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石经《尔雅》磨改校议六则
1
作者 张子帆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91-98,共8页
论文考校唐石经《尔雅》六处文字磨改问题。唐石经《尔雅·释诂》“漠,谋也”,原刻“谟”,磨改作“漠”是。《释诂》“谟,谋也”,原刻“谋”,磨改作“谟”是。《释诂》“仪,榦也”,原刻“幹”,磨改作“榦”是。《释草》“瓠棲,瓣”... 论文考校唐石经《尔雅》六处文字磨改问题。唐石经《尔雅·释诂》“漠,谋也”,原刻“谟”,磨改作“漠”是。《释诂》“谟,谋也”,原刻“谋”,磨改作“谟”是。《释诂》“仪,榦也”,原刻“幹”,磨改作“榦”是。《释草》“瓠棲,瓣”,原刻“捿”,磨改作“棲”是。《释草》“茹藘,茅蒐”,原刻“蘆”,磨改作“藘”是。《释草》“萑,蓷”,原刻“䕌”,磨改作“蓷”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石经 《尔雅》 磨改 校勘
下载PDF
严可均《唐石经校文》的文献价值
2
作者 刘冬颖 李思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5,共6页
唐石经在中国经典传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中的清人严可均撰《唐石经校文》,是公认的唐石经考订最全面、水平最高的一部著作。严可均从小学和金石学入手来研究经学,选用最接近唐石经原貌的新拓本,广采传世经书善本... 唐石经在中国经典传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中的清人严可均撰《唐石经校文》,是公认的唐石经考订最全面、水平最高的一部著作。严可均从小学和金石学入手来研究经学,选用最接近唐石经原貌的新拓本,广采传世经书善本,对唐石经进行精校精注,其《唐石经校文》为研究中国经学史存正了文献资料,也重新确立了唐石经作为儒家经典的文献价值,而且考据更为详实。《唐石经校文》的文献价值主要在于,堪正传世经文版本之误,保存唐石经之真以及辨正前人对唐石经的误读三个方面。今天关注和研究严可均的《唐石经校文》,需要重新重视它在经学传承上的意义,以及金石文献与传世文献之间互相补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石经 唐石经校文 严可均 顾炎武
下载PDF
松崎慊堂與《縮刻唐石經》芻議 被引量:1
3
作者 劉玉才 《岭南学报》 2015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松崎慊堂是江户後期頗具代表性的考證派儒學者,雖然師承昌平學黌大學頭林述齋,修習作爲官學的朱子之學,並長期擔任藩教授,但在江户後期經學考據蔚成風尚的背景下,學術旨趣發生變化,以至成爲漢唐經注校勘之學的核心人物。松崎慊堂漢籍版... 松崎慊堂是江户後期頗具代表性的考證派儒學者,雖然師承昌平學黌大學頭林述齋,修習作爲官學的朱子之學,並長期擔任藩教授,但在江户後期經學考據蔚成風尚的背景下,學術旨趣發生變化,以至成爲漢唐經注校勘之學的核心人物。松崎慊堂漢籍版本學造詣深厚,致仕後致力於漢籍翻刻校勘,而尤以《縮刻唐石經》貢獻卓著。此舉繼承中國儒經刻石傳統,以恢復唐石舊本、正定文字爲旨歸,在唐石經基礎上,廣採宋元槧及日本古本,校勘文字,辨析異體,其間既引述清儒考證成果,亦兼下己意,力求成爲可資信賴的定本。松崎慊堂《縮刻唐石經》不僅部帙宏巨,校勘精細,而且成書早於民國間張氏皕忍堂《景刊唐開成石經》近百年,雖然校訂經文不乏粗疏淺陋之處,亦未全面參校日本古本,但其草創價值仍不可小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崎慊堂 《縮刻石經》 考證派 校勘學 版本學
下载PDF
《唐石经校文》研究现状述评
4
作者 李思远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作为目前保存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石刻儒家经典,唐石经在中国经典传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清人严可均的《唐石经校文》则是对唐石经的考订最为翔实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清代学术研究的走向深入,对《唐石经校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校勘... 作为目前保存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石刻儒家经典,唐石经在中国经典传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清人严可均的《唐石经校文》则是对唐石经的考订最为翔实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清代学术研究的走向深入,对《唐石经校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校勘特点的研究上,在整理与研究方面尚有拓展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严可均 唐石经校文》 研究现状 述评
下载PDF
严可均生平交游与《唐石经校文》关系考
5
作者 李思远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94-98,共5页
《唐石经校文》作为考订唐石经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其成书与严可均的生平交游密切相关,但当下对其与严可均生平交游的认识尚不全面。严可均博闻强识,精于考据之学。受到家世影响,严可均较早认识到古籍善本的重要性,初次校订唐石经因底本... 《唐石经校文》作为考订唐石经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其成书与严可均的生平交游密切相关,但当下对其与严可均生平交游的认识尚不全面。严可均博闻强识,精于考据之学。受到家世影响,严可均较早认识到古籍善本的重要性,初次校订唐石经因底本有误而中断;游学京师期间,严可均馆于姚文田府中,与众多藏书家往来,在叶绍楏处获得唐石经旧拓片并完成《唐石经校文》的撰写;随后又有丁溶为其审校《唐石经校文》,陈鳣为其作叙文。考述严可均交游与《唐石经校文》成书的关系,对清代乾嘉学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可均 唐石经校文 交游 成书
下载PDF
唐石经《周易》用字测查及同词异字研究
6
作者 张喆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22-126,共5页
对唐开成石经中《周易》的用字情况进行测查研究,统计唐石经《周易》字量、字位、字频的数量及比例,分析统计唐石经《周易》字用属性及字用功能的比例,并探讨唐石经《周易》同词异字的现象及原因。通过与帛书《周易》的对比,可以看出在... 对唐开成石经中《周易》的用字情况进行测查研究,统计唐石经《周易》字量、字位、字频的数量及比例,分析统计唐石经《周易》字用属性及字用功能的比例,并探讨唐石经《周易》同词异字的现象及原因。通过与帛书《周易》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唐代正字运动下,异体字的书写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字词之间的记录关系已经得到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石经 周易 用字
下载PDF
唐石经《尔雅》“禕,美也”磨改校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子帆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6,127,共14页
唐石经《尔雅》:“禕,美也。”原刻“褘”,后磨改作“禕”,误,当从宋监本郭璞《尔雅注》作“褘”。论文辨析了历代十八种校释结论,平议各家得失,并试为校补。论文认为“褘”音许韦反有二义:蔽厀、王后之服“褘衣”。“褘”音许韦反又假... 唐石经《尔雅》:“禕,美也。”原刻“褘”,后磨改作“禕”,误,当从宋监本郭璞《尔雅注》作“褘”。论文辨析了历代十八种校释结论,平议各家得失,并试为校补。论文认为“褘”音许韦反有二义:蔽厀、王后之服“褘衣”。“褘”音许韦反又假借为“徽”,训“美”。“褘”音于宜反同“猗”,亦训“美”,然须连言,与许韦反之“褘(徽)”单言训“美”有别。通过对诸家校释的分析,结合论文的考证,关于《尔雅》的校释原则,论文提出了八点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石经 《尔雅》 磨改
原文传递
唐石经的版本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军风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第1期70-74,共5页
唐石经在宋、元、明三代不被重视,顾炎武《石经考》、《金石文字考》等著作是清代利用唐石经作学术研究的开始。清人将唐石经作为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石质文本加以重视,利用唐石经校勘与训释传世经典,又对唐石经自身的版本价值有所揭示... 唐石经在宋、元、明三代不被重视,顾炎武《石经考》、《金石文字考》等著作是清代利用唐石经作学术研究的开始。清人将唐石经作为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石质文本加以重视,利用唐石经校勘与训释传世经典,又对唐石经自身的版本价值有所揭示。唐石经的版本价值在清代日益获得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石经 清代 版本
原文传递
《唐开成石经》刊刻的社会背景综述
9
作者 吴丽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到了控制。作者从当时社会用字状况、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对《唐开成石经》刊刻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社会背景 开成石经 刊刻 经籍用字
下载PDF
蜀石經《毛詩》底本辨正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文昌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後蜀石經所據底本爲唐石經,這是宋代以來的主流觀點,時至今日仍是如此。本文通過對蜀石經《毛詩》經文的校勘、避諱字的考察、虚詞文本差異的比照,最終得出結論:將唐石經作爲後蜀石經底本的認識是錯誤的,蜀石經《毛詩》所據底本是唐代... 後蜀石經所據底本爲唐石經,這是宋代以來的主流觀點,時至今日仍是如此。本文通過對蜀石經《毛詩》經文的校勘、避諱字的考察、虚詞文本差異的比照,最終得出結論:將唐石經作爲後蜀石經底本的認識是錯誤的,蜀石經《毛詩》所據底本是唐代以來的經注合寫本。作爲一個獨立的版本,蜀石經《毛詩》有着無可取代的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石經 《毛詩》 石經 經注合寫本
下载PDF
再論蜀石經與大和舊本關係
11
作者 虞萬里 《中国文化》 2024年第1期37-50,共14页
後唐長興本之經文依據唐石經,有《册府元龜》《五代會要》等記述。蜀石經母本來源,没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宋人所說“大和舊本”“雍都舊本”“大和本”原與“大和石本”“雍京石本”亦即唐石經相對,但後世却將兩者混同,以致形成蜀石經亦... 後唐長興本之經文依據唐石經,有《册府元龜》《五代會要》等記述。蜀石經母本來源,没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宋人所說“大和舊本”“雍都舊本”“大和本”原與“大和石本”“雍京石本”亦即唐石經相對,但後世却將兩者混同,以致形成蜀石經亦取唐石經馬底本的觀念。仔細辨析、區分宋人所述幾種文本概念,結合六朝唐代寫本流傅和李唐多次的校勘活動,得知鄭覃在經注合一的大和舊本基礎上校勘後,取經文上石鐒刻成開成石經,其校勘後的舊寫本仍作属官方文本保存和流傳。五代後蜀有多條途徑獲取大和舊寫本,由於其属經注合一之本,符合孟蜀石經經注兼刻的要求,故篤毋昭裔、張德釗等所取。在作馬“古本之終,今本之祖”的唐石經經文獨傳千年之後,能够獲得承襲大和寫本的蜀石經殘石經文和注文,可以使我們一睹唐代寫本面貌的某些片斷,從而認識到張德釗、孫逢吉等書寫的蜀石經雖然錯訛連篇,却從某種角度真實反映出寫本時代的迹象,因而也顯得彌足珍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和本 蜀石經 母本 石經 長興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