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朝审美的青春精神
1
作者 陈望衡 张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5,共7页
唐朝是中华民族的青春年代,它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踔厉奋发、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体现出中国人敢于向世界开放,也敢于走向世界的胆略与胸怀。唐朝审美精神的最佳概括是“青春”。唐朝的青春精神突出体现在唐诗中。唐诗的青春美主要体现... 唐朝是中华民族的青春年代,它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踔厉奋发、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体现出中国人敢于向世界开放,也敢于走向世界的胆略与胸怀。唐朝审美精神的最佳概括是“青春”。唐朝的青春精神突出体现在唐诗中。唐诗的青春美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劲爽境界和乐观进取气概。唐朝有诸多亮色,就青春美的彰显而言,有两大亮色:山水审美、战争审美。前者体现出博大的天地胸怀,后者体现出可贵的家国情怀。唐朝的青春审美在女性审美上有重要突破。武则天、杨玉环是唐朝女性审美的典范性形象。唐朝美学自中唐开始由青春期向壮年期嬗变,在审美理论上,体现为“神”论向“境”论的嬗变以及二者的融合。但不管是融合了境论的神论,还是融合了神论的境论,都将由唐诗集中体现的青春精神看成是中华民族审美的灵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永远是年轻的,青春精神涌流其中,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进取,意气风发,呼啸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精神 唐朝美学 中华审美风尚
下载PDF
试论唐太宗李世民的美学思想
2
作者 陈望衡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60,158,共15页
唐太宗李世民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李世民持两种立场:其一,标举“合力”说,主张实现文艺的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其二,标举“独立”说,艺术不是政治,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可以分离。李世民为《玉树后... 唐太宗李世民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李世民持两种立场:其一,标举“合力”说,主张实现文艺的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其二,标举“独立”说,艺术不是政治,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可以分离。李世民为《玉树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翻案,其重大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肯定了艺术的形式美。艺术终于在事实上真正地脱离政治而独立并且强大,中国艺术的辉煌由此开始。李世民的中和美学,从审美情趣上看主要体现在对两件艺术作品的对待上。第一件为《秦王破阵乐》,此件作品奠定了唐朝崇武尚文、崇拜英雄的审美风尚。《秦王破阵乐》不仅直接开启了中国的战争美学、军旅美学,而且开启了一种气壮山河的英雄美学。另一件为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李世民对此件作品的喜爱以及对它的论述充分表现出他的另一审美情趣,那就是兼容并取,刚柔相济,力韵相生,尽善尽美。李世民喜欢《兰亭集序》的原因也许还不是它的书法,而是从文章到书法透显出来的青春精神。李世民推崇《兰亭集序》、推崇王羲之,实质是在发动一场“文艺复兴”。李世民对于少数民族的认同与接纳,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思想形成起了开路的作用。由于李世民的努力,唐代中国打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的集萃地,成为世界的中心。唐代中国让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文化情怀具有极大的国际性、开放性,这种情怀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唐朝美学 中华美学 中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