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照着说”到“自己说”——对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建构的思考
1
作者 柴文华 郭佳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0,I0006,共7页
中国哲学史话语是以“哲学”概念的引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以及中国哲学史书写为助力,逐步走向学界的。它的建构过程已经从“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照着说”过渡到如今多维度的“自己说”阶段,这代表着中国哲学史的话语开始由... 中国哲学史话语是以“哲学”概念的引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以及中国哲学史书写为助力,逐步走向学界的。它的建构过程已经从“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照着说”过渡到如今多维度的“自己说”阶段,这代表着中国哲学史的话语开始由外来主导转向独立自主。当下,面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三次转向,选择“自信与自主相统一”“特性与共性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建构原则,采取自织“滤网”,融合现代化的人文语境、选取现代化的汉语文本为建构路径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可以进一步推进自主的中国哲学史话语的建构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着说” “自己说” 自主性 中国话语
下载PDF
基于哲学维度的研究生“翻转式”互动教学探索——以2022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
2
作者 柴文华 于跃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48-50,共3页
“翻转式”互动教学是指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演讲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总结、点评、答疑,属于互动式教学的一种。基于哲学维度的“翻转式”互动教学依据哲学对人的本体论规定,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施过程是以... “翻转式”互动教学是指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演讲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总结、点评、答疑,属于互动式教学的一种。基于哲学维度的“翻转式”互动教学依据哲学对人的本体论规定,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施过程是以选择、演讲、评价的方式进行,分别对应“思考、准备、领悟”3个阶段。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2022届研究生班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对“翻转式”互动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维度 研究生教育 “翻转式”互动教学 “中国方法论”课程
下载PDF
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中的马尔主义及其当代评价
3
作者 姜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20世纪前中期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颇富争议的马尔主义时代。马尔的语言新学说既奉行纯粹的语言学理念,又融合了民族考古学思想,同时纳入社会学和人类学因素,对语言的本质、起源、发展以及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等普遍性问题阐发了独特观点,... 20世纪前中期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颇富争议的马尔主义时代。马尔的语言新学说既奉行纯粹的语言学理念,又融合了民族考古学思想,同时纳入社会学和人类学因素,对语言的本质、起源、发展以及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等普遍性问题阐发了独特观点,其初衷乃为本国理论语言学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秉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且适合新建国家发展的道路。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马尔及其语言新学说的局限性也许恰恰代表着一种创造天性,其部分观点在语言学的某些领域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当今的跨学科理念来看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马尔主义 语言新学说 语言 新马尔主义
下载PDF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就是 未来向度 自觉 中国特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河南大学为例
5
作者 叶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中国哲学史”是研究中国哲学思维发展历程、学派思潮、理论特征、演化规律、时代价值的一门课。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线索为基本依据,通过溯源、梳理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范畴体系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脉络,实现哲学史发展... “中国哲学史”是研究中国哲学思维发展历程、学派思潮、理论特征、演化规律、时代价值的一门课。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线索为基本依据,通过溯源、梳理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范畴体系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脉络,实现哲学史发展进程讲授与哲学概念、范畴变迁历程分析相耦合。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是以课程思政为指导、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的教学内容安排,以能够体现中国哲学独特性的八个概念范畴为核心;编订以概念和问题为线索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导向,并恰当融入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无缝衔接”,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课程思政 研究生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分析哲学史两个教条的批判
6
作者 徐弢(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分析哲学史的两个教条,一是相信在通过给出理由提供对一个哲学主张的论证与通过讲述一些因果故事提供对其起源的解释之间存在根本的分裂;二是相信理性重构主义,即相信基于某些基本假设,任何哲学家的观点都能被重构成一个理性的体系。类... 分析哲学史的两个教条,一是相信在通过给出理由提供对一个哲学主张的论证与通过讲述一些因果故事提供对其起源的解释之间存在根本的分裂;二是相信理性重构主义,即相信基于某些基本假设,任何哲学家的观点都能被重构成一个理性的体系。类比蒯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并结合新康德主义可以论证这两个教条都是没有根据的。第一个教条的论证是成问题的,因为既不能通过任何起源性的解释来论证它,又不能在不乞题情况下论证它,任何这样的论证都会导致循环,分析哲学史学家只能通过历史事实作出判断。第二个教条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任何理性的重构都需要准确理解哲学家或文本所说的内容,即任何理性重构不能不考虑历史理解问题。抛弃两个教条的结果有二:一是模糊哲学和哲学史之间假定的界限,二是转向解释学。通过批判分析哲学史的两个教条,我们最终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分析哲学史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两个教条 罗素 莱布尼茨 康德
下载PDF
1909—1924年德语世界对中国哲学史的书写
7
作者 彭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20世纪初是德语世界正式出版关于中国哲学史著作的起点。1909—1924年之间德语世界出版了若干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文和专著,通过调查作者们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成果,以及其代表作的写作背景、内容框架及其影响,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德语学界... 20世纪初是德语世界正式出版关于中国哲学史著作的起点。1909—1924年之间德语世界出版了若干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文和专著,通过调查作者们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成果,以及其代表作的写作背景、内容框架及其影响,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德语学界中国哲学研究的概况。从分析当时德语学界对中国哲学的认识范围和中国哲学史框架构建的一般情况,可以看出欧洲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所在。前现代中国哲学史在德语地区接纳和传播的过程与方式,这一至今德国与中国学界尚未涉足的空白领域,值得研究并填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德国 德国汉学 接纳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哲学史课程的教学困境及应对——评《现代教育教学及其信息化发展研究》
8
作者 王香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6-I0007,共2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不仅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不仅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时代潮流和形势,中国哲学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转型 教学困境 现代教育教学 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
下载PDF
重建起源和有效性的关联——论哈贝马斯《也是一部哲学史》的谱系学方法
9
作者 李思铭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5,199,共19页
谱系学是哈贝马斯2019年发表的巨著《也是一部哲学史》的核心方法,也是其合理重构方法的延续。从理论对象去讲,谱系学不再直接关注参与者行动过程中的有效性要求,而是重新追溯这种有效性要求的理论起源。为此,哈贝马斯一方面转向了全新... 谱系学是哈贝马斯2019年发表的巨著《也是一部哲学史》的核心方法,也是其合理重构方法的延续。从理论对象去讲,谱系学不再直接关注参与者行动过程中的有效性要求,而是重新追溯这种有效性要求的理论起源。为此,哈贝马斯一方面转向了全新的反思性观察者,把起源看作与有效性相同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他强调发挥谱系学的辩护性功能,并且认为学习过程的唯物辩证性特征维持了起源和有效性之间的逻辑独立性。从理论内涵来看,哈贝马斯主张将信仰和知识的关系作为理解西方哲学史的核心线索。他提出通过翻译克服宗教对于哲学的异质性,凭借可错性约束欧洲视角的普遍性,最终激励当代人重拾对政治实践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是一部 合理重构 反思性观察者 辩护性谱系学 学习过程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中国哲学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张圆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在大思政背景下,中国哲学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解决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结果评价方式死板缺乏对学生参与性的激励等问题。中国哲学史课程思政建设要从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入手... 在大思政背景下,中国哲学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解决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结果评价方式死板缺乏对学生参与性的激励等问题。中国哲学史课程思政建设要从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入手,在教学内容上联系社会现实,提升课程温度;在教学方法上增强师生互动,提升课程热度;在考核方式上重视过程性考核,提升课程精度。思政元素的融入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了中国哲学史课程的教学效果,讨论问题的设计、智慧化教学操作技术的能力、课程考核的效率等方面需要持续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论一种不历史的哲学及其教育意义
11
作者 陈建洪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1-61,142,共12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哲学作为一门传统学问是否已经死亡,是否需要一个革新的未来,经常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一种对真知的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否定性的理想。这种理想跟任何时代都保持着一种平行关系。就此而言,哲学本身... 在人工智能时代,哲学作为一门传统学问是否已经死亡,是否需要一个革新的未来,经常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一种对真知的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否定性的理想。这种理想跟任何时代都保持着一种平行关系。就此而言,哲学本身就是不历史的哲学,而不是在历史之中的哲学。不历史的哲学具有其特殊的专业性,它提倡对话、注重文德、追问事物本性,从而扩展心智。培养和维系心智的扩展,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也是哲学教育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历 否定性 专业性
下载PDF
中国哲学体系建构的史学与哲学和合路径
12
作者 李长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主流研究基本是以中国哲学史为视角的研究,偏重于哲学史的考据和诠释。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研究,不是纯粹哲学史的视角和视野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不同于哲学史的研究,应以创新的视角和视野推动哲学新思维... 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主流研究基本是以中国哲学史为视角的研究,偏重于哲学史的考据和诠释。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研究,不是纯粹哲学史的视角和视野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不同于哲学史的研究,应以创新的视角和视野推动哲学新思维和新哲学精神的显现。中国哲学的研究显然更需要哲学视角上的研究而不是纯粹哲学史的研究。中国哲学具有创新的传统,纯粹哲学史的研究偏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的传统。中国哲学体现哲学的时代精华、引领思潮、经世致用的作用。中国哲学体系创新是道统与革新并存的哲学和合创新、传统与现代文化并进的和合发展、史学返本为次与哲学开新为主的研究,以多元和合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文化体系、新时代话语体系和中、西、马的文本体系推动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研究 学研究 和合路径
下载PDF
《论音乐》:古希腊罗马遗产与一神信仰新枝的嫁接——奥古斯丁的音乐观念及其音乐哲学史价值
13
作者 郭一涟 张博超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05-111,116,共8页
古代晚期哲学家奥古斯丁于公元391年写就《论音乐》,这部六卷本的专论集中体现了他对音乐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内容涉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分析、音乐的道德属性、音乐的本质等。在写作过程中,奥古斯丁的哲学、神学和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 古代晚期哲学家奥古斯丁于公元391年写就《论音乐》,这部六卷本的专论集中体现了他对音乐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内容涉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分析、音乐的道德属性、音乐的本质等。在写作过程中,奥古斯丁的哲学、神学和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并清晰地反映在《论音乐》前五卷与第六卷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思路中,然而这种差异并没有损害其音乐思想的统一性。《论音乐》的古典文本写作形式、音乐与数学分析方法、灵魂掌握欣赏音乐主权等思想,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嫁接在一神信仰的新枝上,既体现了奥古斯丁对古典音乐哲学的继承,也标志着中世纪音乐哲学的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音乐》 奥古斯丁 音乐观念 音乐
下载PDF
用好哲学史 突破疑难点——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为例
14
作者 杜展龙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3期57-58,共2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哲学与文化》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文化观教育。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高度解读教材,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与各种观点,树立唯物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哲学与文化》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文化观教育。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高度解读教材,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与各种观点,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哲学史知识是高中思政课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用好哲学史知识有助于突破教学疑难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学流派 观点解读 教学目标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15
作者 张圆圆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创新要在教学目标上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中国哲学中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道德伦理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中国哲学中的天人观、道论、民本思想、修养论可...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创新要在教学目标上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中国哲学中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道德伦理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中国哲学中的天人观、道论、民本思想、修养论可以转化为与新时代相契合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互动式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用生动、趣味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要在考核方式上做到过程性与模式化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价值性目标 时代性转化 教学创新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中国 先秦 宋明 明清
下载PDF
如何重写西方哲学史 被引量:3
17
作者 俞吾金 林晖 《东南学术》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西方 中国 思想 文学
下载PDF
谢无量与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文军 杨姿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2,共5页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早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谢著问世以后,人们积累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逐步建构起具备现代学术性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因此,在中国哲学史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折中,谢著《中国哲...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早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谢著问世以后,人们积累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逐步建构起具备现代学术性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因此,在中国哲学史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折中,谢著《中国哲学史》,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不无贡献;其在中国哲学史学科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既不宜抹杀,也无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学科
下载PDF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哲学史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光华 袁志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9,共4页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判断;继承侯外庐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社会史、学术史研究视野,提出文化史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学说 社会视野 学术视野 文化视野
下载PDF
问题与对话: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志伟 马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8,共8页
哲学问题是一些永恒无解但人类精神却不得不永远追问的难题 ,由于这些难题并没有统一的终极答案 ,只有不同的解答方式 ,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理论通常就是这些不同解答方式的典型代表 ,因此哲学不同于科学 ,它不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 哲学问题是一些永恒无解但人类精神却不得不永远追问的难题 ,由于这些难题并没有统一的终极答案 ,只有不同的解答方式 ,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理论通常就是这些不同解答方式的典型代表 ,因此哲学不同于科学 ,它不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程 ,而是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无穷探索 ,哲学家们的思想作为一条条探索之路 ,相互之间不仅仅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更具有相互独立的存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哲学的本性乃至哲学问题的性质的分析 ,将哲学家们的思想活动看作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争论 ,我们称之为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 ,从而对于“哲学是哲学史”给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