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瓣的量化设计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云生 车宗刚 +2 位作者 王冰 王勇 彭化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在多数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瓣的设计过多地依靠医师的个人经验。基于Noordhoff提出的原则,本文提出一种量化设计唇红瓣的方法以克服此类缺陷。方法单侧唇裂患者36例,依量化设计原则设计唇红组织瓣修复唇红,观察术后照片,评价效果... 目的在多数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瓣的设计过多地依靠医师的个人经验。基于Noordhoff提出的原则,本文提出一种量化设计唇红瓣的方法以克服此类缺陷。方法单侧唇裂患者36例,依量化设计原则设计唇红组织瓣修复唇红,观察术后照片,评价效果。结果32例唇红修复后形态满意。结论经量化后的唇红瓣设计简单可靠,易于掌握,其效果具一定的可预知性,可供各种单侧唇裂术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唇红 唇红瓣 量化设计 单侧唇裂修复术
下载PDF
弹性唇红瓣在口颊癌术后口角重建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丽嫦 李赞 +3 位作者 周晓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口角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8月诊治的23例口颊癌并累及口角的患者,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4.4岁,其中左侧口颊癌12例,右侧口颊癌11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癌,临床分期为III-IV期。将肿瘤病灶切除后,根据... 目的探讨口角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8月诊治的23例口颊癌并累及口角的患者,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4.4岁,其中左侧口颊癌12例,右侧口颊癌11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癌,临床分期为III-IV期。将肿瘤病灶切除后,根据缺损范围,设计切取游离一蒂双瓣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或者前臂皮瓣折叠分别修复面颊、口颊内黏膜缺损创面。设计上、下唇红黏膜瓣,沿上、下红唇黏膜缘全层切开,制备成弹性唇红瓣,滑行推进修复重建口角,将面颊、口颊黏膜侧的皮瓣与唇瓣缝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口角闭合功能恢复可,双侧口角基本对称,红唇黏膜连续性可,患者对唇部外形满意。结论弹性唇红瓣以上唇、下唇动脉为血管蒂,具有良好的血运,同时包含部分口轮匝肌,不但能重建口轮匝肌的完整性,并获得较好的外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角修复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唇红瓣 口颊癌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嬿 李光早 徐静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742-744,共3页
目的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 目的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孔基底重建及唇红瓣修复唇的方法进行整复。在上唇组织上用Millard法设计,改变"4""7"定点方法,灵活运用,有效地下降患唇的高度,达到上唇组织的解剖性复位。红唇处修复引用Noordhooff的"红线"概念,用唇红瓣相嵌,使唇红整齐,外形饱满;功能上利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重新构建鼻底及上唇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功能性恢复。结果 7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54例患儿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线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凹陷。3例出现上唇疤痕增生,局部皮肤稍红、硬,略凸出皮肤表面,患侧唇高略短于健侧,在动态时出现患侧红唇的轻度凹陷。结论改进的Millard法可有效地降低患唇,合并使用唇红瓣和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使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整复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功能上均达到满意效果,并且设计简单、灵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唇红瓣 口轮匝肌 功能性修复
原文传递
唇红上三角瓣在单侧唇裂二期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俊 杨定文 李宁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唇红上三角 唇裂 二期手术 手术方法 继发性唇部畸形
下载PDF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临床分析
5
作者 李亚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25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采取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 目的探讨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25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采取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上唇唇珠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手术区域没有形成明显的瘢痕组织。结论对于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唇红黏膜肌 单侧唇裂 唇珠缺失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三角瓣术前术后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姗 杨学财 +3 位作者 刘美霞 孙健 陈立强 杜德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单侧唇裂红唇修复中唇红三角瓣的设计进行术前数据的定量分析,及通过术后数据的定量分析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6例单侧唇裂患儿,手术前后进行健患侧各项数据的测量,术前数据包括健患侧唇长、干唇长、唇红三... 目的:单侧唇裂红唇修复中唇红三角瓣的设计进行术前数据的定量分析,及通过术后数据的定量分析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6例单侧唇裂患儿,手术前后进行健患侧各项数据的测量,术前数据包括健患侧唇长、干唇长、唇红三角瓣边长及底长;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得出术前数据的相关性并进行唇红三角瓣的设计,为单侧唇裂唇红修复时三角瓣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术后测量数据包括健患侧唇长、干唇高度及唇高,运用医学统计学分析健患侧有无差异,从主观及客观两方面分析术后唇红部形态、对称性及患儿上唇唇红部形态等,综合评价手术中设计唇红三角瓣的效果。结果:唇裂裂隙程度与唇红三角瓣底长有明显的相关性,术前健侧与裂隙缘唇峰干唇的高度差和红唇三角瓣底长呈正相关(P<0.05);26例唇红修复主观评价项平均得分均大于4分,客观评价术后健患侧干唇高度、唇高、唇长均无差异,整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依照本文设计唇红三角瓣的方法修复单侧唇裂可使上唇唇红获得良好形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唇红 唇红三角
下载PDF
唇红三角瓣在唇裂修复中的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明 程铮 +1 位作者 李新然 邹鹤权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唇红三角 唇裂 修复
下载PDF
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5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贇 杨育生 吴忆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评价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修复中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再造唇珠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7~26岁,中位年龄13岁,平均14岁。于全麻下行双侧唇畸形矫正术,术... 目的:评价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修复中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再造唇珠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7~26岁,中位年龄13岁,平均14岁。于全麻下行双侧唇畸形矫正术,术中同期设计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向下方滑行、转移再造唇珠,以达到再造唇珠、消灭口哨畸形的目的。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26个月,唇珠形态稳定,未再出现口哨畸形。整体上唇形态满意。结论: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失、口哨畸形的修复方法较少,在唇红黏膜上保留原来需要被切除的瘢痕组织并通过适当修整、滑行、重建再造唇珠,消灭口哨畸形,可以得到稳定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红黏膜滑行 唇珠缺失 口哨畸形
下载PDF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
9
作者 高学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 对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本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8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观察其手术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目的 对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本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8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观察其手术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切口均甲级愈合,左右侧红唇组织厚度一致,旋转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泽红润血运良好,唇珠明显;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21例,满意17例,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术操作简单,治疗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效果显著,手术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唇红黏膜肌 单侧唇裂 唇珠缺失
下载PDF
Millard Ⅱ术式加唇缘瓣法修复单侧唇裂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占 孔金聪 杨晓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用唇缘瓣法与MillardⅡ联合修复术式对28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健、患侧唇峰对称,取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表示健、患侧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19例为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 用唇缘瓣法与MillardⅡ联合修复术式对28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健、患侧唇峰对称,取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表示健、患侧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19例为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群。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唇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双侧唇裂修复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志宇 赵云转 +3 位作者 王维丽 蒋崇槟 屈鹏飞 张英怀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介绍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双侧唇裂修复术的应用。方法双侧唇裂患者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其中双侧完全裂15例,不完全裂11例,混合裂3例,均采用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法进行修复。首先采用传统的原长法原则修复唇白。修复... 目的介绍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双侧唇裂修复术的应用。方法双侧唇裂患者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其中双侧完全裂15例,不完全裂11例,混合裂3例,均采用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法进行修复。首先采用传统的原长法原则修复唇白。修复唇红时,在两侧唇红设计形成包括黏膜和部分口轮匝肌的矩形瓣,并沿干湿唇交界线水平切开前唇,将两侧矩形瓣向下内旋转至前唇唇红对接缝合。缝合时口轮匝肌肌束的断端尽可能广阔而平整的接合,以恢复正常的环形结构。结果所有患者的创口均Ⅰ期愈合,上唇高度宽度适中,唇珠明显,无口哨畸形。结论该方法修复双侧唇裂,方法简单可靠,去除组织少,术后能获得较好的鼻唇外形,口唇功能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前唇原长修复术 唇红矩形
原文传递
去表皮唇红黏膜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在单侧唇裂二期唇珠及唇红修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莫海雁 张立明 +3 位作者 周翔 潘福强 梁茜 蔡洁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二期患者术后唇珠及唇红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15例单侧唇裂二期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去表皮唇红黏膜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修复唇珠及唇...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二期患者术后唇珠及唇红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15例单侧唇裂二期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去表皮唇红黏膜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修复唇珠及唇红,手术采用去表皮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唇珠外形及组织容量,术后6个月再行自体脂肪填充,填充唇红及白唇的瘢痕凹陷区域,增加唇红的容量,淡化唇裂术后的瘢痕。由医师评价唇珠及唇红外形术后满意度,患者自我评价满意度。结果 去表皮唇红黏膜肌瓣联合脂肪填充术后所有患者唇珠结构明显、形态饱满,唇部整体形态良好,瘢痕淡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去表皮唇红黏膜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手术是一种用于单侧唇裂二期患者术后唇珠及唇红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二期 唇珠修复 去表皮唇红黏膜肌 脂肪注射
原文传递
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推进修复唇红缺损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王朝慧 易阳艳 廖洪跃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推进修复下唇1/3~1/2唇红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11例下唇唇红缺损患者,唇红缺损宽度为唇长1/3~1/2,缺损区在红唇中央或偏一侧,缺损区两侧均有... 目的观察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推进修复下唇1/3~1/2唇红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11例下唇唇红缺损患者,唇红缺损宽度为唇长1/3~1/2,缺损区在红唇中央或偏一侧,缺损区两侧均有正常红唇残留,未累及两侧嘴角。采用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对缺损进行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11例患者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切口裂开、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3~12个月,修复后缺损区组织瓣色泽、质地与周边一致,两侧对称,唇部外观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唇部运动和感觉正常,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推进皮瓣适合红唇缺损宽度为唇长1/3~1/2,缺损两侧有正常唇组织的患者。该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红黏膜复合组织 推进修复 下唇 唇红缺损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