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晓钟的导演艺术及其对哲理戏剧的内涵把握和体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68,78,共4页
学院派导演徐晓钟先生在其导演创作生涯中曾有多部佳作,如《马克白斯》《培尔·金特》《桑树坪纪事》《浮士德》等。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他在西方戏剧的中国化演绎和民族戏剧的导演领域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总体说来,徐晓钟先生导... 学院派导演徐晓钟先生在其导演创作生涯中曾有多部佳作,如《马克白斯》《培尔·金特》《桑树坪纪事》《浮士德》等。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他在西方戏剧的中国化演绎和民族戏剧的导演领域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总体说来,徐晓钟先生导演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哲理意味,表面看来剧中的矛盾冲突似乎不算很强烈,但往往会蕴含着较强、较深刻的哲思,营造出令人深思的戏剧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徐晓钟导演作品《浮士德》等探索其独特的导演艺术及哲理戏剧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晓钟 导演艺术 哲理戏剧 《浮士德》
原文传递
论哲理型探索戏剧
2
作者 宁殿弼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1-27,共7页
思索品格的建立、哲理化的趋势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探索的潮流之一,在外部影响和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交互作用下,新时期哲理型探索戏剧诞生了。哲理型探索戏剧的基本特质是以理为主,理胜于事(故事),理胜于情(情感),强化剧作的哲理内涵... 思索品格的建立、哲理化的趋势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探索的潮流之一,在外部影响和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交互作用下,新时期哲理型探索戏剧诞生了。哲理型探索戏剧的基本特质是以理为主,理胜于事(故事),理胜于情(情感),强化剧作的哲理内涵,审美价值取向主要在于求得给观众以思考的乐趣。人物形象往往带有意念化、符号化、变形和荒诞、象征等特征。文中还论述了哲理型探索戏剧的艺术表现方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型探索戏剧 基本特质 人物形象 艺术表现方法 哲理 感情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哲理大众戏剧学派主要艺术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扬忠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81,共38页
本文通过对布莱希特戏剧思想和作品的具体分析,认为其提出和实践的哲理大众戏剧是当代戏剧中的一种创造性的戏剧学派。布莱希特顺应科学时代潮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将哲学抽象的辩证法思维,转化为戏剧的形象思... 本文通过对布莱希特戏剧思想和作品的具体分析,认为其提出和实践的哲理大众戏剧是当代戏剧中的一种创造性的戏剧学派。布莱希特顺应科学时代潮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将哲学抽象的辩证法思维,转化为戏剧的形象思维,并系统阐明了以"陌生化效果"为核心的戏剧创作方法和美学思想,因此创立了一个新型完整的戏剧学派。其间,也分析了其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区别,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哲理戏剧 陌生化效果 论实验戏剧 布氏演剧体系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哲理性戏剧的舞台表达探索——以徐晓钟导演话剧《浮士德》为例
4
作者 孟晶 《当代戏剧》 2018年第3期48-50,共3页
徐晓钟是我国著名戏剧导演、理论家、戏剧教育家。"徐晓钟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戏剧艺术发展进程中,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的人物",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教授这样评价他。这次会议,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位新时期伟大的戏剧导演、戏... 徐晓钟是我国著名戏剧导演、理论家、戏剧教育家。"徐晓钟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戏剧艺术发展进程中,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的人物",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教授这样评价他。这次会议,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位新时期伟大的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及其作品的关注。借此机缘,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徐晓钟老师目前年代最近的一部作品《浮士德》,以此为例来探讨哲理性戏剧的舞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戏剧 徐晓钟 《浮士德》
原文传递
死亡与虚无图景中的悲怆呐喊——《人的一生》的表现主义解读
5
作者 张美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4,共5页
《人的一生》是安德列耶夫哲理戏剧的代表作。剧作以强烈的叙述性倾向形成对强调行动摹仿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传统的反叛。叙述性因素具体体现在片段式场景以及叙述人的设置上,它们是戏剧心灵转向的形式基础。同时,戏剧运用隐喻、对比、... 《人的一生》是安德列耶夫哲理戏剧的代表作。剧作以强烈的叙述性倾向形成对强调行动摹仿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传统的反叛。叙述性因素具体体现在片段式场景以及叙述人的设置上,它们是戏剧心灵转向的形式基础。同时,戏剧运用隐喻、对比、变形、荒诞等艺术手法使现实抽象化,以便最大限度地突显其主观性,而这种情感效果的创造是为了揭示人类存在的悲剧本质。所有这些都与表现主义的艺术追求相吻合。因此,从表现主义视域解读《人的一生》将有助于理解安德列耶夫的悲观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戏剧 表现主义 命运 死亡 虚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