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学文献学:五山文学唐风地名的来源与使用
1
作者 张哲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72,287,共21页
注释地名是古典文献学注释的主要任务之一,比较文学文献学也需要注释地名,既要注出古今地名的对应关系,也要注出地名的交流关系。日本五山文学的唐风地名非常丰富,日本地名辞典也很丰富,但有关唐风地名的词条并不多见,给阅读与研究带来... 注释地名是古典文献学注释的主要任务之一,比较文学文献学也需要注释地名,既要注出古今地名的对应关系,也要注出地名的交流关系。日本五山文学的唐风地名非常丰富,日本地名辞典也很丰富,但有关唐风地名的词条并不多见,给阅读与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唐风地名是日本本土地名的中文别称,是中日交流关系的产物。唐风地名与本土地名的对应关系,唐风地名的中国来源、构造,这些都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注释任务。五山文学只用唐风地名,几乎不用本土地名,这是五山文学与母语文学的一个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五山文学 风地名 汉文学
下载PDF
被“曲沃代翼”遮蔽的恋歌:《唐风·扬之水》诗旨考
2
作者 陈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诗经》中的《唐风·扬之水》一诗解者纷纭,自《毛传》以来的主流观点大致可分为叛晋从沃之诗、告密之诗两种,总体上不出“曲沃代翼”本事的界限,但未必切合诗旨。在系统回顾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训诂学、民俗学相关材料,对此诗... 《诗经》中的《唐风·扬之水》一诗解者纷纭,自《毛传》以来的主流观点大致可分为叛晋从沃之诗、告密之诗两种,总体上不出“曲沃代翼”本事的界限,但未必切合诗旨。在系统回顾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训诂学、民俗学相关材料,对此诗进行逐句考察提出对于《唐风·扬之水》的新解,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开辟《诗经》阐释的维度,为《诗经》研究贡献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扬之水》 诗经 恋歌
下载PDF
《诗·唐风·绸缪》诗旨补证 被引量:3
3
作者 邵炳军 郝建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诗.唐风.绸缪》一诗,所谓“束薪”、“束刍”、“束楚”实际上反映了上古婚姻的“亲迎”之礼和“燎炬”之俗。所谓“三星”即“参宿”,为晋人观天象以计时序之辰星,诗人正是通过“三星”星光映地位置由东向西之变,表示时间由黄昏而深... 《诗.唐风.绸缪》一诗,所谓“束薪”、“束刍”、“束楚”实际上反映了上古婚姻的“亲迎”之礼和“燎炬”之俗。所谓“三星”即“参宿”,为晋人观天象以计时序之辰星,诗人正是通过“三星”星光映地位置由东向西之变,表示时间由黄昏而深夜之移,极力渲染“闹新房”场面之盛。《绸缪》首章为女性伴舞之女声部合唱的“戏新妇”之辞,次章为男女集体伴舞之男女二声部大合唱的“戏新夫妇”之辞,卒章为男性伴舞之男声部合唱的“戏新夫”之辞,全诗构成了一部多声部、多角色的爱情交响曲,成为后世“闹新房”诗歌之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绸缪 创作 主题 研究
下载PDF
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异同考论——兼论清华简《蟋蟀》的主题 被引量:5
4
作者 孔德凌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比较清华简《蟋蟀》与今本《诗经·唐风·蟋蟀》,可以看出两诗颇多相似之处:从语言文字上看,《唐风·蟋蟀》有近2/3的文字、近1/2的语句与简文《蟋蟀》相同或相近,说明两诗之间具有渊源关系;从地理背景上看,两诗分别出现于... 比较清华简《蟋蟀》与今本《诗经·唐风·蟋蟀》,可以看出两诗颇多相似之处:从语言文字上看,《唐风·蟋蟀》有近2/3的文字、近1/2的语句与简文《蟋蟀》相同或相近,说明两诗之间具有渊源关系;从地理背景上看,两诗分别出现于西周时期的宗周、晋国,都运用西土地区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凸显了西土地区相同语境下乐歌的特色,流露出保家卫国、乐生恶死的思想;从创作时间上看,简文《蟋蟀》产生时间较早,《唐风·蟋蟀》作于西周后期周宣王时期,《唐风·蟋蟀》是在简文《蟋蟀》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但两诗在句式、用韵、人称、起兴和主题等方面也存在较多差异,尤其是在主题上,简文《蟋蟀》凸显的是偃武厌战的思想倾向,流露出闵伤士卒庶民的人文精神,《唐风·蟋蟀》主要表达时不我待、及时行乐的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蟋蟀 《诗经》
下载PDF
唐风论纲——从莫高窟看唐代艺术风格 被引量:3
5
作者 郎绍君 《敦煌研究》 1988年第2期77-78,81,共3页
唐风是7——10世纪中国文化奇迹的表征,其最大而可靠的遗存,当属莫高窟。作为时代风格,唐风超越于地域、派别与个人风格之上,亦超越于初、盛、中、晚各期风格之上。但其典型风貌,则在初唐后期和盛唐。莫高窟艺术如分为早、中、晚三期,... 唐风是7——10世纪中国文化奇迹的表征,其最大而可靠的遗存,当属莫高窟。作为时代风格,唐风超越于地域、派别与个人风格之上,亦超越于初、盛、中、晚各期风格之上。但其典型风貌,则在初唐后期和盛唐。莫高窟艺术如分为早、中、晚三期,恰可以北朝风、唐风、守风三种风格样态概括,这三种时代风格起落的曲线,又恰与佛教在中国的兴衰、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变异过程相一致。这里试从比较中略述唐风的特色及其成因与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世俗化 南北朝 壁画 莫高窟 派别 艺术风格 时代风格 塑像 菩萨
下载PDF
唐与回鹘时期库木吐喇石窟壁画年代探索——以窟群区第12、15至17窟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韬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101,共9页
关于库木吐喇石窟唐与回鹘时期壁画的年代问题,长期以来模糊不清,尤其是对回鹘时期洞窟壁画的分期与断代,目前条件尚不具备。本文尝试以样式论与风格学等方法,综合石窟形制、图像内容与题记等因素,试对库木吐喇唐风洞窟第15至17窟、回... 关于库木吐喇石窟唐与回鹘时期壁画的年代问题,长期以来模糊不清,尤其是对回鹘时期洞窟壁画的分期与断代,目前条件尚不具备。本文尝试以样式论与风格学等方法,综合石窟形制、图像内容与题记等因素,试对库木吐喇唐风洞窟第15至17窟、回鹘风洞窟第12窟壁画的绝对年代进行探索,并以此为标型窟探索唐与回鹘时期库木吐喇部分洞窟壁画的相对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吐喇石窟 回鹘风 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下载PDF
《唐风》、《魏风》与晋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章原 《晋阳学刊》 2003年第2期86-90,共5页
《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是产生于山西境内的诗歌,多方面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本文主要对二风中所反映的三晋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风貌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晋文化的特色作了归纳。
关键词 诗歌 风》《魏风》 晋文化
下载PDF
《唐风·葛生》丧葬礼俗考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建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由于尊毛解经系统对《唐风·葛生》中角枕、锦衾的礼俗性解读存在纰缪,导致了对诗义的曲解。这一纰缪被"三礼"中敛尸礼的相关记载所纠正。基于此,结合诗歌中出现的众多墓地标志物,再结合先秦时期的墓祭礼俗,可以断定该诗... 由于尊毛解经系统对《唐风·葛生》中角枕、锦衾的礼俗性解读存在纰缪,导致了对诗义的曲解。这一纰缪被"三礼"中敛尸礼的相关记载所纠正。基于此,结合诗歌中出现的众多墓地标志物,再结合先秦时期的墓祭礼俗,可以断定该诗是一首丧祭诗歌,而诗歌中透露的多重葬俗信息,更进一步证明这首诗歌是寡妻祭祀亡夫的墓祭歌,整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的部分丧葬礼俗。对这些礼俗的考证有利于了解先秦丧葬礼俗文化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风·葛生》 丧葬 礼俗
下载PDF
日本平安初期的唐风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闰华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共5页
古代日本教育的基础是八世纪初借鉴唐朝的太学制度建立的大学制度,其中《学令》规定了学生入学的年龄、学习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出仕的条件等等。降至平安初期,天皇们对贵族的教育都很关心,几次对入学的范围进行增减,但核心思想都是想... 古代日本教育的基础是八世纪初借鉴唐朝的太学制度建立的大学制度,其中《学令》规定了学生入学的年龄、学习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出仕的条件等等。降至平安初期,天皇们对贵族的教育都很关心,几次对入学的范围进行增减,但核心思想都是想让贵族子弟成为可造之才。释奠于8世纪初传入日本,到平安初期已经制度化,与此同时,尊孔之风也在日本兴起。自天皇以下的皇室成员,与才高俊逸者为伍,积极学习唐风文化。太子和皇子都有老师和伴读,连天皇也要听老师讲课,其内容大都是中国的经典,并且在每部经典读完以后,都要举行盛大的结课仪式,并给老师奖赏。天皇对于通儒、秀才待遇优渥,共同创造了平安唐风文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平安初期 风教育 文章经国
下载PDF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城建筑的装饰风格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智 潘驰宇 谭红毅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5期61-62,共2页
渤海国地处我国北部寒冷地区,无霜期短,冬季寒冷漫长。在此地生存的先民们,穴居地下,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季。渤海国建政权之时,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在各方面影响着周边的各民族,渤海国都城建筑的做法和形制也有浓郁的唐风。
关键词 渤海国 都城建筑 装饰风格 风样式
下载PDF
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之异同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强 董立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清华简《耆夜》记载周公赋《蟋蟀》,《诗经·唐风》亦有《蟋蟀》,两诗不仅题目相同,而且内容多有关联。通过对比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可以确定两者关系密切,但在用韵、演唱曲调、起兴上又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诗歌主题... 清华简《耆夜》记载周公赋《蟋蟀》,《诗经·唐风》亦有《蟋蟀》,两诗不仅题目相同,而且内容多有关联。通过对比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可以确定两者关系密切,但在用韵、演唱曲调、起兴上又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诗歌主题差异较大。由此,我们认为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是两首不同的诗歌。《诗经》中的同题诗,如《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唐风·扬之水》,还有相似度较高的非同题诗皆可证两者的关系。先秦时期,在诗歌创作后、《诗经》编辑中,诗歌有由地方向中央传播的“采诗”及“献诗”的过程,同样,诗歌也有由中央向地方及个人传播影响的过程。这种传播途径更多地体现在王畿地区的诗歌对地方及个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方面。诗歌的传播过程中自然会有同题诗的产生,它们有同样的复沓方式、吟唱方式来吟唱,同时也会改造、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变调。清华简《蟋蟀》和《唐风·蟋蟀》两首同题诗正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蟋蟀》 风·蟋蟀》 同题诗 异同 诗歌传播 雅言
下载PDF
现代与历史的对话——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交流中心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项秉仁 程翌 《城市建筑》 2007年第9期15-17,共3页
本文以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交流中心设计为例,尝试探索在现代文化建筑设计中,体现城市文化,让现代和历史对话。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现代和历史对话
下载PDF
《诗经·唐风》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3期16-22,共7页
本文对《唐风》的探讨,主要涉及《唐风》的地域、时代、诗歌的题旨、特色及其影响等, 对传统的各种说法加以辨析、清理、批判或补充,以期对《唐风》的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 探讨。
关键词 风》 地望 时代 题旨 特色 影响
下载PDF
唐风古韵西大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玲 《中国报道》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西安,古时长安,十三朝古都,盛唐所在。“西有罗马,东有长安”是它在世界历史中地位的写照。3100多年的建城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至今,它仍与雅典、开罗、罗马并誉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关键词 古韵 世界历史 长安 古都 罗马 建都 雅典
下载PDF
唐风贵茶之成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含春 《农业考古》 1998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唐风贵茶之成因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姜含春据史料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为药用,继而食用,据(晏子春秋》所记:“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戈五卵茗莱耳。”至西汉,茶始作饮料,开始为宫廷... 唐风贵茶之成因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姜含春据史料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为药用,继而食用,据(晏子春秋》所记:“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戈五卵茗莱耳。”至西汉,茶始作饮料,开始为宫廷贵族士土大夫专有享用品。《吴志·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风尚 《茶经》 饮茶习俗 文人士大夫 茶诗 佛教 社会条件 安徽农业大学 《赵飞燕别传》
下载PDF
在创新中打造品牌——记大连金石唐风国际温泉会馆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晓东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第1期42-43,共2页
感受全新服务 大连金石唐风国际温泉会馆(以下简称唐风温泉)总经理陈晓光告诉记者.唐风温泉的名称源于一块巨石——“将军石”,这里有一个典故,大意是说,相传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薛仁贵率部队曾于此地屯兵。
关键词 温泉 打造品牌 会馆 国际 金石 大连 创新
下载PDF
漫谈西夏文化中的“唐风”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蕤 《华夏文化》 2007年第3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西夏文化 中原文化 精神文化 农耕文化 民族性 党项族 地域性
下载PDF
龟兹地区唐风佛教艺术研究——以阿艾石窟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斯甘 《甘肃高师学报》 2021年第4期59-62,共4页
阿艾石窟修建于唐代安西都护府时期,位处西域龟兹腹地,壁画题材深受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阿艾石窟从洞窟形制、壁画题材、绘画技法都体现出盛唐时期莫高窟壁画的特征,阿艾石窟壁画是佛教向东逆向传播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 阿艾石窟 壁画 风元素
下载PDF
《唐风·扬之水》新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之渊 林维民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6-50,共5页
《唐风·扬之水》是《诗经》中聚讼纷纭的老大难 ,本文从对“扬之水”的比兴义探讨入手 ,经  过对“素衣朱衤暴”的考证 。
关键词 风·扬之水》 《诗经》 "素衣朱Bao" 政治说 婚恋说 兴义 婚礼服
下载PDF
韩国古代诗坛的唐风与宋风——第二次交替:朝鲜中期至朝鲜后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丽秋 《韩国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53-67,共15页
本文对韩国古代诗坛诗风的第二次交替情况进行了概述,朝鲜中期“三唐诗人”的出现标志着唐风重新抬头,诗集和诗话中也以唐风为正品。17世纪末期,朝鲜诗坛开始反思唐风,宋风再次抬头。进入18世纪后,朝鲜诗坛开始反思拟古,强调“今”的概... 本文对韩国古代诗坛诗风的第二次交替情况进行了概述,朝鲜中期“三唐诗人”的出现标志着唐风重新抬头,诗集和诗话中也以唐风为正品。17世纪末期,朝鲜诗坛开始反思唐风,宋风再次抬头。进入18世纪后,朝鲜诗坛开始反思拟古,强调“今”的概念和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提倡描写朝鲜风土人情的“朝鲜风”和“朝鲜诗”。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与变化原因,对汉诗诗风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时代汉诗 宋风 诗人 朝鲜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