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义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唐北宋时期 ,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具有地域分布广泛、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虽经战乱 ,但总体来看并未出现衰退或停滞的局面 ,而是处于不断前进 ,不断创新的阶段。虽然从唐后期开始 ,蚕桑丝织业的地理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但北宋时河北...
唐北宋时期 ,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具有地域分布广泛、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虽经战乱 ,但总体来看并未出现衰退或停滞的局面 ,而是处于不断前进 ,不断创新的阶段。虽然从唐后期开始 ,蚕桑丝织业的地理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但北宋时河北地区的丝织业无论是生产普及率 ,还是产量、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北宋
河北地区
蚕桑丝织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地位的二重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玮
刘锋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8-242,共5页
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各自时代所处地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流行歌词传播极为广泛,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受到包括文人阶层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大众阶层,地位较高;另一方面,崇尚"雅"的文人虽然在感性上能够...
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各自时代所处地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流行歌词传播极为广泛,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受到包括文人阶层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大众阶层,地位较高;另一方面,崇尚"雅"的文人虽然在感性上能够接受流行歌词,但在理性观念上则对其多采取鄙薄、排斥的态度,在文人阶层,流行歌词的地位较低。社会地位的二重性给流行歌词的发展带来两大弊端:一是文人将写作流行歌词当成游戏,容易使得流行歌词缺少高雅的文化品位而流于浅俗;二是理论建构滞后,评价体系缺失,使得流行歌词的发展没有一个明晰而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
五代
北宋
词
现当代流行歌词
地位
二重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
被引量:
3
3
作者
诸葛忆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文人抒情词;从文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
五代
北宋
词
雅化
大晟词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与“俗”
4
作者
颜震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4-76,共3页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
五代
北宋
词
雅
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平实中推进——读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有感
5
作者
曾明
王发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q...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和"文化要素"等语作为中心,论题鲜明集中,在"文学是人学"这一潜意识的指导下,从文化与文学之间绝对不可缺少的中介——文学创作的主体的本质变化——"人的觉醒",即"人的转型"(包含政治品格、思想观点、思维模式、个人生活、审美倾向)——这一关键环节来探索文学转型时期文化要素。对"复合型创作主体与社会关注意识的强化"、"政治转型"、"近代商业经济形态"与文学转型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翔实论述并从"创新与建构"入手,对其间的文化背景及文学主流进行深入而平实的论述,从而获得了这一阶段文学变迁转型的系统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外研究不足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唐
至
北宋
文学转型研究》
文化学研究文学
平实深入
原文传递
题名
唐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义康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文摘
唐北宋时期 ,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具有地域分布广泛、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 ,虽经战乱 ,但总体来看并未出现衰退或停滞的局面 ,而是处于不断前进 ,不断创新的阶段。虽然从唐后期开始 ,蚕桑丝织业的地理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但北宋时河北地区的丝织业无论是生产普及率 ,还是产量、质量 。
关键词
唐北宋
河北地区
蚕桑丝织业
分类号
F129.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地位的二重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玮
刘锋焘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8-242,共5页
文摘
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各自时代所处地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流行歌词传播极为广泛,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受到包括文人阶层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大众阶层,地位较高;另一方面,崇尚"雅"的文人虽然在感性上能够接受流行歌词,但在理性观念上则对其多采取鄙薄、排斥的态度,在文人阶层,流行歌词的地位较低。社会地位的二重性给流行歌词的发展带来两大弊端:一是文人将写作流行歌词当成游戏,容易使得流行歌词缺少高雅的文化品位而流于浅俗;二是理论建构滞后,评价体系缺失,使得流行歌词的发展没有一个明晰而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
唐
五代
北宋
词
现当代流行歌词
地位
二重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
被引量:
3
3
作者
诸葛忆兵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摘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文人抒情词;从文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关键词
唐
五代
北宋
词
雅化
大晟词人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与“俗”
4
作者
颜震
机构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4-76,共3页
文摘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关键词
唐
五代
北宋
词
雅
俗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平实中推进——读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有感
5
作者
曾明
王发国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文摘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和"文化要素"等语作为中心,论题鲜明集中,在"文学是人学"这一潜意识的指导下,从文化与文学之间绝对不可缺少的中介——文学创作的主体的本质变化——"人的觉醒",即"人的转型"(包含政治品格、思想观点、思维模式、个人生活、审美倾向)——这一关键环节来探索文学转型时期文化要素。对"复合型创作主体与社会关注意识的强化"、"政治转型"、"近代商业经济形态"与文学转型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翔实论述并从"创新与建构"入手,对其间的文化背景及文学主流进行深入而平实的论述,从而获得了这一阶段文学变迁转型的系统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外研究不足的空白。
关键词
《中
唐
至
北宋
文学转型研究》
文化学研究文学
平实深入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蚕桑丝织业
王义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地位的二重性
魏玮
刘锋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
诸葛忆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与“俗”
颜震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在平实中推进——读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有感
曾明
王发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