有深刻的启示,后者"理→性→命"的命题结构亦可用以阐明重建神圣超越的具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现象学 理性与信仰 神圣超越 哲学重建
原文传递
易学对于中国哲学当代重建的意义——现代新儒家哲学与易学的深度关涉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现代新儒学将儒学加以哲学化的特点之一,是其哲学与易学之间的深度关涉。这种关涉有时是显性的,例如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有时是隐性的,例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其共同点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对《周易》的形而上学化的诠释。这与20世... 现代新儒学将儒学加以哲学化的特点之一,是其哲学与易学之间的深度关涉。这种关涉有时是显性的,例如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有时是隐性的,例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其共同点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对《周易》的形而上学化的诠释。这与20世纪西方思想的去形而上学化趋向形成了鲜明反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去形而上学化就是不可商榷的、而现代新儒家哲学使得中国哲学再次落伍了。但是无论如何,一方面,旧形而上学确实是"无本"(无源)的,其对《周易》的单纯哲学化、形而上学化诠释确实是颇成问题的;另一方面,去形而上学化尽管同样偏颇,然而确实敞开了重新发现本源,从而重新诠释《周易》、重建中国哲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中国哲学重建 现代新儒家 生活儒学
下载PDF
哲学视角下评价理论重建论纲
8
作者 胡文辉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笔者首先述评哲学视角下评价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指出哲学视角下重建评价理论的可能性,最后阐明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哲学重建 可能性 基本观点
下载PDF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当代重建的启示——关于“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郭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54,共9页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写先秦时期的易学史、儒家哲学史。二是上述建构过程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时期(当代)即所谓"新轴心期"的重建之间,也存在着逻辑的同构关系与历史的再现关系。具体来说,《周易》文本的形成过程乃是观念形态的这样一个转进跃迁的过程:《易经》古歌的本真生活情感;《易经》占辞的神性形上学、《易传》的理性形上学;《易传》的形下学(伦理政治哲学)。这一过程开显了儒家哲学的当代重建的典范进路:由当下生活情境及其仁爱情感显现的大本大源出发,去重建儒家哲学的形上学、形下学。这才是典范的"儒学现代化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哲学建构 两度映射 儒家哲学当代重建
下载PDF
郁建兴著:《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林 秦刚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郁建兴 《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 自由主义理论 黑格尔 财产权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拓新之作——评宫敬才教授的《重建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
11
作者 安立伟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5期253-256,共4页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1]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统观这些研究成果可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在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1]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统观这些研究成果可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在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且已有的研究方法方面也逐渐显露出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哲学 研究思路 哲学研究 黑格尔 哲学传统 重建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 劳动哲学本体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是元哲学观还是哲学的定义——兼谈元哲学观对于哲学本身的意义
12
作者 陈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元哲学观”是哲学家对哲学的具有“私人意向”的独特理解。然而 ,长期以来 ,国内学界都错误地将“元哲学观”视作“哲学的定义” ,从而导致了对哲学本身的一些错误认识。“元哲学观”的含义与哲学定义有着明显的区别。“元哲学观”对... “元哲学观”是哲学家对哲学的具有“私人意向”的独特理解。然而 ,长期以来 ,国内学界都错误地将“元哲学观”视作“哲学的定义” ,从而导致了对哲学本身的一些错误认识。“元哲学观”的含义与哲学定义有着明显的区别。“元哲学观”对于哲学活动、尤其是对于今天“哲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哲学定义 哲学形态 哲学重建 哲学理念
下载PDF
思辨与实践之间: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以冯友兰、熊十力和牟宗三为中心
13
作者 陈鹏 韩乔治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20,174,共9页
理解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是理解现代新儒学“哲学化重建”的方法基础。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可以概括为两个典型方向:一是知识性、思辨性的哲学方向,以冯友兰为代表;另一是生命性、实践性的哲学方向,以熊十力、牟宗三为代表。冯友兰主张哲... 理解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是理解现代新儒学“哲学化重建”的方法基础。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可以概括为两个典型方向:一是知识性、思辨性的哲学方向,以冯友兰为代表;另一是生命性、实践性的哲学方向,以熊十力、牟宗三为代表。冯友兰主张哲学是严格理智和逻辑下的思议言说的理论系统或知识系统,哲学的目标在于成就思辨之学;熊十力主张本体“非知识所行境界”,哲学是实践的学问而不是知识的“构画”,哲学的目标在于把握终极的生命真实。冯友兰、熊十力之后,牟宗三主张哲学是“实践的智慧学”,以转化生命的成德之“教”收摄思辨性之“学”。从现代之“学”的维度看,“学”与“教”的某种紧张无法彻底消解:哲学是“思辨地面对实践”,无法完全收摄于生命实践;而成德之“教”也不必然依赖于思辨的充分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哲学重建 思辨哲学 实践智慧学 哲学
下载PDF
论吴宓思想的体系性及其“一多”观念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弘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吴宓的“一多”观念须结合他的思想体系性来考察,才能得到更全面的评价。这一体系性主要体现在根据其讲义整理的《文学与人生》一书中,虽属潜在,但逻辑清楚,由“知性有限”、“三界现象”、“天人二一”、“万物品级”、“动静构成”和... 吴宓的“一多”观念须结合他的思想体系性来考察,才能得到更全面的评价。这一体系性主要体现在根据其讲义整理的《文学与人生》一书中,虽属潜在,但逻辑清楚,由“知性有限”、“三界现象”、“天人二一”、“万物品级”、“动静构成”和“学术分合”等观念构成。贯通其中的“一多”观念,其理论渊源来自亚里士多德,而不是柏拉图,并有自己的现代特性,在“一多并在”和“相反相成”的原则下,实际规划着“由情入道”或“由情悟道”的哲学重建的道路。这预示现代思想史和学术史进行着摆脱片面的理性主义或情感主义的重要转折,由此带来吴宓展望的用以克服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缺乏形上追求的弱点的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多”观念 体系性 哲学重建 民族性批判 现代特征 吴宓思想
下载PDF
诠释与重建:论朱熹解《易》的结构化特征
15
作者 王鑫 《传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周易本义》具体释例的分析,探究朱子解经时所呈现出的一种对经典文本脉络进行结构乃至重塑的“诠释技艺”。这种“诠释技艺”,既是朱子经解实现从经典诠释到哲学重建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借以研究和理解朱子哲学的一种有效... 本文通过对《周易本义》具体释例的分析,探究朱子解经时所呈现出的一种对经典文本脉络进行结构乃至重塑的“诠释技艺”。这种“诠释技艺”,既是朱子经解实现从经典诠释到哲学重建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借以研究和理解朱子哲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易本义》 诠释技艺 经典诠释 哲学重建
原文传递
从笛卡尔的方法到于连的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景强 《法国研究》 2009年第2期57-67,共11页
笛卡尔与于连,跨越整整三百年的两位法国哲学家,怀着共同的梦想,游历在各地:一个在欧洲,另一个在世界。他们都拥有摆脱成见、重建哲学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不同的"世界"际遇而在哲学打上了各自的烙印:笛卡尔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确... 笛卡尔与于连,跨越整整三百年的两位法国哲学家,怀着共同的梦想,游历在各地:一个在欧洲,另一个在世界。他们都拥有摆脱成见、重建哲学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不同的"世界"际遇而在哲学打上了各自的烙印:笛卡尔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要达到的目标(重建哲学观念);它提供了实现该目标的途径(质疑意见,追求真理);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哲学问题(以一种哲学原理的方式进行);另外,笛卡尔的方法并未考虑到问题面前的危险和障碍(哲学自身的成见)。于连通过在"汉学—哲学"之间的转换进入漫长的迂回策略之中:于连的策略贯穿在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在此过程中,并未设定任何终极的目标或目的,因为后者都是作为过程展开的结果而存在的;策略依据的是"势和时",因此,不会幻想一劳永逸地去"解决"哲学的全部问题;策略考虑到哲学问题面前的危险和障碍,然而这些危险和障碍恰恰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动力: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化解问题。然而,这两位哲学家在清楚、明白地表达他们各自哲学观点的同时却又极易受人误解。这究竟为什么呢?它对今天的我们,尤其在中西思想比较领域,又有什么启发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脱成见 重建哲学 方法 策略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张岱年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17
作者 陈松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9-25,共7页
作为知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张岱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本质规定和研究对象出发去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域,到从基本论域和理论问题入手去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域,再到从思想建构和范式转化... 作为知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张岱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本质规定和研究对象出发去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域,到从基本论域和理论问题入手去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域,再到从思想建构和范式转化去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致思方向,张岱年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前途与中国哲学的前途关联在一起,又将中国哲学的未来与中华民族的未来关联在一起,从而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出现与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重要性,驳斥了中国的复古派和自由派想要让“新唯物论”边缘化的企图。历经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的张岱年用独立而彻底的态度开启了一条选择“新唯物论”、评介“新唯物论”、发展“新唯物论”的思想道路,并由此形成了他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精神实质的个性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哲学精神重建
下载PDF
《中国哲学精神重建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讨》
18
作者 王南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哲学精神重建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讨》 中国哲学精神
原文传递
现代性问题域中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佃来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把握不同的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形态的政治哲学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域 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 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 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