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宋诗派”唐诗接受的范型文本和美学视觉
1
作者 王顺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不墨守盛唐"几乎成了近代"宋诗派"审美宗趣的最大表征,尽管这一概括显得较为含混不清,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宋诗派"所取法的诗法家数是以特定的文本为实质内容的。"三元"与"三关&qu... "不墨守盛唐"几乎成了近代"宋诗派"审美宗趣的最大表征,尽管这一概括显得较为含混不清,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宋诗派"所取法的诗法家数是以特定的文本为实质内容的。"三元"与"三关"说为"宋诗派"主流所孜孜追摹的范型文本,但具体辨绎,各家所宗主的模本并不完全一致,体现出各家不同的审美取向,而其羽翼的多向拓展,又从各方面丰富了"宋诗派"的诗学内涵,也为"宋诗派"开拓出宏阔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宋诗派” 唐诗接受 范型文本
下载PDF
《唐诗接受史论稿》评介
2
作者 李振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198-200,共3页
《唐诗接受史论稿》一书,建立了一种符合唐诗接受研究史实际的结构体制,为开展唐诗创作接受文献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参照体系,弥补了唐诗在创作接受史研究的空缺,揭示了后代(含域外)接受与唐诗的多种关联,拓展了研究视野。
关键词 唐诗接受史论稿 接受 研究
下载PDF
唐诗接受过程中的化用现象初探
3
作者 沈文凡 全崴 《唐代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大唐盛世描绘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篇章,古典诗歌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闻一多先生把唐代誉为“诗的唐朝”,有唐一代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篇,这些诗篇成为后代诗人琢磨学习的典范,也是后世诗歌难以逾越的经典。
关键词 闻一多先生 古典诗歌 大唐盛世 唐诗接受 化用 全盛时期 诗篇
下载PDF
唐诗接受史研究的新建构与拓展——沈文凡《唐诗接受史论稿》述评
4
作者 王红霞 冉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唐代接受史论稿》分类萃集了沈文凡先生的学术论文26篇。分为思想艺术篇(影响传承研究)、实证缉考篇(效拟模仿研究)、域外亚洲篇(日韩越汉诗接受研究)三个部分。《论稿》具有引用材料的广泛性、理论上的创新性、观点的新颖性、研究方... 《唐代接受史论稿》分类萃集了沈文凡先生的学术论文26篇。分为思想艺术篇(影响传承研究)、实证缉考篇(效拟模仿研究)、域外亚洲篇(日韩越汉诗接受研究)三个部分。《论稿》具有引用材料的广泛性、理论上的创新性、观点的新颖性、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性等特点,对于唐诗接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文凡 唐诗接受史论稿》 广泛性 创新性 新颖性 突破性
下载PDF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
5
作者 胡建次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8,共2页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诗歌创作 唐诗接受 体裁 传统
下载PDF
深刻的理论 全面的论述——评查清华著《明代唐诗接受史》
6
作者 余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查清华先生的著作《明代唐诗接受史》对明代唐诗学做了深入和全面的论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纵线贯穿,分门别类;理论深刻,分析透彻;材料翔实,论述全面。该著作具有相当可观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查清华 《明代唐诗接受史》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创作接受”论:中国接受理论的拓展——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读后
7
作者 张盼盼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3-46,共4页
《唐诗接受史论稿》是沈文凡先生从事唐诗接受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其倡导“创作接受”理念的具体实践。“创作接受”是对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拓展,主要体现在文本传播中的差异接受、特殊的批评创作以及创作接受的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唐诗接受史论稿》是沈文凡先生从事唐诗接受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其倡导“创作接受”理念的具体实践。“创作接受”是对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拓展,主要体现在文本传播中的差异接受、特殊的批评创作以及创作接受的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接受理论,亦为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接受 沈文凡 唐诗接受史论稿》
下载PDF
刘希庆唐诗接受成因探析
8
作者 邵嘉昱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刘希庆(1545—1636)是李氏朝鲜王朝委巷文人群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著有《村隐集》与《丧礼抄》。刘希庆的汉诗多取法于中国唐诗,17世纪译官洪世泰曾评价其汉诗“其为诗,闲淡近唐”。因此,本文力图从刘希庆所处社会背景、成长交友经历... 刘希庆(1545—1636)是李氏朝鲜王朝委巷文人群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著有《村隐集》与《丧礼抄》。刘希庆的汉诗多取法于中国唐诗,17世纪译官洪世泰曾评价其汉诗“其为诗,闲淡近唐”。因此,本文力图从刘希庆所处社会背景、成长交友经历、内心精神世界等多角度来具体解析其接受中国唐诗的过程与原因,旨在寻找到刘希庆汉诗的创作根基,进而拓宽中国唐诗的域外传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朝鲜王朝 刘希庆 委巷文人 唐诗接受
下载PDF
依文献而发微,研唐诗以传承——读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
9
作者 袁茹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1年第2期308-313,共6页
《唐诗接受史论稿》是沈文凡先生近十年来有关唐诗接受史研究之学术成果精选,以唐诗为立足点,把先唐和当代的时间段引入唐诗接受史研究,研究唐诗对先唐创作的接受、唐诗在唐代及唐至当代各个时期的被接受。《唐诗接受史论稿》以辑录宏... 《唐诗接受史论稿》是沈文凡先生近十年来有关唐诗接受史研究之学术成果精选,以唐诗为立足点,把先唐和当代的时间段引入唐诗接受史研究,研究唐诗对先唐创作的接受、唐诗在唐代及唐至当代各个时期的被接受。《唐诗接受史论稿》以辑录宏富翔实的文献为基础,侧重于唐诗的创作接受史和域外汉学本土特色研究,致力于唐诗创作接受史之精细研究,注重唐诗接受史研究方向的多样化。这些研究成果显示出沈文凡先生对经典研究的重视,同时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对当代传统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唐诗接受史论稿》 沈文凡 域外汉学
下载PDF
明清少数民族诗人唐诗接受研究——以彝族、白族、纳西族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多洛肯 王谦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74,共18页
明清少数民族诗人——特别是以彝族、白族、纳西族为中心的诗人"宗唐"倾向较为凸显,其诗作中对唐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唐诗的语句、意象、意境、结构、表现手法等的借用、化用,以及对唐诗体式的效拟和对唐人唐事的吟咏等方面... 明清少数民族诗人——特别是以彝族、白族、纳西族为中心的诗人"宗唐"倾向较为凸显,其诗作中对唐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唐诗的语句、意象、意境、结构、表现手法等的借用、化用,以及对唐诗体式的效拟和对唐人唐事的吟咏等方面。除此之外,许多文人大家的批点也证明了明清少数民族诗人确实受到了唐诗较深的影响。在对唐诗的接受和学习中,明清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进一步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更突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唐诗接受
原文传递
清代边疆重臣和瑛家族的唐诗接受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彦青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1,共7页
家族精神遗产和心理情结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会对一个人影响终生。和瑛家族所作都以揣摩唐诗、融入个人特性为根本,并在创作中呈现出雍容闲雅的特色,表现出相似的艺术风格。和瑛四代既是科第世家,也是官宦世家,作为思精体大,自成一家的家... 家族精神遗产和心理情结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会对一个人影响终生。和瑛家族所作都以揣摩唐诗、融入个人特性为根本,并在创作中呈现出雍容闲雅的特色,表现出相似的艺术风格。和瑛四代既是科第世家,也是官宦世家,作为思精体大,自成一家的家族文学,不仅对边疆文化建设,而且对蒙汉文化交流也作了杰出的贡献。和瑛成为清代除法式善外,影响面最广的蒙古族汉文诗人。和瑛及其后人的影响遍及朝野,为世人所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瑛 谦福 家族文学 唐诗接受
原文传递
试论明传奇中“集唐诗”的发展及其功能转换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琦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6-78,83,共4页
唐诗在明代曾经出现过接受的高潮,整个文坛莫不以唐诗为宗,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唐诗的氛围,"集唐诗"就是这个氛围滋润下的产物。它在早期的传奇中承担了下场诗的功能,在晚明时却转换了功能,担负起传奇作家表达哲学思想的需要。
关键词 唐诗接受 下场“集唐诗 功能转换
下载PDF
唐代排律接受史研究的开拓与延伸——沈文凡教授《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评述
13
作者 吴怀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近年来在深刻的学术反思基础上,自觉地更新研究理论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从文体学的角度开展诗歌艺术研究,对唐诗艺术进行纵向、历时性的接受史研究,开辟出唐诗艺术研究的新空间,新近出版的《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是这一领域开创... 近年来在深刻的学术反思基础上,自觉地更新研究理论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从文体学的角度开展诗歌艺术研究,对唐诗艺术进行纵向、历时性的接受史研究,开辟出唐诗艺术研究的新空间,新近出版的《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是这一领域开创性、标志性的重要成果。这部厚重的学术著作,对明代排律创作的文献资料进行的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在文献归纳上条分缕析、详尽细致,逻辑上则结构严整,自成体系,是古代排律文献缉考的开拓之作。其学术创新价值既表现在其材料和结论上,更表现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之创新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律 文体学 唐诗接受 明代 文献缉考 艺术研究 独特视角与开拓性
下载PDF
论音乐文化与盛唐王维的接受 被引量:3
14
作者 柏红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4-179,共6页
唐代上流社会与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盛唐歌辞"风骨"、"声律"兼求。从王维的音乐才华、社会活动及诗篇特点等来看,他与盛唐音乐文化极其契合,这使得其诗深受时人欢迎,并广为传... 唐代上流社会与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盛唐歌辞"风骨"、"声律"兼求。从王维的音乐才华、社会活动及诗篇特点等来看,他与盛唐音乐文化极其契合,这使得其诗深受时人欢迎,并广为传唱。可见,音乐文化是盛唐王维接受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唐诗接受 盛唐音乐文化 风骨 声律
下载PDF
蒙汉诗歌交流视域中的旺都特那木济勒家族文学创作
15
作者 刘红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3-93,共11页
旺都特那木济勒及其子贡桑诺尔布是清代末年的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在文才上,父子二人均才华横溢,诗词造诣颇深,用汉文创作了大量诗歌,是文名卓著的蒙古族诗人。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如许斋集》共创作有一千二百二十四首诗词,贡桑诺尔布... 旺都特那木济勒及其子贡桑诺尔布是清代末年的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在文才上,父子二人均才华横溢,诗词造诣颇深,用汉文创作了大量诗歌,是文名卓著的蒙古族诗人。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如许斋集》共创作有一千二百二十四首诗词,贡桑诺尔布在诗文上颇有成就,著有《夔庵吟草》。父子二人诗歌均不同程度受到唐宋诗词的影响,旺都特那木济勒在诗作中多使用唐宋诗成句,步韵、和韵及仿效唐宋诗,娴熟运用汉语诗歌技巧。受乃父影响,贡桑诺尔布也多有对唐宋诗的仿效的诗作,其词有稼轩词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都特那木济勒 贡桑诺尔布 汉诗创作 唐诗接受
下载PDF
蒙汉诗歌交流视域中的那逊兰保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米彦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那逊兰保是清代蒙古族女诗人中的佼佼者,然因其生活环境所囿,其现存诗集中,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奉赠送别类诗歌,对日常化生活事件的描摹是她诗作的主要内容。她的诗歌或清新明快,或绮丽柔婉,呈现出对唐诗的接受特色。从现有文献资料来... 那逊兰保是清代蒙古族女诗人中的佼佼者,然因其生活环境所囿,其现存诗集中,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奉赠送别类诗歌,对日常化生活事件的描摹是她诗作的主要内容。她的诗歌或清新明快,或绮丽柔婉,呈现出对唐诗的接受特色。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她的诗歌成就与其固有的民族属性、家族文学浸染和时代女性创作风会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逊兰保 汉诗创作 民族属性 家族文学 唐诗接受
下载PDF
孟浩然《诗经》情结窥新
17
作者 李金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5-71,共7页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经》情结,诗人对《诗经》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乐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风格化用"四个方面。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经》情结,诗人对《诗经》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乐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风格化用"四个方面。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自然中含雅致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由此熔铸出诗人自己山水田园诗的独特精神与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接受 孟浩然 《诗经》 情结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下唐诗的图像阐释——以《唐诗选画本》为中心
18
作者 郁婷婷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559-584,共26页
在中日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日本江户时代嵩山房出版的《唐诗选画本》七编共三十五册在图像阐释上别具特色,体现了唐诗接受的不同层次与阶段。《唐诗选画本》中的日本唐诗诗意图,融合了中国画谱经验,拓展了唐诗的阅读主体和形式,即从知... 在中日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日本江户时代嵩山房出版的《唐诗选画本》七编共三十五册在图像阐释上别具特色,体现了唐诗接受的不同层次与阶段。《唐诗选画本》中的日本唐诗诗意图,融合了中国画谱经验,拓展了唐诗的阅读主体和形式,即从知识阶层的纯文本阅读拓展到庶民大众的图文欣赏。《唐诗选画本》的成书促进了明代李攀龙《唐诗选》在日本的传播方式走向通俗化和产业化,其间体现了日本书商、画家、读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对唐诗的理解,日本《唐诗选画本》前五编不同程度地仿借中国画谱中的图式,描绘画家想象中的中国风情与美学理想,体现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后二编呈现出与前五编不同的“庶民跃动感”式画风,这种新变与日本美术的发展以及画家对唐诗意象的新体认、对艺术的别致追求有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日本画家对唐诗的图像阐释逐渐融入日本文化的审美趣味,这也促进了唐诗在东亚的进一步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跨文化交流 唐诗选画本》 图像阐释 唐诗接受
原文传递
孟浩然诗歌《诗经》情结原论
19
作者 李金坤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1-90,共10页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经》情结,诗人对《诗经》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乐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风格化用"等四个方面。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经》情结,诗人对《诗经》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乐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风格化用"等四个方面。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自然中涵雅致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由此熔铸出诗人自己山水田园诗的独特精神与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接受 孟浩然 《诗经》 情结
下载PDF
《牡丹亭》集句与汤显祖的唐诗阅读——基于文本文献的阅读史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叶晔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牡丹亭》中的集唐诗,指向128位诗人275首作品。但文学知识的文本来源,并不等同于其书籍来源。考察这些诗句在明代通行的唐诗选本、丛刻中的收录情况,可知汤显祖的唐诗阅读书籍,以《万首唐人绝句》《唐诗鼓吹》《唐诗品汇》《唐百家诗... 《牡丹亭》中的集唐诗,指向128位诗人275首作品。但文学知识的文本来源,并不等同于其书籍来源。考察这些诗句在明代通行的唐诗选本、丛刻中的收录情况,可知汤显祖的唐诗阅读书籍,以《万首唐人绝句》《唐诗鼓吹》《唐诗品汇》《唐百家诗》四种为主。通过对别集、选本、集句等不同性质的诗歌文本进行校勘,可知汤显祖的集句素材,主要来源于日常记忆的学习型阅读,而非临场的检索式阅读。通过对书籍来源的考证,可大致呈现汤显祖的唐诗知识结构。甚至借近世文人之阅读局限及文本、知识变异的情况,可返观并理解更早时代文人阅读的可能性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集句诗 书籍史 阅读局限 唐诗接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