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前小说中的祈雨文化
1
作者 何亮 应豪杰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116,共7页
祈雨属于祈禳术之一,与民间信仰、巫术、宗教等息息相关。不论受何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其文化内涵有共通之处,都寄寓着农耕时代的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风调雨顺的祈请与诉求。不少史料文献对祈雨皆有相关记载,唐前小说则以自己的方式对此... 祈雨属于祈禳术之一,与民间信仰、巫术、宗教等息息相关。不论受何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其文化内涵有共通之处,都寄寓着农耕时代的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风调雨顺的祈请与诉求。不少史料文献对祈雨皆有相关记载,唐前小说则以自己的方式对此加以呈现:祈雨的主体不受身份限制,普通民众、仕人、术士皆可参与,但主要为仕人与术士;祈雨仪式不拘一格,民间自发举行的较为简单、随意,重在书写施法者、法术的神异、祭祀主体的德行、祷祝的最终结果,受远古遗留的“万物有灵”“巫术”等思想影响较深。祈祷的神灵有山川树木等自然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龙等,杂糅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官府发起的程式严整规范,且繁冗、复杂,意在区分等级,彰显对天神的虔诚与敬畏,以及心系苍生的民本思想、农业兴邦的治国理念。唐前小说对祈雨主体、仪式,以及祝祷神灵的书写,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存状况,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祈禳 祈雨 文化
下载PDF
唐前小说对《史记》体例与写作方法的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接受和借鉴,同时小说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并逐步转化为小说特有的体例和写作方法,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史记》 接受理论 体例 写作方法
下载PDF
唐前小说祝祷习俗考论
3
作者 何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1,共8页
唐前小说的祝祷文,涉及不少古俗及民间风俗的描写。祝祷习俗的表现形式虽千差万别,目的都在于通过殷切的祈祷与神灵沟通,满足祝祷者的愿望,如祈晴重在祈求神灵止雨,祈福恳请保佑健康长寿平安富贵,诅咒则恳求神灵降灾于被诅者。祝祷可以... 唐前小说的祝祷文,涉及不少古俗及民间风俗的描写。祝祷习俗的表现形式虽千差万别,目的都在于通过殷切的祈祷与神灵沟通,满足祝祷者的愿望,如祈晴重在祈求神灵止雨,祈福恳请保佑健康长寿平安富贵,诅咒则恳求神灵降灾于被诅者。祝祷可以是官方于宗庙等场合由专司此职的人员在隆重举行的祭典上宣告,也可以是个人发自内心虔诚的祈愿。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其本质都是一种原始信仰,基本要素及理念在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原型,并被后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所沿袭,有共同的渊源及发展的前后承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祝祷文 祈晴 祈福 诅咒
下载PDF
唐前小说对《史记》题材的接受与超越
4
作者 陈莹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140-144,共5页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如果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题材方面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我们发现小说在取材《史记》的同...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如果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题材方面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我们发现小说在取材《史记》的同时,又不断地加以纵横延伸,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题材内容,显示出小说的新特点,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史记》 题材内容 接受与超越
下载PDF
唐前小说中的“鸡”
5
作者 王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7-49,共3页
我国鸡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数千年来,关于鸡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等,可谓俯拾即是,不胜枚举。故鸡的形象亦内涵丰富、绚烂多彩。翻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唐前的小说,我们更是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鸡的形象被塑造得出神... 我国鸡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数千年来,关于鸡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等,可谓俯拾即是,不胜枚举。故鸡的形象亦内涵丰富、绚烂多彩。翻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唐前的小说,我们更是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鸡的形象被塑造得出神入化、掩卷难忘。因此,通过精梳细研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不仅能够窥探鸡在上古与中古文学中的姿态面貌,而且对汲取华夏优秀传统文化营养也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鸡形象 神圣光明 祥瑞如意 隐秘凶残
下载PDF
试论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唐前小说
6
作者 王平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9-52,61,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使不同历史阶段的小说也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征。宗教文化是关于宗教的最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在宗教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多层多向文化,其边缘与非... 中国古代小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使不同历史阶段的小说也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征。宗教文化是关于宗教的最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在宗教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多层多向文化,其边缘与非宗教文化交渗,具有模糊不定的性质,从而给予文化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古代小说。原始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佛教文化是唐前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对唐前小说的创作给予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唐前小说 影响
下载PDF
唐前小说创作与评论的“补史”特征
7
作者 何悦玲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3-36,61,共5页
唐前小说虽取得志怪、志人、博物的兴盛,但由于脱离史传未久,无论作品生成、行文笔法,还是创作观念,都体现出明显的"补史"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内容上拾史传编纂之所遗,二是故事叙述中与"史&q... 唐前小说虽取得志怪、志人、博物的兴盛,但由于脱离史传未久,无论作品生成、行文笔法,还是创作观念,都体现出明显的"补史"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内容上拾史传编纂之所遗,二是故事叙述中与"史"相近的笔法,三是以"史"为据的评论考释。这三方面的突出,一方面说明小说虚构、娱乐的本质特征尚未获得充分发展,小说本身的文体属性尚不明确,另一方面也说明小说于"史"表现出强烈的归依诉求,与"史"呈现出更多的"家族相似性"特征。小说只有摆脱了这种归依诉求,其自身的文体特征和存在价值才能获得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补史” 家族相似性特征
下载PDF
试析唐前小说之伪托
8
作者 俞颂雍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6期59-64,共6页
伪托,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唐前小说之伪托是中国小说伪托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于部分古籍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整理得出被断为伪托的唐前小说之叙录,并主要按照伪托对象的不同,将唐前小说之伪托分为伪托古... 伪托,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唐前小说之伪托是中国小说伪托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于部分古籍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整理得出被断为伪托的唐前小说之叙录,并主要按照伪托对象的不同,将唐前小说之伪托分为伪托古人和伪托文人方士两大类,进而努力辨析唐前小说之伪托形成并逐步发展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之伪托 分类 成因 效应
下载PDF
丝路与博物:唐前小说殊方异物的文学书写与美学特质
9
作者 王婧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79,共9页
回顾小说的发展历程,殊方异物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题材。殊方异物题材的产生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密切关系,此类内容的出现,反映了小说这一文体在发展之初即已凸显出的开放包容态势。殊方异物是博物小说的源泉... 回顾小说的发展历程,殊方异物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题材。殊方异物题材的产生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密切关系,此类内容的出现,反映了小说这一文体在发展之初即已凸显出的开放包容态势。殊方异物是博物小说的源泉与重要组成部分,殊方异物类小说的出现与丰富,使博物小说逐渐独立为一类。殊方异物类小说在故事情节与叙事方面的充实,也使博物小说从《山海经》所代表的早期博物传统中跳脱出来,为唐以后博物小说的成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途。在域外色彩与博物传统的加持之下,唐前小说殊方异物书写具备独特的审美特质与叙事程式,光怪陆离而又珍异非常的殊方异物物象是中国小说早期发展过程中最具文学性的物象群体,并在有限的情节中展现出较丰富的文学性与美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殊方异物 丝绸之路 博物小说 文学物象
下载PDF
接受美学与唐前小说的史学价值
10
作者 陈莹 《历史文献研究》 2010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接受美学理论主张从文本和读者的双重角度来解读和重构作品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属性。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如果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考察这一过程,我们发现读者这一因素几乎被忽略,而事实上,读者的积极参与对小说观... 接受美学理论主张从文本和读者的双重角度来解读和重构作品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属性。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如果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考察这一过程,我们发现读者这一因素几乎被忽略,而事实上,读者的积极参与对小说观念的整合与界定起着主导作用。唐前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萌芽与形成期,虽然小说已自成一家,初步显示出史学所不具有虚构特点和娱乐功能,但是,读者基本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与史诗文学的特质来诠释小说观念,使小说在本质方面显示出史学特色,隶属于史学领域,呈现出史说同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接受美学 史学特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