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唐代两京的植物崇拜
1
作者 张莹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6期8-9,共2页
唐代文化包罗万象,神怪传说给唐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京地区民间对植物的崇拜反映出的两京社会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类民间信仰状况及其所体现的当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关键词 唐代两京地区 植物崇拜 民间信仰
下载PDF
从士族中央化到中隐风尚——试论唐代两京文人生活的变革及其原因
2
作者 胡永杰 《唐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88-211,共24页
"唐代士族中央化"的概念由台湾学者毛汉光先生提出。这是一个关涉唐代士族生活变革的重大社会现象,因为文人多属于士族中成员,所以它也是一个关涉唐代文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重大现象。这一现象的文学意义学界已有一些研究,但... "唐代士族中央化"的概念由台湾学者毛汉光先生提出。这是一个关涉唐代士族生活变革的重大社会现象,因为文人多属于士族中成员,所以它也是一个关涉唐代文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重大现象。这一现象的文学意义学界已有一些研究,但它对唐代文人生活和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脉络、路径是什么,还有探究的必要。士族中央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文人家庭生活居住地在都城地区的集中,在这一居地变迁的基础上,都城文人的生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首先,因为中央化,唐代大量文人的生活型态由之前"乡里与都城"旧双家型态演变为了"正宅与别业"新双家型态。其次,新双家型态的形成,使文人的非在仕人生阶段也要在两京地区度过,这意味着都城文人获得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为他们在此践行隐逸高蹈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再次,两京文人进而依借园林别业把本为政治世俗之地的都城地区改造为了亦可栖隐之所。这其实是通过在都城内部创造自然世界和向都城外部山林之地拓展两个途经,实现了都城生活空间由承载政治世俗生活的一元结构演变为了可承载政治世俗与山林园林两种生活的二元结构。最后,在生活空间改造基础上,两京文人形成了一种兼顾仕和隐、都市与山林的"中隐"生活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士族中央化 唐代两京地区 园林别业 中隐
下载PDF
唐代两京王府与王宅诸问题考论——兼与孙英刚先生商榷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发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孙英刚2003年发表的《隋唐长安的王府与王宅》初步解决了唐代王宅的数量、分布,以及演变的部分规律等问题。但是在王府与王宅的关系、诸王府设置时间、以及王宅性质等关键问题上,该文的观点值得进行商榷。在资料考证的前提下,本文认为:... 孙英刚2003年发表的《隋唐长安的王府与王宅》初步解决了唐代王宅的数量、分布,以及演变的部分规律等问题。但是在王府与王宅的关系、诸王府设置时间、以及王宅性质等关键问题上,该文的观点值得进行商榷。在资料考证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唐代前期,王府和王宅并非一体,王宅是诸王个人居所,地点不定,王府在长安者,其共有之曹局在宣平坊。其次,诸王府建立时间在玄宗天宝之前。另外,唐代前期王宅大多是私产,但皇帝、太子之藩宅,以及玄宗后兴建的"十六宅"等都属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两京 王府 王宅 考证
原文传递
塵外法師事迹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愛民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9-278,共10页
清人葉奕苞抄録的《檀法師塔銘》是一份節文,如果據以討論,不無局限。《全唐文新編》刊布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剪裱本塔銘全文,提供唐前期唯識學僧侣佛學傳承等方面的史料。武周時期,塵外在兩京寺院遷轉中可能得到法寶的援引,從而建立在都... 清人葉奕苞抄録的《檀法師塔銘》是一份節文,如果據以討論,不無局限。《全唐文新編》刊布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剪裱本塔銘全文,提供唐前期唯識學僧侣佛學傳承等方面的史料。武周時期,塵外在兩京寺院遷轉中可能得到法寶的援引,從而建立在都城地區的佛學地位。唐中宗、睿宗時期,他受皇室重視,參與翻譯并宣傳《大寶積經》。開元時期,塵外既傳授唯識知識,又宣傳多種流行佛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法師塔銘》 唯識學派 法寶 塵外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