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项族与汉族深度交融的舞台:唐代静边州的迁徙与庆州羁縻三州考察研究
1
作者 张多勇 张梅艳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党项族早期生活地大约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区一带,贞观八年(634),唐行军大总管李靖进军吐谷浑,拓跋赤辞屯狼道坡以抗官军,后归附唐朝,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建立静边州。静边州“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再迁银、夏之间。唐代党项... 党项族早期生活地大约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区一带,贞观八年(634),唐行军大总管李靖进军吐谷浑,拓跋赤辞屯狼道坡以抗官军,后归附唐朝,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建立静边州。静边州“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再迁银、夏之间。唐代党项静边州都督府治所在庆州、银州的具体位置的确定,可以为唐代羁縻州研究以及宋夏战争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地理坐标。文章在对庆州、银州古城遗址系统考察的前提下,确定唐代迁徙庆州静边州治所为今甘肃省华池县乔川乡阳湾湾古城遗址,唐代银、夏之间的静边州治所为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白城台村古城遗址,并对古城遗址比对,确认唐代庆州安置党项部落的三个羁縻州府的古城遗址分别是:唐代芳池州都督府治所为今甘肃华池县五蛟乡城壕古城遗址、唐代宜定州都督府治所为今甘肃华池县城壕乡城壕古城遗址、唐代安化州都督府治所为今甘肃环县曲子镇金村寺古城遗址。研究认为,党项族迁入唐代统治中心关内道的庆州,在与汉人的交融过程中,开始了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民族差距的逐渐缩小成为后来党项人学习汉人建立政权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静边州 庆州党项羁縻州 唐代古城
下载PDF
唐代正定古城址形成时期的环境背景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峻凡 范保硕 +7 位作者 陈伟 杨家兴 李月丛 许清海 张生瑞 李德晖 张文胜 翟鹏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9-1502,共14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繁盛时期,也是正定古城开始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唐代地层出露厚度较厚,存在多个连续的文化层,成为研究唐代正定地区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较理想地点。本研究基于AMS-14C测年与考古定年...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繁盛时期,也是正定古城开始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唐代地层出露厚度较厚,存在多个连续的文化层,成为研究唐代正定地区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较理想地点。本研究基于AMS-14C测年与考古定年,通过孢粉分析,结合炭屑、粒度、植硅体,揭示了唐代正定古城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周边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早,开发历史悠久,植被已受到破坏,使得本地植被总体上以草本植物为主,多高于80%,但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变化:1)唐代前期(680~760 A.D.)本地人口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强,使得研究区在此阶段森林覆盖度大幅下降,乔木花粉含量明显降低,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明显上升,特别是农作物(禾本科≥30μm)花粉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粒度分析显示这一时期沉积物粒度最细,反映整体上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给正定古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代后期(760 A.D.之后)受战乱和人口迁移影响,本地人口大量减少,人类活动减弱,使植被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乔木花粉含量回升,伴人植物和农作物花粉含量降低,炭屑浓度也急剧下降,粒度方面砂含量明显增加,粒径变粗,表明水动力条件较强,可能有大规模洪水发生,给城镇发展带来影响。2)植硅体分析表明,农作物中粟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黍,再次为麦,由此可见唐代时期正定地区粮食作物种植以粟为主,辅以黍和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正定古城遗址 孢粉分析 植硅体 沉积环境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