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7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词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意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海涛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71-74,共4页
意象之说古已有之,国外学者亦多有论述。唐宋词人对意象的创造取决于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甚至含着一个民族对待生命的态度,表现着中国古代士大夫如何对待生命磨难的感受。
关键词 唐宋词人 生命体验 审美意象
下载PDF
从“享受人生”看唐宋词人个体价值的“升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海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2-67,共6页
20000多首唐宋词可以看作是词人们以词的方式书写的人生答卷。他们认为,第一,人生是“浮生”;第二,人生须当“及时行乐”。他们在平凡生涯中“享受人生”,包含着获取审美愉悦和热爱生活的合理性,也是当时社会经济高涨和物质... 20000多首唐宋词可以看作是词人们以词的方式书写的人生答卷。他们认为,第一,人生是“浮生”;第二,人生须当“及时行乐”。他们在平凡生涯中“享受人生”,包含着获取审美愉悦和热爱生活的合理性,也是当时社会经济高涨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而引起的人的个体价值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升值”。也正因为唐宋词人更其看重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因此无论在哀叹惋惜“浮生”虚空方面,还是在“全方位”地享受人生方面,词的思想蕴含和艺术表现都比前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细腻化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人生 个体意识
下载PDF
论唐宋词人身份地位的历史嬗变
3
作者 侯海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38-,40,共2页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宏观地探析并论述了唐宋词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人不同的身份。创作主体是文学创作的"四要素"之一,词人身份的考察及定位直接影响到词作的文本样貌、风格属性以及受众群体和传播路径。
关键词 宋词 词人身份 词人地位 嬗变
下载PDF
唐宋词人目光下的黄昏意象
4
作者 王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53-55,59,共4页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黄昏意象 情感指向
下载PDF
问君能有几多愁——解读唐宋词人的“愁苦心”
5
作者 马宏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第5期5-6,共2页
翻阅唐宋词.满眼是悲愁的字眼和凄凉的意象:苦、痛、悲、愀、哀、愁,落红、飘絮、冷月、寒烟……抒情主人公的愁容泪眼、悲苦情怀。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关键词 宋词 词人 解读 抒情主人公 情怀 悲苦 心灵
下载PDF
论唐宋词人的审美悟性
6
作者 熊开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26-34,共9页
本文从词人的审美悟性——即主体的感受和体验活动——探讨了唐宋词的美感特征.首先认为主体感受的形成来源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词人以一种独到的感受力与对象的自然性回应并交融;又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执着的情感体验.其次从审美悟性的... 本文从词人的审美悟性——即主体的感受和体验活动——探讨了唐宋词的美感特征.首先认为主体感受的形成来源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词人以一种独到的感受力与对象的自然性回应并交融;又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执着的情感体验.其次从审美悟性的特定角度说明了诗、词创作主体的不同心理特征.最后分析了词人的审美悟性活动对唐宋词意境构成的内在影响,认为词人深锐的感受和持续的体验,使词中有限的感觉意象消融在浑然一体的悟性活动过程中,创造了入物独深、情韵特长的唐宋词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词创作 意象群 自然性 感觉意象 体验活动 词境 形成来源 首词 王沂孙
下载PDF
唐宋词中的禽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7
作者 赵丽 刘玲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禽鸟是唐宋词中的重要意象,是词人传情达意、比兴寄托的重要媒介。禽鸟意象是物候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节序的变化与生命的律动所带来的美感愉悦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词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禽鸟意象是爱情的象征,而孤鸟的形象... 禽鸟是唐宋词中的重要意象,是词人传情达意、比兴寄托的重要媒介。禽鸟意象是物候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节序的变化与生命的律动所带来的美感愉悦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词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禽鸟意象是爱情的象征,而孤鸟的形象不仅是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词人的自我写照。禽鸟意象是传情达意的信使和媒介。禽鸟意象是朝代兴亡,人事代谢的见证,寄托了古今兴亡之感。禽鸟作为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种,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已经由自然物象成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成为表现丰富文化意蕴的艺术符号,适于抒发伤春悲春,羁旅思乡,故国之思,贬谪移徙等凄凉感伤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禽鸟 禽鸟意象
下载PDF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我意识处于隐没状态;李煜词中意觉运用得以丰富,其对自我意识的书写推动词体转型,但这种“萌发”大致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与表露;苏轼词中意觉运用具有抒情自我化、书写哲理思辨等特质,其意觉运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欲望,同时也为词体的功能、格调、地位都带来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温、李、苏三位词人的创作反映出唐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发展历程,而“自我”意觉的觉醒是其间重要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觉 宋词 温庭筠 李煜 苏轼
下载PDF
四言句在唐宋词中的应用及其词史意义
9
作者 王世乐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四言句在唐五代词调中呈现由少到多、由简至繁的发展趋势,不仅使杂言词体形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也初见词体赋笔铺叙的端倪,为宋代词调中四言句的大量应用开了先河。宋代宫廷音乐与民间俗乐的进一步融合、朝廷政治需求以及民众对新兴的长... 四言句在唐五代词调中呈现由少到多、由简至繁的发展趋势,不仅使杂言词体形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也初见词体赋笔铺叙的端倪,为宋代词调中四言句的大量应用开了先河。宋代宫廷音乐与民间俗乐的进一步融合、朝廷政治需求以及民众对新兴的长调慢词艺术形式的喜闻乐见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四言句成为长调慢词的主体句式,为词体建构和多种题材内容的抒写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四言句有质简雅润、声律谐美的天然优势,能优化文律结构,丰富词乐表现力,有着独特的语文特点,它在词体中的生成和发展,对词调史发展、词体建设和词的抒写、审美都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言句 宋词 句式应用 词史意义
下载PDF
论唐宋词释放型的情感表达
10
作者 刘天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这种表达方式加以解构。从内容上看,可将情感分为豪情与幽情,二者各具群体共通感与个体化思绪的蕴意指向。从形式上看,可将情感的释放形态分为倾泻式的明潮和渗透式的暗涌,二者的划分标准同意脉流速和心理欲力相关;明潮讲求意脉的直观彰露,暗涌意指创作主体往往选择在场或不在场媒介来对情感表达略作荫蔽。词作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令切分后的这四重界域交汇共融,大致呈现出四种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释放型 情感表达 豪情 幽情
下载PDF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定广 陈学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6-51,共6页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雅化 雅词 俗词 艳词 化俗为雅 化艳为雅
下载PDF
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尊明 王兆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14,共5页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等共6项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基本风貌、发展历程、关注热点、研究格局,同时还就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反思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研究 定量分析 热点 格局
下载PDF
论唐宋词“点染”的艺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雪沛 陶文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4,共8页
"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与染穿插交织等。"点染"手法在唐宋词中的具体... "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与染穿插交织等。"点染"手法在唐宋词中的具体运用有一定规律,点常出现在词的开篇、结尾、换头等关键处;染则有淡笔白描与工笔彩绘、写实与虚构乃至浪漫神奇等多种笔法。唐宋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是词对绘画技法的借鉴吸收,体现出宋人开拓创新的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点染 关系 艺术
下载PDF
从唐宋词海外翻译出版看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5,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中国传统典籍 海外经典化 走出去
下载PDF
唐宋词研究遗存难题述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桃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本世纪的唐宋词研究成果辉煌,但也遗留下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举其要者包括词体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宋词的流派、词体的分类、词韵的分部与入派三声、词乐的重构、词体的文学性质等。在世纪末对学科发展所作的历史性... 本世纪的唐宋词研究成果辉煌,但也遗留下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举其要者包括词体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宋词的流派、词体的分类、词韵的分部与入派三声、词乐的重构、词体的文学性质等。在世纪末对学科发展所作的历史性总结中,对这些遗留的难题进行认真全面的清理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新世纪的学者知难而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研究 词体 敦煌曲子词 入派三声 长短句 文学流派 现代词学 入声韵 词调 起源
下载PDF
唐宋词“第一调”中“第一人”——论苏轼《浣溪沙》的创作成就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尊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制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艺术的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透过《浣溪沙》这一词调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词调 苏轼 浣溪沙 创作成就
下载PDF
“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晓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阿尼玛” 宋词 女性化
下载PDF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唐宋词战争灾难叙事的特殊模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 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应激心理与更高层次的审美心理共同作用,形成了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特殊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战争灾难 叙事模式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兆鹏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抒情范式 李煜
下载PDF
试论当代流行歌词向唐宋词的诗意回归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秋敏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4期94-100,共7页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这就使得两者之间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当代流行歌词若能向唐宋词诗意化的词境、词心回归,不但有助于扩展当代流行歌词内容,有助于提高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而且有助于保持民族...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这就使得两者之间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当代流行歌词若能向唐宋词诗意化的词境、词心回归,不但有助于扩展当代流行歌词内容,有助于提高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而且有助于保持民族艺术的独立性,这对于当代流行歌词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当代流行歌词 诗意回归 词境 词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