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词中的禽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1
作者 赵丽 刘玲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禽鸟是唐宋词中的重要意象,是词人传情达意、比兴寄托的重要媒介。禽鸟意象是物候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节序的变化与生命的律动所带来的美感愉悦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词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禽鸟意象是爱情的象征,而孤鸟的形象... 禽鸟是唐宋词中的重要意象,是词人传情达意、比兴寄托的重要媒介。禽鸟意象是物候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节序的变化与生命的律动所带来的美感愉悦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词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禽鸟意象是爱情的象征,而孤鸟的形象不仅是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词人的自我写照。禽鸟意象是传情达意的信使和媒介。禽鸟意象是朝代兴亡,人事代谢的见证,寄托了古今兴亡之感。禽鸟作为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种,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已经由自然物象成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成为表现丰富文化意蕴的艺术符号,适于抒发伤春悲春,羁旅思乡,故国之思,贬谪移徙等凄凉感伤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禽鸟 禽鸟意象
下载PDF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我意识处于隐没状态;李煜词中意觉运用得以丰富,其对自我意识的书写推动词体转型,但这种“萌发”大致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与表露;苏轼词中意觉运用具有抒情自我化、书写哲理思辨等特质,其意觉运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欲望,同时也为词体的功能、格调、地位都带来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温、李、苏三位词人的创作反映出唐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发展历程,而“自我”意觉的觉醒是其间重要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觉 唐宋 温庭筠 李煜 苏轼
下载PDF
四言句在唐宋词中的应用及其词史意义
3
作者 王世乐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四言句在唐五代词调中呈现由少到多、由简至繁的发展趋势,不仅使杂言词体形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也初见词体赋笔铺叙的端倪,为宋代词调中四言句的大量应用开了先河。宋代宫廷音乐与民间俗乐的进一步融合、朝廷政治需求以及民众对新兴的长... 四言句在唐五代词调中呈现由少到多、由简至繁的发展趋势,不仅使杂言词体形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也初见词体赋笔铺叙的端倪,为宋代词调中四言句的大量应用开了先河。宋代宫廷音乐与民间俗乐的进一步融合、朝廷政治需求以及民众对新兴的长调慢词艺术形式的喜闻乐见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四言句成为长调慢词的主体句式,为词体建构和多种题材内容的抒写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四言句有质简雅润、声律谐美的天然优势,能优化文律结构,丰富词乐表现力,有着独特的语文特点,它在词体中的生成和发展,对词调史发展、词体建设和词的抒写、审美都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言句 唐宋 句式应用 词史意义
下载PDF
论唐宋词释放型的情感表达
4
作者 刘天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这种表达方式加以解构。从内容上看,可将情感分为豪情与幽情,二者各具群体共通感与个体化思绪的蕴意指向。从形式上看,可将情感的释放形态分为倾泻式的明潮和渗透式的暗涌,二者的划分标准同意脉流速和心理欲力相关;明潮讲求意脉的直观彰露,暗涌意指创作主体往往选择在场或不在场媒介来对情感表达略作荫蔽。词作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令切分后的这四重界域交汇共融,大致呈现出四种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释放型 情感表达 豪情 幽情
下载PDF
沈祖棻诠释唐宋词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方法
5
作者 陈水云 邓明静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3期38-50,共13页
沈祖棻是现代著名词人和学者,她的《宋词赏析》在当代得到广泛赞誉。词人身份使其宋词赏析偏于艺术分析,学者身份使其赏析宋词不是停留在感悟的层面,而是处处显示出学者的功力和精审。《宋词赏析》调动了她的各种知识储备,既有自己的创... 沈祖棻是现代著名词人和学者,她的《宋词赏析》在当代得到广泛赞誉。词人身份使其宋词赏析偏于艺术分析,学者身份使其赏析宋词不是停留在感悟的层面,而是处处显示出学者的功力和精审。《宋词赏析》调动了她的各种知识储备,既有自己的创作经验,也有前人的理论总结,更有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丰富积累,为我们赏析古代诗词作品开启了多面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古典诗词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审美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祖棻 《宋词赏析》 唐宋 阐释学
下载PDF
“经典咏流传”中唐宋词演唱情况研究
6
作者 张海鸥 谢丽娜 杨友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6-108,共13页
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一至四期共演唱24首唐宋词,称以“致敬英雄”为主,实则不限于此。节目选择苏轼词4首,其余亦皆经典名作,风格亦刚亦柔,内容既涉爱国情怀、英雄精神,也有爱情相思、人生哲理、山水田园意趣、文士情怀操守等... 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一至四期共演唱24首唐宋词,称以“致敬英雄”为主,实则不限于此。节目选择苏轼词4首,其余亦皆经典名作,风格亦刚亦柔,内容既涉爱国情怀、英雄精神,也有爱情相思、人生哲理、山水田园意趣、文士情怀操守等。“经典咏流传”的演唱是对经典的重新阐释,包括乐谱阐释、配词阐释、演唱阐释等。阐释总是见仁见智的,有的精准,有的微妙,有的顾此失彼,有的引申发挥过多甚至走偏。总之,这些演唱既是对经典的阐释,也表现当下人对社会、对文化艺术、对生命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经典咏流传 演唱
下载PDF
课堂翻转与文本精读--以本科选修课程“唐宋词研究”为例
7
作者 黄浩然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2期164-167,共4页
近些年来,不少本科生在经典阅读方面有所欠缺。选修课程“唐宋词研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重心,转而集中研讨其中的苏轼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翻转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精读。这种尝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 近些年来,不少本科生在经典阅读方面有所欠缺。选修课程“唐宋词研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重心,转而集中研讨其中的苏轼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翻转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精读。这种尝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一位唐宋词大家,而且可以让学生更为切实地提高阅读经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研究” 课堂翻转 文本精读
下载PDF
唐宋词对古风歌词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辛芸 王秋雁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2期26-28,共3页
唐宋词早期是下里巴人的作品,直到宋朝后期才成为阳春白雪。流行音乐的歌词也是在发展中逐渐分层,古风歌的歌词成为小众的文学涵养较高的一类。唐宋词与古风歌词的发展有相似的经历,古风歌词不论是遣词造句、意境营造还是叙事手法上都... 唐宋词早期是下里巴人的作品,直到宋朝后期才成为阳春白雪。流行音乐的歌词也是在发展中逐渐分层,古风歌的歌词成为小众的文学涵养较高的一类。唐宋词与古风歌词的发展有相似的经历,古风歌词不论是遣词造句、意境营造还是叙事手法上都有唐宋词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古风歌词 影响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戏剧意味
9
作者 陈晓清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1期87-92,101,共7页
从戏剧之视角,探讨唐宋词的戏剧意味。词产生于酒席歌筵之间。与歌舞结合,且演且唱的劝酒词初具戏剧雏形,具有当代戏剧的先锋意味。从类别来看,有“一人独唱之曲”和“数人迭唱之曲”。而代言体类词作自然地呈现女性角色的动作性及戏剧... 从戏剧之视角,探讨唐宋词的戏剧意味。词产生于酒席歌筵之间。与歌舞结合,且演且唱的劝酒词初具戏剧雏形,具有当代戏剧的先锋意味。从类别来看,有“一人独唱之曲”和“数人迭唱之曲”。而代言体类词作自然地呈现女性角色的动作性及戏剧冲突,具有浓烈的戏剧化表现力,符合“剧诗”形态的标准。词作者善于提取事件中富有戏剧性的因素,通过悬念的设置来达到出人意表的戏剧效果,与戏剧的角色再现方法近似。唐宋词中的戏剧性在文学史发展链上与元代戏曲文学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戏剧 叙事 剧诗
下载PDF
射鹄有的:明代词谱编纂与唐宋词接受
10
作者 陶友珍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明代词谱的出现,让失去音乐属性的唐宋词重拾接受语境,为词的创作厘定语言文字和格律规范,使得唐宋词在后世的接受在创作上有辙可循、射鹄有的,这在唐宋词的传播接受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明代词谱首次将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 明代词谱的出现,让失去音乐属性的唐宋词重拾接受语境,为词的创作厘定语言文字和格律规范,使得唐宋词在后世的接受在创作上有辙可循、射鹄有的,这在唐宋词的传播接受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明代词谱首次将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类型,这既有利于唐宋词的保存与传播,又方便后之学者能更好地择调填词。明代词谱的编纂表现了较为明显的重晚唐五代、北宋,轻南宋之倾向,其对婉约词更青睐,豪放词选录较少。从明代词谱所选词调亦能一窥其对唐宋词的接受取向,明代五部主要词谱都予选录的词调有81个,这五部词谱录词10首以上的词调有39个。从传播接受学的角度而言,这些词调在明代具有极高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词谱 唐宋 接受
下载PDF
唐宋词接受研究的现状分析
11
作者 范方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唐宋词研究受接受美学理论的启发,将研究领域从以作品、作家为主的文学创作史和美学表现史扩展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历史接受史,至今已取得许多成果。从唐宋词的个体接受、词派接受、单篇作品接受、整体接受、现当代接受,以及接受研究方法... 唐宋词研究受接受美学理论的启发,将研究领域从以作品、作家为主的文学创作史和美学表现史扩展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历史接受史,至今已取得许多成果。从唐宋词的个体接受、词派接受、单篇作品接受、整体接受、现当代接受,以及接受研究方法六个方面概述唐宋词接受研究的现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以期未来的研究能构建出更加清晰严密的唐宋词接受史、作用史,并最终还原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互动交流的完整的唐宋词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接受史 现状
下载PDF
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尊明 王兆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14,共5页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等共6项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基本风貌、发展历程、关注热点、研究格局,同时还就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反思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研究 定量分析 热点 格局
下载PDF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定广 陈学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6-51,共6页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雅化 雅词 俗词 艳词 化俗为雅 化艳为雅
下载PDF
论唐宋词“点染”的艺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雪沛 陶文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4,共8页
"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与染穿插交织等。"点染"手法在唐宋词中的具体... "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与染穿插交织等。"点染"手法在唐宋词中的具体运用有一定规律,点常出现在词的开篇、结尾、换头等关键处;染则有淡笔白描与工笔彩绘、写实与虚构乃至浪漫神奇等多种笔法。唐宋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是词对绘画技法的借鉴吸收,体现出宋人开拓创新的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点染 关系 艺术
下载PDF
唐宋《望江南》词调的创制源流与声情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尊明 余泽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1,共6页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支"金曲"词调。关于其音乐渊源和创调时间,历代主要有创调于隋炀帝、李德裕和开元教坊三说,而以开元教坊采录或创制最为信实;以敦煌词《望江南》"敦煌郡"双调体一首为最早,李...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支"金曲"词调。关于其音乐渊源和创调时间,历代主要有创调于隋炀帝、李德裕和开元教坊三说,而以开元教坊采录或创制最为信实;以敦煌词《望江南》"敦煌郡"双调体一首为最早,李德裕《谢秋娘》佚词和白居易《忆江南》三首,以及晚唐皇甫松等《梦江南》等词,皆为《望江南》之改名与异名。关于《望江南》词调的声情特征,通过对所属宫调和歌词字声等方面的考察,可获知它具有清越、和婉的总体特征,兼具南吕宫"感叹伤悲"和大石调"风流蕴藉"的审美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望江南 词调 源流 声情
下载PDF
从唐宋词海外翻译出版看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5,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中国传统典籍 海外经典化 走出去
下载PDF
唐宋词“第一调”中“第一人”——论苏轼《浣溪沙》的创作成就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尊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制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艺术的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透过《浣溪沙》这一词调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词调 苏轼 浣溪沙 创作成就
下载PDF
试论唐宋《望江南》词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尊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5-142,共8页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个词调,在宫调上多属南吕宫,又入大石调,兼具多种声情特征。唐宋《望江南》歌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丰富多彩,主要有感叹伤悲、风流蕴藉、清新俊爽、流丽疏快、诙谐滑稽五大特征,既与曲调的音乐声情...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个词调,在宫调上多属南吕宫,又入大石调,兼具多种声情特征。唐宋《望江南》歌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丰富多彩,主要有感叹伤悲、风流蕴藉、清新俊爽、流丽疏快、诙谐滑稽五大特征,既与曲调的音乐声情特征相联系,也与该词调独特的形体结构特征及大量赋咏江南风情的内容题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望江南 词调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兆鹏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抒情范式 南唐 李煜
下载PDF
“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晓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阿尼玛” 唐宋 女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