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诗所见唐代铜镜的流通及与考古资料的印证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淑英 杨兵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0,共7页
In the Tang Dynasty, casting bronze objects privately was officially prohibited except for casting mirrors. Bronze mirrors thereby could be circulated freely under such policy. Some of the Tang poems described the way... In the Tang Dynasty, casting bronze objects privately was officially prohibited except for casting mirrors. Bronze mirrors thereby could be circulated freely under such policy. Some of the Tang poems described the ways how bronze mirrors were circulated, including purchasing, exchanging, awarding, and gift giving. Demonstrated by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the circulation of bronze mirrors also resulted in some changes in the ownerships of some special bronze mirrors. Such changes reflect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among people in the Ta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铜镜 流通方式 考古证明 社会交往
下载PDF
却望并州是故乡——唐诗所见晋中地域环境简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安介生 《晋阳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114-123,137,共11页
山西地区(以晋中为代表)在唐代政治版图及民族地理格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使得唐代雁北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塞外风貌,而作为北都所在及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晋中地区也就成为唐朝极力经营的边塞区域之一。其间,... 山西地区(以晋中为代表)在唐代政治版图及民族地理格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使得唐代雁北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塞外风貌,而作为北都所在及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晋中地区也就成为唐朝极力经营的边塞区域之一。其间,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并提升了晋中环境品质,特别是在水生态与水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应。唐诗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晋中 地域环境 边塞风貌 水环境
下载PDF
唐诗所反映的成都文化形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中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唐代成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和扬州的全国第四城,在大唐文明向外传播时,与国都长安并驾齐驱为南、北丝绸之路上的双子星座。唐代成都的自然风光秀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唐代... 唐代成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和扬州的全国第四城,在大唐文明向外传播时,与国都长安并驾齐驱为南、北丝绸之路上的双子星座。唐代成都的自然风光秀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唐代成都的人文风光壮美:"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唐代成都的文化形象俊美:"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成都 錦江 錦城 文化形象
下载PDF
唐诗所反映的唐都长安城市空间研究综述
4
作者 傅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其中也有诸多的研究是有关唐都长安的。但综合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来看,其研究内容呈现出不均衡性;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本文欲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梳理、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问题和...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其中也有诸多的研究是有关唐都长安的。但综合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来看,其研究内容呈现出不均衡性;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本文欲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梳理、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问题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长安 城市空间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修订说明
5
作者 陈铁民 彭庆生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增订注释全唐诗》由全国各地一百八十多位唐诗研究者密切协作,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已于2001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在注释、调整编次、辑补逸诗、删汰重复、提示互见、校订文字、重写作者小传、编制索引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 《增订注释全唐诗》由全国各地一百八十多位唐诗研究者密切协作,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已于2001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在注释、调整编次、辑补逸诗、删汰重复、提示互见、校订文字、重写作者小传、编制索引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出版后获得学界的广泛好评。它首版印了3000套,业已售完,已有读者来信向我们反映买不到此书。这样便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一种是据本书的原版直接重印,一种是对本书加以修订后再印行。我们经过认真考虑,选择了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唐诗 修订说明 编制索引 增订
下载PDF
日本唐诗选本的文献汇编、研究维度及方法论意义——以查清华主编《东亚唐诗选本丛刊》(第一辑)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王成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109-120,共12页
查清华教授主编《东亚唐诗选本丛刊》(第一辑)选录日本江户、明治时代学者注解、评释的12种唐诗选本,在编选标准、版本选择、校勘校订、提要撰写等方面体现出编选者敏锐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文化底蕴,可谓“深度整理”的典范之作。该套丛... 查清华教授主编《东亚唐诗选本丛刊》(第一辑)选录日本江户、明治时代学者注解、评释的12种唐诗选本,在编选标准、版本选择、校勘校订、提要撰写等方面体现出编选者敏锐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文化底蕴,可谓“深度整理”的典范之作。该套丛书不仅向我们展示出中国文化文学在日本传播、接受、阅读与阐释的多样面相,更为学界提供了新材料、新视角与新方法,必将推动东亚唐诗学文献文化相关研究向更深广层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唐诗 《东亚唐诗选本丛刊》 选本 文学生态 阅读史
下载PDF
《唐诗集注》的编选内涵与论艺特点
7
作者 李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49-52,共4页
南宋赵蕃、韩淲所编选的《唐诗集注》一书,以收录中晚唐诗人作品为主,从侧面显示了宋代诗坛从江西诗派到晚唐诗风的演变趋势。《唐诗集注》的选诗和笺注,表达黍离之悲和节义情怀,抒写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宣扬濂洛风雅、关注世教。《唐... 南宋赵蕃、韩淲所编选的《唐诗集注》一书,以收录中晚唐诗人作品为主,从侧面显示了宋代诗坛从江西诗派到晚唐诗风的演变趋势。《唐诗集注》的选诗和笺注,表达黍离之悲和节义情怀,抒写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宣扬濂洛风雅、关注世教。《唐诗集注》意在经世致用,评点多规警之语。《唐诗集注》在诗学审美上继承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强调怨刺要委婉含蓄,主张诗歌追求意在言外的味外之旨,并擅用比较的方法,表现诗歌之间艺术创作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该选本的成书和南宋时代背景、理学风行、编注者的人生际遇等因素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集注》 胡次焱 宋诗 唐诗 理学 笺注
下载PDF
维特·宾纳《唐诗三百首》翻译缘起研究
8
作者 于艳芳 李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译者的翻译缘起受制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译者的诗学追求和政治思想主张与所处时代的诗学风尚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支配着译者对所译文本的选择,同时又对译本在目的语文学系统中的接受和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译介学理论,以维特·... 译者的翻译缘起受制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译者的诗学追求和政治思想主张与所处时代的诗学风尚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支配着译者对所译文本的选择,同时又对译本在目的语文学系统中的接受和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译介学理论,以维特·宾纳《唐诗三百首》的翻译缘起为例,通过研究分析维特·宾纳的书信、文章、译本序言、译诗等历史文献,探讨在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译者的诗学主张如何影响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体现译者诗学追求的翻译文本契合时代需要是促成译本在译入语国家成功接受和传播的重要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宾纳 唐诗三百首》 翻译缘起
下载PDF
一部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的大书——在《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9
作者 袁行霈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7,共1页
1957年我留校工作后不久,去拜访游国恩先生,游先生要我通读一下《全唐诗》。我遵照他的意见,花了半年的时间读了一遍《全唐诗》,虽然只是泛览,却对整个唐诗的面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好像是一次“地质普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就... 1957年我留校工作后不久,去拜访游国恩先生,游先生要我通读一下《全唐诗》。我遵照他的意见,花了半年的时间读了一遍《全唐诗》,虽然只是泛览,却对整个唐诗的面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好像是一次“地质普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就有《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这样的著作,那浏览时肯定会有更大的帮助。主持《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工作的陈贻焮先生、陈铁民先生、彭庆生先生,还有分卷主编刘学锴先生,都是我熟识的朋友,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达到了一个学者所能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全唐诗 出版座谈会 刘学锴 地质普查 留校工作 游国恩 陈铁民
下载PDF
驿路唐诗边域书写中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10
作者 吴淑玲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唐代驿路边域诗歌中有不少涉史作品,呈现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特点。与内地咏史诗不同的是,受土地广袤、山奇水怪、民族交融、战争抢掠等边域历史印迹的影响,边域驿路涉史诗歌在与现实交融中呈现出独有的特点:一是在涉及边域史事的诗歌中... 唐代驿路边域诗歌中有不少涉史作品,呈现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特点。与内地咏史诗不同的是,受土地广袤、山奇水怪、民族交融、战争抢掠等边域历史印迹的影响,边域驿路涉史诗歌在与现实交融中呈现出独有的特点:一是在涉及边域史事的诗歌中表达对建立丰功伟业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二是在涉史作品中反思国家在民族交流中的边域策略;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在面对边域失意人或失意事时引发无尽的怨愤和感伤;四是历史印迹中暗传出边域的寥落和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路唐诗 涉史 现实融入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学核心术语的英译研究——以英译“唐诗、宋词、元曲”为例
11
作者 左娟霞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124,共5页
为了扩大中国典籍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唐诗、宋词、元曲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典籍文学中的核心术语英译方法。首先介绍中国典籍文学,了解英译中核心术语的必要性。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在英译中应注意的要点,并提出最佳英译的建议。... 为了扩大中国典籍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唐诗、宋词、元曲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典籍文学中的核心术语英译方法。首先介绍中国典籍文学,了解英译中核心术语的必要性。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在英译中应注意的要点,并提出最佳英译的建议。其次分别从英译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了解英译受众需求两方面,提出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英译的策略。通过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分析,明确中国典籍文学具有的价值,以期能够为今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术语 唐诗 宋词 元曲 英译
下载PDF
《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的审稿制度与质量跃升
12
作者 陈冠明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1992年,《增订注释全唐诗》(陈贻焮主编,陈铁民、彭庆生常务副主编)编纂项目启动,至2001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历时近十年。《增订注释全唐诗》主编陈贻焮先生属于名望型主编,审稿、复审工作主体是常务副主编陈铁民、彭庆生两位先生... 1992年,《增订注释全唐诗》(陈贻焮主编,陈铁民、彭庆生常务副主编)编纂项目启动,至2001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历时近十年。《增订注释全唐诗》主编陈贻焮先生属于名望型主编,审稿、复审工作主体是常务副主编陈铁民、彭庆生两位先生做的。或者亲自审读,或者安排学者审读。制定了双审制度、退稿制度。《约稿要求》规定:“注稿完成后,必须经过两次审阅通过,方可发稿:第一次由各册负责人审阅,第二次由主编、常务副主编审阅。”又规定:“审稿人有权根据注稿的质量情况,作出退改或请他人重作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唐诗 审稿制度 复审工作 退改 审稿人 陈铁民 审读
下载PDF
“雅音古节,嗣响唐贤”:论朝鲜朝诗人李尚迪对唐诗的接受
13
作者 杨柳青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6,151,共12页
李尚迪作为朝鲜朝晚期的杰出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与高尚的人格赢得了中朝文人的赞誉。他的汉诗作品往往遵循自然天成的创作观念,具有古典韵味与清丽格调,体现出诗人对唐诗风格的借鉴与模仿。此外,李尚迪的诗歌认识也与唐代诗学关联密切... 李尚迪作为朝鲜朝晚期的杰出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与高尚的人格赢得了中朝文人的赞誉。他的汉诗作品往往遵循自然天成的创作观念,具有古典韵味与清丽格调,体现出诗人对唐诗风格的借鉴与模仿。此外,李尚迪的诗歌认识也与唐代诗学关联密切,可以说,唐代诗学对李尚迪的诗风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探究李尚迪对唐诗的接受,可以揭示朝鲜朝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继承,为认识古代中国与朝鲜的文学发展关系提供重要线索与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诗人 李尚迪 汉诗创作 唐诗接受
下载PDF
用心血凝成的巨型工具书——《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
14
作者 薛天纬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9,共2页
感谢黄山书社赐给《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这样一部巨书,感谢文学所的朋友邀我参加今天的新书发布及出版座谈会。我说两点感受:第一,这是一部工具书。历来人们赞美工具书,常用“嘉惠学林”“沾丐(溉)后学”这样的话语,这种赞美完全适用... 感谢黄山书社赐给《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这样一部巨书,感谢文学所的朋友邀我参加今天的新书发布及出版座谈会。我说两点感受:第一,这是一部工具书。历来人们赞美工具书,常用“嘉惠学林”“沾丐(溉)后学”这样的话语,这种赞美完全适用于我们今天面对的这部巨书。工具书的性质,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查的。做唐诗教学与研究的人都知道,读一首唐诗,如果要寻找凭借的话,首选是经过整理、注释的诗作者的别集,尤其是今人整理注释过的别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作者 出版座谈会 唐诗 黄山书社 工具书 别集 嘉惠学林 教学与研究
下载PDF
唐诗传播与演变的路径分析研究——评《唐诗传播方式研究》
15
作者 白爱平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5期I0006-I0007,共2页
唐诗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唐诗的传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唐诗文化中,可以感受时代特色,挖掘新的文化力量,塑造坚毅、豪迈、爱国、拼搏、乐观的精神品格。在当前大数据、... 唐诗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唐诗的传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唐诗文化中,可以感受时代特色,挖掘新的文化力量,塑造坚毅、豪迈、爱国、拼搏、乐观的精神品格。在当前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之下,探索唐诗传播与演变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文化与技术相结合,借助时代契机助推文化创新。为此,有必要对唐诗传播的特点与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唐诗的传播途径与意义,发现当前唐诗传播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文化传播视角下创新唐诗传播方式,探索更加高效和更具时代意义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品格 传播路径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理论与实践意义
下载PDF
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
16
作者 何湘 华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 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考察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的应用,阐述数字文学地图在应用中的思考与启发,促进高校诗词鉴赏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学地图 唐诗宋词鉴赏”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下载PDF
《唐诗三百首》的经典化及其意义
17
作者 宗瑞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93,共11页
《唐诗三百首》是近代以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唐诗选本。该书自诞生后一直到近代早期,主要在童蒙教育领域流传广布,童蒙群体构成该书的主要阅读者,实现初步经典化。近代出版业的辉煌,促使该书衍生出几十种版本,为... 《唐诗三百首》是近代以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唐诗选本。该书自诞生后一直到近代早期,主要在童蒙教育领域流传广布,童蒙群体构成该书的主要阅读者,实现初步经典化。近代出版业的辉煌,促使该书衍生出几十种版本,为进一步的经典化提供了足够的文本支撑。近代出版商的积极营销策略,使各版本在社会上广泛流播,为该书俘获更多读者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在社会普通读者的广泛阅读接受中,该书跨越启蒙教材的束缚,成为一本颇具审美的文学作品,对社会的渗入日益加深,完成了经典化过程,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持续产生深入影响。研究《唐诗三百首》一书的经典化历程,具有透视近代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史学意义,还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经典化 近代出版 读者
下载PDF
书籍史视域下的《唐诗三百首》研究
18
作者 宗瑞冰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唐诗选本之一。近代新印的《唐诗三百首》有别于传统古籍,呈现新旧并存、交叉融合的版本特点,构成了册页制度下新的版本形态;其发行传播借助现代报刊以及灵活多变的销售策...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唐诗选本之一。近代新印的《唐诗三百首》有别于传统古籍,呈现新旧并存、交叉融合的版本特点,构成了册页制度下新的版本形态;其发行传播借助现代报刊以及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成为新印古籍市场化成功运作的典范;对它的阅读接受也趋向于去功利化。《唐诗三百首》等近代新印古籍对于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古籍事业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对丰富扩展我国书籍史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新印古籍 书籍制度 书籍史
下载PDF
当代日本汉学家中唐诗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川合康三、赤井益久与松本肇为中心
19
作者 高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川合康三、赤井益久、松本肇等当代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唐诗风新变的现象有着探赜索隐般的发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新颖与独特方面:他们从中唐诗歌日常生活题材的拓展、风景象征意义的重构,以及对同时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刻揭示了... 川合康三、赤井益久、松本肇等当代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唐诗风新变的现象有着探赜索隐般的发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新颖与独特方面:他们从中唐诗歌日常生活题材的拓展、风景象征意义的重构,以及对同时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唐诗风新变中个人化、平民化视角所带来的对平淡日常生活的礼赞,以及这种有别于盛唐宏大叙事而关注个人多样性存在的小叙事特点。川合康三认为中唐诗风新变这种文学领域个人化审美的转向,为宋代文学所接受和继承,恰好呼应了史学界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转型说。本文认为,当代日本汉学家的中唐诗研究以小见大,揭示了中唐诗歌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而且在中日诗歌比较研究学术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日本汉学家 唐诗研究 川合康三 赤井益久 松本肇
下载PDF
从“三美论”视角评析集唐诗英译——以《牡丹亭》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20
作者 袁森 冯黎明 邢少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专业性极强、对译者翻译能力要求极高的特点。故本文从国内翻译理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在集唐诗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感受译本与原作的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唐诗 三美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