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艾君 谢鹏 +1 位作者 李志伟 周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880-88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 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采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部位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15.6±3.5)min vs(41.8±6.2)min,(4.0±1.0)d vs(6.5±0.5)d,(6.4±2.2)mL vs(38.5±5.5)mL,P<0.001]。术后第1、第3、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3d的手术部位反应情况轻度比例高于对照组(82.46%vs 55.92%,P<0.01),中度、重度比例显著的低于对照组(15.79%vs 38.71%,1.75%vs 5.38%,P<0.01)。结论:鼻前庭囊肿的患者采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囊肿 前庭囊肿揭盖 传统龈沟径路前庭囊肿切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永振 梁天喜 薛博广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观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02~2015-01行手术治疗的鼻前庭囊肿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分为A组(鼻前庭囊肿揭盖术,51例)和B组(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 目的观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02~2015-01行手术治疗的鼻前庭囊肿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分为A组(鼻前庭囊肿揭盖术,51例)和B组(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感染、面部肿胀和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A组患者术后面部肿胀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月复发率低于B组。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较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减少创伤,促进术后愈合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前者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囊肿 揭盖 唇龈沟鼻前庭切除术
下载PDF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的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智勇 朱峰 +2 位作者 梁滔 夏利辉 潘祖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9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 目的:对比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9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鼻内镜揭盖术治疗,B组给予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C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A组、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B组(P<0.05),但A组、C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但A组、C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A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均是有效的,且效果相当,但是考虑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仪成本更高,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因此可将鼻内镜下揭盖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囊肿 内镜揭盖 龈沟进路前庭囊肿切除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金铭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898-3900,共3页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NV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接受鼻内镜...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NV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接受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B组接受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和面部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切口疼痛程度、面部肿胀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面部麻木、切口感染等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NVC,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与面部肿胀,促进康复,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囊肿 内镜下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 龈沟径路前庭囊肿切除
下载PDF
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司徒健聪 方朝新 +4 位作者 关国能 赖其敏 吕远新 刘业宁 劳晓源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8期995-99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在我院行鼻前庭囊肿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唇龈沟切口入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研究组行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在我院行鼻前庭囊肿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唇龈沟切口入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研究组行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即刻,两组的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2)、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疗效显著优异于经唇龈沟切口入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远期复发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动力系统前庭囊肿揭盖 龈沟切口入路前庭囊肿切除 疗效
下载PDF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张利平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2期99-100,共2页
目的对比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鼻前庭囊肿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揭盖组(n=80)、唇龈沟组(n=80)。唇龈沟组采取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 目的对比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鼻前庭囊肿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揭盖组(n=80)、唇龈沟组(n=80)。唇龈沟组采取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揭盖组采取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手术部位反应、术后疼痛(VAS)程度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揭盖组失血量少于唇龈沟组,手术用时、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唇龈沟组(P <0. 05);揭盖组术后手术部位反应优于唇龈沟组,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术后第5 d VAS评分低于唇龈沟组(P <0. 05);揭盖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3. 75%(3/80)]低于唇龈沟组[20. 00%(16/80)](P <0. 05)。结论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相比,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可优化手术情况,减轻术后手术部位反应及疼痛程度,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天数,还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囊肿 传统龈沟径路前庭囊肿切除 前庭囊肿揭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