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查慎行“唐宋互参”的诗学观
1
作者 范佳雯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0期7-9,共3页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晚号初白,浙江海宁人,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诗坛代表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期大家辈出,诗歌创作繁荣,诗坛上关于尊唐或者尊宋的论争十分激烈。
关键词 查慎行 雍正年间 诗学观 清代康熙 浙江海宁人 诗歌创作 尊唐 唐宋互参
下载PDF
“唐宋互参论”辨——厉鹗“宗唐说”献疑 被引量:3
2
作者 夏飘飘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01,共6页
面对唐诗,清代宗宋派诗人厉鹗表现出不否定、不忽视的态度。并且他看待诗歌发展的具体问题时,曾有"诗不可以无体,而不当有派"、"物穷则变,变则通"的观点。不少研究者由这些诗论得出厉鹗诗学观乃"宏通的宗唐宗... 面对唐诗,清代宗宋派诗人厉鹗表现出不否定、不忽视的态度。并且他看待诗歌发展的具体问题时,曾有"诗不可以无体,而不当有派"、"物穷则变,变则通"的观点。不少研究者由这些诗论得出厉鹗诗学观乃"宏通的宗唐宗宋观"、"兼采互参"的结论。其实,这些个别涉及唐诗的诗论并不足以作为他宗唐的证据。厉鹗作为一个宗宋者并不意味着他不能认同唐诗自有的精华。面对唐诗,厉鹗采取认可的态度也有其背后的原因。他的基本态度是:以较为公允的态度看待唐诗,不否定唐诗,甚至有时承认唐诗的可取之处,但这并不等同于主唐、宗唐,也尚未达到所谓的"唐宋互参"的地步。在清代唐、宋之争的诗潮中,厉鹗始终是个坚定的宗宋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鹗 唐宋互参 宗宋 宗唐
下载PDF
论“静观”与“唐宋互参”之间的理论渊源——从苏轼到査慎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7-41,48,共6页
苏轼的"静观"论融合了佛禅、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多重基因,既重视创作主体与外界隔绝的沉思冥想,又重视主体心灵与外界的感应兴发,两者并存互补,相辅相成。在这方面,苏轼的理论和创作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清代著名诗... 苏轼的"静观"论融合了佛禅、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多重基因,既重视创作主体与外界隔绝的沉思冥想,又重视主体心灵与外界的感应兴发,两者并存互补,相辅相成。在这方面,苏轼的理论和创作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在査慎行看来,这个"静观"论是超越或沟通唐音宋派的,因而可以作为他所宣扬、倡导的"唐宋互参"诗歌理论的基点之一,从而也使他的诗歌创作典型地体现了清诗折中于唐、宋而偏向于宋的集大成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观” 唐宋互参 苏轼 查慎行
下载PDF
从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看其“唐宋互参”诗学理论
4
作者 王新芳 《中国诗歌研究》 2022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学界此前多认为,查慎行提出“唐宋互参”是宋诗派“借唐兴宋”的策略,而从《初白庵诗评》的角度来看,其所谓“唐宋互参”乃是折中唐宋、兼法历代诸名家之义,“唐宋互参”的精神实质是兼综与包容。从《初白庵诗评》的评点力度来看,学杜... 学界此前多认为,查慎行提出“唐宋互参”是宋诗派“借唐兴宋”的策略,而从《初白庵诗评》的角度来看,其所谓“唐宋互参”乃是折中唐宋、兼法历代诸名家之义,“唐宋互参”的精神实质是兼综与包容。从《初白庵诗评》的评点力度来看,学杜和学苏是“唐宋互参”之核心与具体体现。查慎行能够选取唐宋两朝诗歌成就最高的杜甫和苏轼作为主要师法对象,表现出其对诗学史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及其取法乎上的眼界与抱负。然而由于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影响,学界对查慎行诗歌一直有着学苏、学陆的偏颇概括,这使得其“唐宋互参”中的“唐诗宗杜”部分一直被遮蔽与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初白庵诗评》 唐宋互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