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式带具的形成与传播
1
作者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文/图) 阿布都沙拉木·克热木(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唐朝帝陵前树立蕃酋像,以展现大唐王朝国力雄厚、统驭四夷,蕃臣归命中央、宿卫宫阙的威仪.目前在昭陵、乾陵等16座唐代帝陵发现近100座蕃酋像石刻.仔细观察这些蕃酋像,其腰部一般束有腰带,其中乾陵、桥陵、泰陵、建陵和崇陵蕃酋像腰带... 唐朝帝陵前树立蕃酋像,以展现大唐王朝国力雄厚、统驭四夷,蕃臣归命中央、宿卫宫阙的威仪.目前在昭陵、乾陵等16座唐代帝陵发现近100座蕃酋像石刻.仔细观察这些蕃酋像,其腰部一般束有腰带,其中乾陵、桥陵、泰陵、建陵和崇陵蕃酋像腰带上嵌有带具.完整的一套带具由带扣、长方形銙、半圆形銙和?尾等构件组成.这类带具组合在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窖藏、墓葬和城址中都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王朝 唐代帝陵 乾陵 带具 建陵 桥陵 构件组成 唐式
下载PDF
正仓院藏唐式箱盒彩绘装饰纹美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显波 张迎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日本正仓院所藏大量属时约为公元8世纪早中期的唐式箱盒上存在大量的彩绘装饰纹样。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对这批唐代箱盒的彩绘纹样加以理性观察,进而思考其中所体现的唐代装饰美学特征,并探究其彩绘装饰纹样所包含的文化艺术内涵、审美... 日本正仓院所藏大量属时约为公元8世纪早中期的唐式箱盒上存在大量的彩绘装饰纹样。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对这批唐代箱盒的彩绘纹样加以理性观察,进而思考其中所体现的唐代装饰美学特征,并探究其彩绘装饰纹样所包含的文化艺术内涵、审美风趣以及历史价值。此彩绘装饰纹样种类之繁杂,不仅体现了唐代装饰艺术风貌,还充分展现了唐代彩绘工艺的特点,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仓院 唐代家具 唐式家具 彩绘箱盒
下载PDF
论高丽对唐式的移植与变异
3
作者 张春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4-32,140,共10页
高丽在制定本国的式时,在遵循唐式原理的同时,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了不少变异。依据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变异方式也有差异。对“技术性”的式,采取了基本照搬而略作改变的模式;对“结构性”的式,则在变异的基础上,努力使之与本国的社会特... 高丽在制定本国的式时,在遵循唐式原理的同时,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了不少变异。依据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变异方式也有差异。对“技术性”的式,采取了基本照搬而略作改变的模式;对“结构性”的式,则在变异的基础上,努力使之与本国的社会特质相符;对“伦理性”的式,则采取仅移植唐式中与朝鲜半岛伦理抵触不大的部分,其他则视时机成熟程度,以制、判方式采用零星、随机移植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 唐式法律 移植 变异
下载PDF
泰山竹林寺唐式彩绘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峰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53-54,共2页
唐代寺庙建筑中的彩绘装饰工艺 ,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是 ,由于时间久远 ,我国留存至今的几处唐代建筑已无墨迹可寻。因此 ,关于唐代建筑如何彩绘的问题 ,迄今在国内学术界难成定论。最近 ,泰山文物部门在竹林寺的修复过程中 ,对唐代... 唐代寺庙建筑中的彩绘装饰工艺 ,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是 ,由于时间久远 ,我国留存至今的几处唐代建筑已无墨迹可寻。因此 ,关于唐代建筑如何彩绘的问题 ,迄今在国内学术界难成定论。最近 ,泰山文物部门在竹林寺的修复过程中 ,对唐代寺庙建筑的彩绘图案和工艺进行了大胆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竹林寺 唐式彩绘 寺庙修复 形式结构 构图手法
下载PDF
唐式东传及对日本古代法典的影响
5
作者 郑显文 张媛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2,共9页
中日两国很早就有法律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法律大规模传入日本是在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天智天皇时期制定了《近江令》二十二卷,此为唐代法律传入日本之始。在唐代律、令传入日本的同时,唐代另外两种法典形式格和式也传到... 中日两国很早就有法律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法律大规模传入日本是在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天智天皇时期制定了《近江令》二十二卷,此为唐代法律传入日本之始。在唐代律、令传入日本的同时,唐代另外两种法典形式格和式也传到了日本。唐式早已失传,日本古代的法典《延喜式》则保存至今。笔者根据现存的古代文献和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唐式残卷与日本的《延喜式》进行比较,发现唐代律、令与日本古代律、令差别很小,而唐式与日本《延喜式》的差别很大。唐式的某些条文为日本《养老令》所吸纳,有些条文为《延喜式》所受容。飞鸟、奈良时期的日本政府对唐代法律的态度是宏观上全面受容,而微观上延续了本民族的法律习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式 律令制 敦煌 吐鲁番文书 《延喜式》
原文传递
唐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活化利用--宝山寺营造思考和探索
6
作者 唐朔英 《建筑实践》 2022年第11期172-177,共6页
宝山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练祁河北岸,原名玉皇宫,后正式命名为宝山寺;原址房舍布局凌乱,多数已无保存价值。2003年,宝山区政府拟结合罗店镇的总体规划在原地块划出20亩地坐北朝南重修完整的佛寺。宝山寺移地改扩建工程自方案设计之... 宝山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练祁河北岸,原名玉皇宫,后正式命名为宝山寺;原址房舍布局凌乱,多数已无保存价值。2003年,宝山区政府拟结合罗店镇的总体规划在原地块划出20亩地坐北朝南重修完整的佛寺。宝山寺移地改扩建工程自方案设计之初,业主即决定采用唐代晚期的风格。佛教建筑是隋、唐、五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数量多且分布广。隋唐佛寺继承了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佛教建筑 营造技艺 罗店镇 活化利用 唐式 两晋 上海市宝山区
原文传递
沧桑感喟话“特园”
7
作者 杨耀健 《重庆陶研文史》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一“特园”的主人名叫鲜英,1885年4月出生于四川西充县太平乡,幼读私塾,熟谙经史。光绪末年四川总督锡良奉旨筹办新军,在成都开办弁目学堂,意在培养朝廷鹰犬。但鲜英考入该校却参加了同盟会,暗中进行反清活动,并与同学刘湘、杨森、王绩... 一“特园”的主人名叫鲜英,1885年4月出生于四川西充县太平乡,幼读私塾,熟谙经史。光绪末年四川总督锡良奉旨筹办新军,在成都开办弁目学堂,意在培养朝廷鹰犬。但鲜英考入该校却参加了同盟会,暗中进行反清活动,并与同学刘湘、杨森、王绩绪、唐式遵、潘文华、贺国光等人交谊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总督 刘湘 太平乡 同盟会 杨森 唐式 鲜英 特园
下载PDF
唐代法律体系中“式”的缘起与功能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4,共7页
唐代法律体系中的式是太宗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初作为官司的规章条例,是对具体问题所作的细则规定,这就形成了唐式具有细密性制度规定的特色。其所调整的对象要窄于普通法,制定主体是低于律、令、格制定主体的部、司、监,在法律位... 唐代法律体系中的式是太宗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初作为官司的规章条例,是对具体问题所作的细则规定,这就形成了唐式具有细密性制度规定的特色。其所调整的对象要窄于普通法,制定主体是低于律、令、格制定主体的部、司、监,在法律位阶上低于律、令、格。随着唐代法制的发展,有些全国通则性的规范因受唐令修订规则所限,无法增添入令,转而修入唐式中,唐式便从最初的官司规章条例逐渐向着兼容普通法的方向演化,最终被纳入全国普通法体系,与律、令、格并列,在唐代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式 官司特别法 普通法 法律位阶
下载PDF
唐代格式渊源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海航 《法治研究》 2015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唐代法律体系以规范的"律令格式"结构闻名于世。其中,律为国家主要的刑事法典;令为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而颁行的规范;格是为补充律典内容的不足而设定的特别规则,包括政府机构管理各类事项的重要规则;式则是规定政府权力运... 唐代法律体系以规范的"律令格式"结构闻名于世。其中,律为国家主要的刑事法典;令为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而颁行的规范;格是为补充律典内容的不足而设定的特别规则,包括政府机构管理各类事项的重要规则;式则是规定政府权力运行的程式及细则性规范。学界历来重视唐代律令相关问题的研究,而对唐代格式的渊源尚缺乏详细考察。唐代格式渊源的考察须旁及律令的渊源及关系,与秦汉以来的同类法律形式也有渊源联系,是古老的法律形式发展到唐代的演变结果,其功能也源自前代的同类法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 唐令 唐格 唐式
下载PDF
唐户部系统式与日本民部系统式的关系
10
作者 吴海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92,共10页
唐式作为唐代律令格式体系中重要的法的存在形式,体现了唐中央政府在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排等方面的细则性规定,是与唐令、唐格同样重要的国家立法。由于历史上唐式散逸严重,其系统性的法典依据难以考察,因此,唐式对... 唐式作为唐代律令格式体系中重要的法的存在形式,体现了唐中央政府在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排等方面的细则性规定,是与唐令、唐格同样重要的国家立法。由于历史上唐式散逸严重,其系统性的法典依据难以考察,因此,唐式对日本式的立法影响也受到较多质疑。随着近年唐式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使其间的比较成为可能。日本民部系统式与唐户部系统式内容相对应,在立法上存在着移植关系。从形式到内容,日本民部系统式中的民部式、主计式、主税式对唐户部系统式中的户部式、度支式、金部式、仓部式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对这一关系的进一步证明,将使学界重新评价唐式对日本式的影响作用,尤其对日本学界所持否定性结论具有扭转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式 户部系统式 日本式 民部系统式 法的移植
下载PDF
喝茶闲逛“孵太阳”
11
作者 乐鱼 陈栋 《现代苏州》 2012年第2期80-83,共4页
寒冷的冬日,一缕阳光最让人渴望;忙绿的生活中,一丝停歇最令人向往。在钢筋水泥的间隙,在车流人潮的背后,唯有晒得到太阳的地方能让人放慢脚步,呼吸难得的静谧,抬头仰望天空,感受树影斑驳,偷得浮生半日闲。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古戏台 唐式 建筑史 中国
下载PDF
止水为鉴话和风
12
作者 倪葭 桂立新 《中国美术》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引言日本"和镜"(日本古代铜镜)分为仿汉式、仿唐式、纯和式三种,在吸收与消化中国汉文化、唐文化后,自身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过渡,在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日本的本民族特色:圆镜、柄镜并存,标注工匠姓名,铸制渐... 引言日本"和镜"(日本古代铜镜)分为仿汉式、仿唐式、纯和式三种,在吸收与消化中国汉文化、唐文化后,自身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过渡,在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日本的本民族特色:圆镜、柄镜并存,标注工匠姓名,铸制渐趋精良,纹饰内涵丰富,构图精致如画,镜铭书法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铭 古代铜镜 江户时期 唐式
下载PDF
宝轮寺塔建筑特色及保护
13
作者 张超丽 《炎黄地理》 2021年第11期83-85,共3页
宝轮寺塔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仿唐式回音塔,对其回音现象采用文献、现场实验法和归纳总结法展示了宝轮寺塔的现状、构造细节等,发现宝轮寺塔的蛙鸣回音现象和其建筑形制与材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参考其他古建筑的保护措施,文章主要从... 宝轮寺塔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仿唐式回音塔,对其回音现象采用文献、现场实验法和归纳总结法展示了宝轮寺塔的现状、构造细节等,发现宝轮寺塔的蛙鸣回音现象和其建筑形制与材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参考其他古建筑的保护措施,文章主要从建筑要素保护和空间环境优化两方面入手,将一些具体的优化方法运用到宝轮寺塔的保护方案制定中,为宝轮寺塔的长持久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总结法 环境优化 建筑形制 构造细节 现场实验法 宝轮寺塔 古建筑 唐式
下载PDF
与时代共舞的艺术样式
14
作者 林勇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古今中外美术流派繁多,作品艺术样式五花八门,但它始终是沿袭着历史的传承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各时期各地域的主流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无不受制于其特定的综合环境因素,各时期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无不是浸淫在所处历史空间,各种审美时尚... 古今中外美术流派繁多,作品艺术样式五花八门,但它始终是沿袭着历史的传承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各时期各地域的主流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无不受制于其特定的综合环境因素,各时期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无不是浸淫在所处历史空间,各种审美时尚是与时代的发展并驾齐驱的。由此说明:立足于时代,立足于民族文化,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放在以时代为背景的大环境下去弃陈出新,从而才能使我们民族文化朝着历史的发展轨迹迈进而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样式 时代 汉式 唐式
原文传递
陕州故城石牌坊
15
作者 李菊梅 《寻根》 202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陕州城内的石牌坊,位于古陕州城东大街,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始建,是四柱三间三楼式的石料牌坊,东西坐向。南北长9.22米,通高6.43米,三道过门,错落有致,迎东西大道豁然敞开,当年街道行人、车辆均穿门而过。用料挑选的都是上等优质的青石... 陕州城内的石牌坊,位于古陕州城东大街,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始建,是四柱三间三楼式的石料牌坊,东西坐向。南北长9.22米,通高6.43米,三道过门,错落有致,迎东西大道豁然敞开,当年街道行人、车辆均穿门而过。用料挑选的都是上等优质的青石,100余块的大小石料铆孔黏合,严密实在,支撑主体的立柱横梁。顶端用特制的仿唐式檐脊,依次压排,紧接额头上的东西两面,雕有“恩翰三锡”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启 石牌坊 陕州 唐式 石料
原文传递
帔帛
16
作者 王珊珊 《少儿国学》 2022年第10期30-31,共2页
我们在唐代的绘画或者陶俑上,经常可以看到女子身上披着一种长长的纱巾样式的布帛,不仅优雅,还可以把整个人衬托得飘飘若仙。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帔帛。帔帛也称帔子、领巾、披帛,是唐代妇女普遍使用的服饰,多披于肩背,两端绕臂后垂下... 我们在唐代的绘画或者陶俑上,经常可以看到女子身上披着一种长长的纱巾样式的布帛,不仅优雅,还可以把整个人衬托得飘飘若仙。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帔帛。帔帛也称帔子、领巾、披帛,是唐代妇女普遍使用的服饰,多披于肩背,两端绕臂后垂下。唐式帔帛的应用,最早见于北朝石刻(如巩县石窟寺造像)伎乐天身上,但在普通生活中应用,实起于隋代,盛行于唐代,而下至五代、宋初犹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县石窟寺 帔帛 披帛 唐代妇女 陶俑 唐式 领巾 伎乐天
原文传递
一座反映唐蕃关系的“纪念碑”式洞窟——榆林窟第25窟营建的动机、思想及功德主试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沙武田 《西部考古》 2013年第1期276-297,共22页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陷蕃前,身为瓜州节度使、沙州作战前沿总指挥尚乞心儿的功德窟,或者说是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洞窟,而建窟的主要目的是吐蕃人为了'纪念'对瓜州的占领,又是为了通过佛教手段向瓜沙地区的汉人表示友好,因此该窟实为一'纪念碑性'洞窟,具有很强的'秘密性',但其建窟的模式未得到广泛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唐蕃关系 纪念碑性 尚乞心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