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阜城发现一唐代中晚期古墓
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5期11-11,共1页
2020年7月,河北省阜城县文物部门在王集乡杨仲书村北一处河道清淤工地现场,发现一座唐代中晚期古墓,距今已有1000多年。阜城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经过抢救性清理发现,古墓有主室和侧室各一座,两室相连,均为砖质结构,穹隆顶。主室为夫妻合... 2020年7月,河北省阜城县文物部门在王集乡杨仲书村北一处河道清淤工地现场,发现一座唐代中晚期古墓,距今已有1000多年。阜城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经过抢救性清理发现,古墓有主室和侧室各一座,两室相连,均为砖质结构,穹隆顶。主室为夫妻合葬墓,侧室为一女子墓,均有木质棺椁,因年代久远已腐烂,只发现长锈的铁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顶 夫妻合葬墓 唐代中晚期 河道清淤 抢救性 阜城县 棺椁 侧室
下载PDF
再谈中国出土唐代中晚期至五代的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勃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6,共12页
中国唐代中晚期至五代之际的遗址或墓葬中出土有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迄今已知有福州、扬州、广州、宁波、广西等地的考古资料。这种孔雀蓝釉陶器在非洲东海岸、西亚至中国的一些海港乃至日本都有出土,相关简报多附有研究,顾风、马... 中国唐代中晚期至五代之际的遗址或墓葬中出土有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迄今已知有福州、扬州、广州、宁波、广西等地的考古资料。这种孔雀蓝釉陶器在非洲东海岸、西亚至中国的一些海港乃至日本都有出土,相关简报多附有研究,顾风、马文宽等曾对这类器物进行综合研究,三上次男就南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中晚期 五代 伊斯兰 孔雀蓝釉陶器
原文传递
绞釉技法与历史传承浅论
3
作者 吴勇龙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8期114-114,共1页
中国的陶瓷生产工艺历史久远,其中陶瓷绞釉工艺技法是诸多陶瓷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一枝独秀。根据历代出土实物的考证,绞釉工艺滥觞于唐代中晚期,流行于五代、宋元时期。在探索绞釉器发展脉络的同时,须先了解与绞釉器有着异曲同工之... 中国的陶瓷生产工艺历史久远,其中陶瓷绞釉工艺技法是诸多陶瓷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一枝独秀。根据历代出土实物的考证,绞釉工艺滥觞于唐代中晚期,流行于五代、宋元时期。在探索绞釉器发展脉络的同时,须先了解与绞釉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绞胎陶瓷器。绞胎器的工艺形成发端于唐代中期,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主的民间开始生产烧制成品并广泛应用于生活,多以陈设之用为主、生活日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装饰艺术 陶瓷生产 唐代中晚期 历史传承 工艺技法 绞胎器 生活日用 唐代中期
下载PDF
江苏古镇
4
作者 汪永平(文/摄影)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支塘支塘古镇于唐代中晚期形成村落,宋初形成集市支塘村,南宋称支川。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即白茆塘),因故址筑城,周五里,日支塘城,今为支塘市,城址犹存。今存西城土基一段,长约60米,宽10米,高约2米,是常熟地区仅存的元代遗址,对研究元... 支塘支塘古镇于唐代中晚期形成村落,宋初形成集市支塘村,南宋称支川。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即白茆塘),因故址筑城,周五里,日支塘城,今为支塘市,城址犹存。今存西城土基一段,长约60米,宽10米,高约2米,是常熟地区仅存的元代遗址,对研究元代的城建制度以及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驻军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农民起义 唐代中晚期 张士诚 元代遗址 常熟地区
下载PDF
黄绿釉狮形灯赏析
5
作者 刘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24期63-63,共1页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中国陶瓷最早的发源地。淄博市中部的淄川寨里窑,是我国北方最早的青瓷窑址。从北朝晚期到唐代中晚期,淄川寨里窑推动着磁村窑等古代窑业不断完善,在淄川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陶瓷体系,...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中国陶瓷最早的发源地。淄博市中部的淄川寨里窑,是我国北方最早的青瓷窑址。从北朝晚期到唐代中晚期,淄川寨里窑推动着磁村窑等古代窑业不断完善,在淄川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陶瓷体系,为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黄绿釉狮形灯,是淄博地区陶瓷的杰出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村 古代陶瓷 唐代中晚期 寨里窑 山东省中部 淄川 陶瓷业 瓷窑址
下载PDF
朔州市后寨墓地唐墓发掘简报
6
作者 孙先徒(绘图) +4 位作者 高平如(绘图) 高振华 贾尧 刘元 解晓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窑子头乡后寨村西约2公里的山前黄土台地上,地处北方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地带。2019年至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朔州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以东周及秦汉墓...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窑子头乡后寨村西约2公里的山前黄土台地上,地处北方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地带。2019年至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朔州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以东周及秦汉墓葬为主,约占98%;另有个别北魏、唐及辽金时期墓葬。其中的3座小型唐墓,为朔州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唐墓材料,形制分土坑竖穴及刀形土洞墓两类,均为普通庶人墓葬,出土塔式罐、瓷碗、瓷钵、银饰、铜钱等随葬器物,年代初步判断为唐代中晚期,是研究朔州地区唐代丧葬习俗的重要参考资料,也为山西地区唐墓的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比对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州 唐墓 唐代中晚期 塔式罐
原文传递
洛阳关林唐墓C7M6010发掘简报
7
作者 吴业恒 赵静 +4 位作者 彭丽莎 智爱玲 郑卫 智爱玲 罗火金 《洛阳考古》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2013年2~4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洛阳关林附近棚户区改造工程,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其中C7M6010为刀形土洞墓,出土有陶器、三彩器、陶俑及铜钱等。这批墓葬位于隋唐洛阳城南城墙外不远处,对研究唐代洛阳城区中晚期小型墓葬的形... 2013年2~4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洛阳关林附近棚户区改造工程,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其中C7M6010为刀形土洞墓,出土有陶器、三彩器、陶俑及铜钱等。这批墓葬位于隋唐洛阳城南城墙外不远处,对研究唐代洛阳城区中晚期小型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组合、丧葬习俗和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唐代中晚期 土洞墓
原文传递
洛阳关林唐墓(C7M6001、C7M6015)发掘简报
8
作者 吴业恒 赵静 +3 位作者 彭丽莎 智爱玲 郑卫 罗火金 《洛阳考古》 2016年第4期38-44,97,共8页
2013年2~4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关林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其中,C7M6001、C7M6015两座墓葬均为刀形土洞墓,出土有三彩器、陶器、陶俑等,时代为唐代中晚期。
关键词 洛阳 刀形土洞墓 唐代中晚期
原文传递
新见唐人自撰墓志铭两种—— 《韦庇墓志》《刘子晖墓志》辑考
9
作者 张驰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0年第6期39-56,共18页
自撰墓志铭,是墓志铭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到了唐代中晚期,在古文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开始较多出现。胡可先先生认为:"自撰墓志,是一种特殊的墓志铭,也是撰者所作的特殊形式的自传文章,或叙行迹,或述家世,或抒感慨,或发议论。与一... 自撰墓志铭,是墓志铭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到了唐代中晚期,在古文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开始较多出现。胡可先先生认为:"自撰墓志,是一种特殊的墓志铭,也是撰者所作的特殊形式的自传文章,或叙行迹,或述家世,或抒感慨,或发议论。与一般墓志相较,更能表现出撰者的性格、心理与文才,既是生命本真的映现,也是文学个性的凸显。"〔1〕自撰墓志铭,由于更具文学性而广受关注。笔者新近收藏的两方自撰墓志铭拓本:《韦庇墓志》《刘子晖墓志》,墓志均出长安,撰写年代相近,但作文者个性、心态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撰墓志铭 撰写年代 古文运动 唐代中晚期 墓志 生命本真 撰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