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唑来膦酸阳离子隐形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芳君 王增 +3 位作者 蔡鑫君 曹莹莹 陈培 邵芸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APRPG(Ala-Pro-Arg-Pro-Gly)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荷前列腺癌PC-3裸鼠模型,比较研究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 目的:研究APRPG(Ala-Pro-Arg-Pro-Gly)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荷前列腺癌PC-3裸鼠模型,比较研究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其对肿瘤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分化抗原簇44(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81%、68.18%,后者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和CD44蛋白在模型对照组中表达呈强阳性,在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组中呈中度阳性表达,而在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中表达较为微弱。结论: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前列腺癌PC-3裸鼠具有更强的肿瘤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靶向 唑来膦酸阳离子隐形脂质体 抗肿瘤
下载PDF
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景莎莎 梁宇 +1 位作者 郭洁芬 胡海洋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10-115,共6页
目的提高水溶性药物唑来膦酸脂质体(zoledronic acid liposomes,ZOL-LIPs)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载药量(drug loading,DL),降低给药剂量,增强ZOL-LIPs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ZOL-LIPs,通过Bo... 目的提高水溶性药物唑来膦酸脂质体(zoledronic acid liposomes,ZOL-LIPs)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载药量(drug loading,DL),降低给药剂量,增强ZOL-LIPs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ZOL-LIPs,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ZOL-LIPs的处方,用MTT法研究ZOL-LIPs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得到ZOL-LIPs的最优处方:药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0.067,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5.503,乙醚与PBS的体积比为1.941,其包封率为43.152%,载药量为2.257%,与预测值接近,其平均粒径为(197.3±1.7)nm,PDI为(0.170±0.027),且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稳定性强,与唑来膦酸水溶液相比,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ZOLLIPs的处方所制备的ZOL-LIPs包封率高且粒径小,可使药物充分聚集于肿瘤组织而发挥EPR效应,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其骨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蒸发法 唑来脂质体 包封率 BOX-BEHNKEN效应面法 乳腺癌细胞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晓光 任利兵 +3 位作者 苏春勇 马小刚 聂晓进 赵峥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3期3548-3549,共2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方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生活质量及骨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32例非小细胞肺癌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治疗组在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前1 d应...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方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生活质量及骨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32例非小细胞肺癌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治疗组在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前1 d应用唑来磷酸注射液4 mg静脉滴注,对照组为单纯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用药2周期后观察骨痛、骨转移灶的疗效、Karnofsky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的变化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唑来膦酸的应用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能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骨转移性疼痛,提高对骨转移灶的控制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 紫杉醇脂质体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表面修饰唾液酸的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共载脂质体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艳志 王梦静 +2 位作者 时佳 冯瑞 邓意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29-736,共8页
目的建立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共载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以期获得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制剂。方法将唑来膦酸配制成铵溶液作为水化介质,使用改良乙醇注入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 目的建立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共载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以期获得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制剂。方法将唑来膦酸配制成铵溶液作为水化介质,使用改良乙醇注入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在此基础上通过铵梯度法主动包载多柔比星以实现两种药物在脂质体中的共载。分别采用G-150葡聚糖凝胶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与阳离子交换纤维微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的包封率,通过对脂质体外水相中唑来膦酸的去除及对水化介质中阴离子浓度的考察,优化脂质体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最优处方与工艺下制备的共载脂质体粒径约为110 nm,Zeta电位为-0.87 m V,其中唑来膦酸的包封率为6.5%,多柔比星的包封率大于90%。脂质体于4℃下避光放置60 d,粒径和包封率均无显著性变化,稳定性良好。结论唑来膦酸与多柔比星共载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载脂质体 唾液 唑来 多柔比星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靶向
下载PDF
NGR修饰唑来膦酸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及其表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雪丹 顾露囡 王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942-943,I0004,共3页
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相关高钙血症及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ZOL血浆半衰期仅为15min,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影响ZOL在肿瘤组织的分布,无法作用到肿瘤细胞,不利于临床抗肿瘤治疗... 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相关高钙血症及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ZOL血浆半衰期仅为15min,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影响ZOL在肿瘤组织的分布,无法作用到肿瘤细胞,不利于临床抗肿瘤治疗[1]。近年研究发现,ZOL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数量和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细胞的侵袭、浸润等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 长循环 NGR多肽 脂质体 表征
下载PDF
唑来膦酸脂质体分析方法及处方工艺优化研究
6
作者 景莎莎 梁宇 胡海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182-218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唑来膦酸脂质体(ZOL-LIPs)的包封率测定方法,以解决唑来膦酸水溶性强、含量不易测定的问题,并提高药物包封率。方法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即逆相蒸发法制备ZOL-LIPs,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 目的建立一种唑来膦酸脂质体(ZOL-LIPs)的包封率测定方法,以解决唑来膦酸水溶性强、含量不易测定的问题,并提高药物包封率。方法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即逆相蒸发法制备ZOL-LIPs,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探索最佳处方工艺,使药物的包封率显著提高。结果采用HPLC法能够准确测定药物含量,超滤离心法能有效地将游离药物与脂质体分离,在得到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ZOL-LIPs包封率为39.63%。结论即使唑来膦酸属于末端吸收,建立的HPLC-超滤离心法也可快速、准确地测定ZOL-LIPs的包封率,处方优化后的包封率相对于通常的制备方法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 脂质体 色谱法 液相 超滤离心法 逆相蒸发法 包封率
下载PDF
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特性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蔡鑫君 王丛瑶 +3 位作者 倪坚军 姚君 徐颖颖 王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处方及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确定处方工艺为DPPC...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处方及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确定处方工艺为DPPC与DC-Chol比例为3∶1,PBS水化体积10 m L,旋转蒸发时间60 min,超声均化5 min,制备得到的阳离子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聚分散指数、包封率、载药量和Zeta电位分别为(106.76±1.94)nm,0.262±0.027,(38.54±0.99)%,(3.42±0.27)%,+(42.37±2.60)m V,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体外释药具有缓释靶向特性,药物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模型。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 阳离子脂质体 表征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蔡鑫君 王增 +4 位作者 倪坚军 曹佳薇 姚君 徐颖颖 李范珠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并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考察唑来膦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制备所得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平均粒径...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并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考察唑来膦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制备所得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79.9 nm,包封率40.22%,载药量3.54%,平均电位-24.3 m V。唑来膦酸针剂与唑来膦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得的唑来膦酸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分布均匀,符合制剂学要求。采用脂质体包裹后的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唑来膦酸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 脂质体 肿瘤抑制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脂质体抑制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莹 张泽标 +1 位作者 陈巧凤 陈燕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09-2312,共4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脂质体抑制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实验分组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予以新鲜培养基,对照组予以含10μmol·L^(-1)唑来膦酸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予以含10μmol&...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脂质体抑制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实验分组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予以新鲜培养基,对照组予以含10μmol·L^(-1)唑来膦酸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予以含10μmol·L^(-1)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完全培养液。于干预24,48和72 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口腔上皮癌KB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0.72 nm,包封率83.56%,载药量5.21%,平均电位-18.21 mV。干预24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4.87±7.23)%和(65.27±5.11)%;干预48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35.34±4.22)%和(55.11±7.11)%;干预72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22.67±6.54)%和(48.22±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用逆向蒸发法制得的唑来膦酸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符合制剂学要求。唑来膦酸脂质体对口腔上皮癌K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唑来膦酸游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脂质体 口腔上皮癌 KB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