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代“奉试诗”辨略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娟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1,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取士文学’制度研究与文本整理"(14BZW048)
-
文摘
唐代"以文取士","试诗"称谓繁多。毛奇龄谓唐代进士登第后"又有试"即"奉试";臧岳则认为"奉试"为"覆试",由此而有"奉试诗"之称。古今学者沿用不疑,但语焉不详,分析归纳不细致。实际上,"奉试"和"覆试"既不是相同的考试制度,在诗歌体制及难易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毛奇龄所指为"奉试诗"的作品,亦非"覆试"之作。唐代人创作的"奉试诗"主要包括"赎帖诗""帖经日试诗"以及其他"奉命"之作。
-
关键词
唐代试诗
奉试诗
赎帖
帖经日试
-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test poetry
"Ordered Test poems"
"Shutie poems"
"Tiejingrishi poems"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省试诗中的“比兴”手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群丽
-
机构
聊城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8-12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省试诗研究"(08CZW023)
-
文摘
受"赋题"写作模式的限制,唐代省试诗的比兴手法在写作中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却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兴沦为在诗歌末尾表达仕途热望的固定套式,比兴的使用中伴随着叙述主体、叙述视角的转换;比兴模式具有不同于《诗经》的时代特色;比兴的难点在于恰当处理诗歌题目与比兴内容的关系。
-
关键词
唐代省试诗
比兴
写作手法
-
Keywords
the Poems in Tang Dynasty's Imperial Examinations
Bixing
writing methonds
-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前人关于唐代省试诗讨论的得失
- 3
-
-
作者
郑晓霞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7-70,88,共5页
-
文摘
省试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类型,从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众多的评论。这些评论解决了唐代省试诗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但由于观念的偏差使得唐代省试诗研究长期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天地,限制了其深入化。
-
关键词
唐代省试诗
讨论
得失
-
Keywords
The Poems About Imperial Examinations of Tang Dynasty
Discuss
Success and Failures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翰林入试诗新见
- 4
-
-
作者
王娟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38-41,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JZD016)。
-
文摘
关于唐代翰林入试诗,传统认为,史料明确记载且有文本留存的仅有白居易五言四韵律诗《太社观献》一首。但笔者发现,吴融的五言六韵排律《玉堂种竹》,文本符合试诗标格,写作时间也与史料相印证,也应是翰林入试诗之一,所以翰林入试诗至少有两种体裁类型,即五言四韵律诗和五言六韵排律。另外还有《莺出谷》一题,一直被清代学者毛奇龄以及其后众多学者当作翰林所试,但据史料论证与文本辨析可知,实为元和十一年进士科试诗题目。
-
关键词
唐代试诗
翰林入试
玉堂
吴融
钱可复
-
Keywords
Tang Dynasty examination poetry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the Imperial Academy
Yutang
Wu Rong
Qian Kefu
-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唐代省试诗的几个问题
- 5
-
-
作者
张浩逊
-
机构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0-43,85,共5页
-
文摘
唐代省试诗的最早出现,当在高宗永隆二年(681)或此后数年。省试诗取五言律诗(主要是五言六韵排律)的形式,与当时社会崇尚华丽、追求形式美的风气正相投合。省试诗的用韵要求,有题中任选某字为韵、限题中某字为韵等4种。省试诗的命题,有以时事为题、以经典为题和以描写景物为题等3种。省试诗的基本风格特征,是“齐梁体格”。
-
关键词
唐代省试诗
科举
五律
用韵命题风格
-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进士试诗中的谈理悟道诗
- 6
-
-
作者
王淑玲
-
机构
河南教育学院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期50-50,共1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唐代进士试诗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2011-QN-294
-
文摘
唐代进士试诗一般是指由尚书省主试的诗歌,是唐代科举的常考之体。其谈理悟道诗,表达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是进士试诗中较有特点的思想内容之一,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
关键词
唐代:进士试诗:谈理悟道
-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in Jinshi examination
The philosophical poetry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亿不得一”的消逝与永恒——唐代试帖诗
- 7
-
-
作者
蔡伟潭
-
机构
福建
-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
文摘
诗题“省试”,即是唐时的进士科考,因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故称省试。从题可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
-
关键词
唐代试帖诗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唐试帖细论》的评释特色与“试诗学”价值初探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娟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63,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18JZD016)。
-
文摘
《唐试帖细论》是清代最早专门应对科举试诗的唐试诗选本之一,该书有特定的编选背景和旨趣——“为天下应试诸公先路”。其“细论”包括作者小传、题目注释、行间夹评、诗后总评等,涉及对唐试诗的取舍、认识、评价、诠题、句法、章法、体势、风格及审美等,在给应试举子切实指导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试诗学”主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
-
关键词
唐代试诗
《唐试帖细论》
鲁之裕
“试诗学”
-
Keywords
trial poetry in Tang Dynasty
Detailed Comments on Tang Poetry
Lu Zhiyu
"trial poetics"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的时事型省试诗
- 9
-
-
作者
张浩逊
-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9年第4期8-9,共2页
-
-
关键词
唐代省试诗
进士科
唐玄宗
尚书省
《资治通鉴》
太清宫
平卢节度使
诗题
霓裳羽衣曲
命题类型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省试诗
- 10
-
-
-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5年第2期24-24,共1页
-
文摘
省试诗是唐代进士考试的一种诗体。唐代科举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称为岁举。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其中进士科的省试,唐初只试策文,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起,改为试帖经、杂文、策文三场。其中杂文试约自中宗神龙前后开始,基本定为诗、赋各一首。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
关键词
唐代省试诗
尚书省
五言律诗
学业考试
唐代科举
进士科
唐玄宗
参加考试
中央和地方
唐高宗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