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义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唐北宋时期 ,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具有地域分布广泛、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虽经战乱 ,但总体来看并未出现衰退或停滞的局面 ,而是处于不断前进 ,不断创新的阶段。虽然从唐后期开始 ,蚕桑丝织业的地理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但北宋时河北... 唐北宋时期 ,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具有地域分布广泛、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虽经战乱 ,但总体来看并未出现衰退或停滞的局面 ,而是处于不断前进 ,不断创新的阶段。虽然从唐后期开始 ,蚕桑丝织业的地理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但北宋时河北地区的丝织业无论是生产普及率 ,还是产量、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北宋 河北地区 蚕桑丝织业
下载PDF
论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地位的二重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玮 刘锋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8-242,共5页
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各自时代所处地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流行歌词传播极为广泛,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受到包括文人阶层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大众阶层,地位较高;另一方面,崇尚"雅"的文人虽然在感性上能够... 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各自时代所处地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流行歌词传播极为广泛,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受到包括文人阶层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大众阶层,地位较高;另一方面,崇尚"雅"的文人虽然在感性上能够接受流行歌词,但在理性观念上则对其多采取鄙薄、排斥的态度,在文人阶层,流行歌词的地位较低。社会地位的二重性给流行歌词的发展带来两大弊端:一是文人将写作流行歌词当成游戏,容易使得流行歌词缺少高雅的文化品位而流于浅俗;二是理论建构滞后,评价体系缺失,使得流行歌词的发展没有一个明晰而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北宋 现当代流行歌词 地位 二重性
下载PDF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 被引量:3
3
作者 诸葛忆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文人抒情词;从文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北宋 雅化 大晟词人
下载PDF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与“俗”
4
作者 颜震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4-76,共3页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北宋
下载PDF
在平实中推进——读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有感
5
作者 曾明 王发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q...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和"文化要素"等语作为中心,论题鲜明集中,在"文学是人学"这一潜意识的指导下,从文化与文学之间绝对不可缺少的中介——文学创作的主体的本质变化——"人的觉醒",即"人的转型"(包含政治品格、思想观点、思维模式、个人生活、审美倾向)——这一关键环节来探索文学转型时期文化要素。对"复合型创作主体与社会关注意识的强化"、"政治转型"、"近代商业经济形态"与文学转型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翔实论述并从"创新与建构"入手,对其间的文化背景及文学主流进行深入而平实的论述,从而获得了这一阶段文学变迁转型的系统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外研究不足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北宋文学转型研究》 文化学研究文学 平实深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