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雎说秦全魏
1
作者 张英华 《作文(初中年级)》 2024年第3期58-58,共1页
秦、魏为与国②。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 秦、魏为与国②。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 唐雎 丈人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的疑点与回答
2
作者 陈丽韫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2期97-98,共2页
解读经典文本,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以初中语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为例,通过秦王之怒与唐雎之怒这两个疑点,基于逻辑梳理及现实分析作出回答,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及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唐雎不辱使命》 疑点 回答
下载PDF
会话理论视域下的文本解读——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3
作者 薛城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4期65-68,共4页
利用会话中的话轮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理论解读《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优质的阅读“图式”,形成阅读素养。具体可利用话轮理论分析会话语篇的结构,利用会话原则从适量、真实、相关及方式四个方面推断话语的含义,从而带领学生... 利用会话中的话轮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理论解读《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优质的阅读“图式”,形成阅读素养。具体可利用话轮理论分析会话语篇的结构,利用会话原则从适量、真实、相关及方式四个方面推断话语的含义,从而带领学生深度理解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理论 话轮 文本解读 唐雎不辱使命》
下载PDF
从《唐雎不辱使命》看中国人“士”的精神
4
作者 董彩凤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第7期112-112,共1页
“士”在中国由来已久。《说文解字》释为:“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商、周文献中的“士”,是指在政府中担任各种“职事”的人。知识人在古代被称为“士”,而“士”的出现和“道”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所以孔子说:“士志... “士”在中国由来已久。《说文解字》释为:“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商、周文献中的“士”,是指在政府中担任各种“职事”的人。知识人在古代被称为“士”,而“士”的出现和“道”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所以孔子说:“士志于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士志于道 唐雎不辱使命》 周文献
下载PDF
是以秦王为重还是以唐雎为重——用逻辑思维解读《唐雎不辱使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江 王从华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10期58-59,共2页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由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以人物为题材的课文。大多数我见过的课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人物分析进行这样的填空。其问题大体如下:“从秦王‘_’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个‘_’的秦王。”“从唐雎‘_’这句话中可...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由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以人物为题材的课文。大多数我见过的课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人物分析进行这样的填空。其问题大体如下:“从秦王‘_’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个‘_’的秦王。”“从唐雎‘_’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个‘_’的唐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逻辑思维 解读 人物分析 课文 学生 课例
下载PDF
工夫在“演”外——《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及感想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10期37-39,共3页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课内讲读课文。文章场面简洁.情节脉络清楚,矛盾集中尖锐,人物形象鲜明.文字以不艰深的对白为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因此,《唐雎不辱使命》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我的教学构思则是请多个剧组...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课内讲读课文。文章场面简洁.情节脉络清楚,矛盾集中尖锐,人物形象鲜明.文字以不艰深的对白为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因此,《唐雎不辱使命》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我的教学构思则是请多个剧组表演后,用导消说戏、观众和演员对话的方式进行活动型“文言仿真”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实录 讲读课文 人物形象 教学构思 潜台词 课本剧
下载PDF
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
7
作者 李凌云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1,共1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他便是战国末年的弱国臣子唐雎,他的凛然正气千百年来仍然令人震撼。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唐雎不辱使命》 课文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下载PDF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8
作者 徐江 王从华 《天津教育》 2013年第16期44-45,共2页
当前的语文界虽然高喊着什么“高效课堂”,但却相当严重地存在着思维值很低的现象.所以,可以说相当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极差极差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初三的学生刚刚学过《唐雎不辱使命》课文之后,如果你问他们——唐雎是一个什么... 当前的语文界虽然高喊着什么“高效课堂”,但却相当严重地存在着思维值很低的现象.所以,可以说相当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极差极差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初三的学生刚刚学过《唐雎不辱使命》课文之后,如果你问他们——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会说他是如何如何的从容镇定,大义凛然,不辱使命.但是,你若换一个角度,特别是从人生实践的角度问他们——秦王为什么受挫于唐雎,从这件事上我们后人汲取什么教训,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思维能力 学生 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 高效课堂 人生实践 极差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中“挺剑而起”析疑
9
作者 马启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5-67,共3页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文学史上的名篇 ,人们在欣赏其奇思妙语 ,推崇其文学价值的时候 ,却忽视其诸多可疑之处。本文从“挺剑而起”之疑说起 ,再结合其它几处疑点进行分析后认为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并非唐雎言行之实录 ,而是后人之...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文学史上的名篇 ,人们在欣赏其奇思妙语 ,推崇其文学价值的时候 ,却忽视其诸多可疑之处。本文从“挺剑而起”之疑说起 ,再结合其它几处疑点进行分析后认为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并非唐雎言行之实录 ,而是后人之伪托 ;对《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应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 《战国策》 "挺剑而起" 析疑
下载PDF
学点儿逻辑,阅读教学多点儿路子——《唐雎不辱使命》逻辑思维解读指要
10
作者 徐江 于辉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7期3-7,共5页
古罗马的神坛上有一位长相很奇异的神,他就是雅努斯。他有两个相背对的面孔,一个面孔用来看现在,一个面孔可以看过去和未来,人们又称其为“两面神”。正因为他对待事物能从两个角度出发,所以他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做出对事物的判断... 古罗马的神坛上有一位长相很奇异的神,他就是雅努斯。他有两个相背对的面孔,一个面孔用来看现在,一个面孔可以看过去和未来,人们又称其为“两面神”。正因为他对待事物能从两个角度出发,所以他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做出对事物的判断,因此他又是智慧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两面神给我们的启发一同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之旅。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研读第15课《唐雎不辱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逻辑思维 阅读教学 解读 语文课堂 古罗马 事物 研读
下载PDF
唐雎“挺剑而起”辨
11
作者 胡祥友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6期27-28,共2页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也是选人中学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本文主要塑造了唐雎这样一位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形象。面对秦王企图用政治骗局而屈人之兵的险恶阴谋时,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最...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也是选人中学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本文主要塑造了唐雎这样一位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形象。面对秦王企图用政治骗局而屈人之兵的险恶阴谋时,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最终让秦王“长跪而谢之”,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古代文学作品 《战国策》 中学教材 课文 政治
下载PDF
他们是真正的“士”吗——《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质疑
12
作者 汪茂吾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9年第11期28-28,共1页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现入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唐雎为了安陵国的安危,出使秦国,与阴险狡诈的秦王进行的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教学 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 人教版
下载PDF
从言语交际和话语冲突角度探析人物对话——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13
作者 高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教学篇目,讲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不辱使命,保全自己的国家安陵国。文章主要通过唐雎和秦王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言语交际和话语... 《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教学篇目,讲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不辱使命,保全自己的国家安陵国。文章主要通过唐雎和秦王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言语交际和话语冲突的角度,对《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 唐雎 言语交际 话语冲突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14
作者 刘艳红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113-114,共2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课文大意。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 教学目标 思维品质 诵读 课文 文章
下载PDF
超越“当下”,走向“应然”——《唐雎不辱使命》新解读教学实践
15
作者 詹绪涛 徐江 《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课堂实录】一、抓主导因素。重拟标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文言教学,本节课我们着重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要注意学习分析课文的方法。先问一下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生:唐雎、秦王、安陵君。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生:... 【课堂实录】一、抓主导因素。重拟标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文言教学,本节课我们着重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要注意学习分析课文的方法。先问一下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生:唐雎、秦王、安陵君。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生:秦王想用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国,安陵君以守祖业为由婉言拒绝了,秦王不高兴,安陵君派唐雎去秦国解释。在解释过程中,唐雎对秦王的威胁针锋相对,甚至拔剑拼命,秦王道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实践 “应然” 解读 课文内容 课堂实录 文言教学 学习分析
下载PDF
浅谈文言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分析《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艺术手法的运用
16
作者 陈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0年第7期63-63,共1页
我们所说的感受和体验,是指学生用心体会客观对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其产生的形象深刻反映在学生头脑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人物塑造手法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 我们所说的感受和体验,是指学生用心体会客观对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其产生的形象深刻反映在学生头脑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人物塑造手法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再结合文言小说塑造人物的一般性规律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其要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艺术手法 人物塑造 文言小说 人物形象塑造 学生体会 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
下载PDF
唐雎其人考辨
17
作者 黄新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6-78,共3页
《战国策》中唐雎。本作“唐且”。据清人黄丕烈《重刻剡川战国策札记卷上》,《东周·昌他亡西周章·唐且》条,“雎”本应作“且”,今本作“雎”,均为宋鲍彪《战国策注》所改.黄丕烈又在同书《魏四·秦魏为与国章》中注明... 《战国策》中唐雎。本作“唐且”。据清人黄丕烈《重刻剡川战国策札记卷上》,《东周·昌他亡西周章·唐且》条,“雎”本应作“且”,今本作“雎”,均为宋鲍彪《战国策注》所改.黄丕烈又在同书《魏四·秦魏为与国章》中注明“且、雎字同”.据《说文·段注》,“且”,“古音俎(zu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世家 考辨 史记 黄丕烈 信陵君 唐雎 说文 秦王 邯郸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
18
作者 戴忠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 教案设计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板书梳理文章
19
作者 侯宪文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板书设计 文言小说 故事情节 初中 语文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20
作者 吕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3-65,共3页
【教学目标】 1.积累和理解主要实词和虚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描写的妙处。3.利用文言语气词的帮助读出人物性格,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对话描写 人物性格 语气词 虚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