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安“诗意”赋——对“西安城市精神”的一种地域文化学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义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6-83,共8页
周公“制礼作乐”,以文艺作治国宝具,为关中文化的“诗意”提供了“基因”。《诗》泰半为陕诗,雄豪、昂扬为其风骨。关中人秦始皇焚《诗》,从反面催生了唐诗。后者是中国南北文化长期融混后,在唐代政治体制改革实施、知识分子积极性空... 周公“制礼作乐”,以文艺作治国宝具,为关中文化的“诗意”提供了“基因”。《诗》泰半为陕诗,雄豪、昂扬为其风骨。关中人秦始皇焚《诗》,从反面催生了唐诗。后者是中国南北文化长期融混后,在唐代政治体制改革实施、知识分子积极性空前抬升的条件下,产生的青春中国之歌。其结构为“李杜互补”和“朝野互补”。它“定格”为长安及中国文化的“诗意”殿堂。海德格尔“诗意栖居”论,迫使我们重申长安“诗意”,以应对市场异化和科技霸局,挺建新世纪的西安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诗意 西安 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
下载PDF
论宋代词人对唐诗的借鉴倾向
2
作者 陈明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4期102-105,共4页
尽管宋代词人有诗词分疆的观念,但是在写词时,仍有向唐诗借鉴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是化用唐人诗意;二是效仿唐诗体格,且不同时期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北宋初期,宋人未建立词学理论系统,很难摆脱晚唐诗词的影响,且晚... 尽管宋代词人有诗词分疆的观念,但是在写词时,仍有向唐诗借鉴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是化用唐人诗意;二是效仿唐诗体格,且不同时期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北宋初期,宋人未建立词学理论系统,很难摆脱晚唐诗词的影响,且晚唐诗词呈现出诗词同调的面貌;二是北宋后期,宋人做诗注重法度,讲究学力,体格,句法之说盛行,波及词坛;三是唐诗的巨大成就与唐人的高尚品格及才能使得宋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崇拜。宋代词人借鉴唐诗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们对于自身文化的审视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词人 唐诗诗意 唐诗体格 借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