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毒力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建江 陈治芳 +4 位作者 韩秀英 孟润杰 马志强 王文桥 毕秋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为明确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配比混合物对灰葡萄孢菌株DZ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嘧霉胺高抗)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了其协同作用。选取最佳... 为明确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配比混合物对灰葡萄孢菌株DZ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嘧霉胺高抗)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了其协同作用。选取最佳增效组合,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了其对其他5个菌株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通过测定菌株DZ3分生孢子悬浮液中的溶氧量、电导率和菌丝中丙二醛的含量,研究最佳增效组合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质量比(9∶1、7∶1、5∶1、3∶1、1∶1、1∶3、1∶5、1∶7和1∶9)的混合物均对菌株DZ3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1∶3的组合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达4.76,且对另外5个供试菌株的联合毒力也表现出增效;在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00~300 g/hm2时,质量比为1∶3的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05%~93.96%,同时其对菌株DZ3的呼吸抑制作用与单剂啶酰菌胺相当,但对细胞膜通透性和菌丝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各单剂。本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以质量比1∶3进行混配,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啶酰 唑胺菌酯 增效作用 番茄灰霉病
下载PDF
新杀菌剂唑胺菌酯的作用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秀凤 刘君丽 +1 位作者 李志念 纪明山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325,343,共4页
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唑胺菌酯(SYP-4155)的杀菌谱、保护活性、治疗活性、内吸传导性、持效性、光稳定性、耐雨水冲刷性等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唑胺菌酯杀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活性的EC90值为0.54mg... 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唑胺菌酯(SYP-4155)的杀菌谱、保护活性、治疗活性、内吸传导性、持效性、光稳定性、耐雨水冲刷性等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唑胺菌酯杀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活性的EC90值为0.54mg/L,具有治疗活性的EC90值为0.60mg/L,对黄瓜白粉病的持效期为7~10d,内吸传导性优于唑菌胺酯和醚菌酯,光稳定性优于唑菌胺酯,其制剂具有较好的耐雨水冲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生物活性 作用特性
下载PDF
创制杀菌剂唑胺菌酯的光稳定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曹秀凤 李志念 +1 位作者 徐亮 刘君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研究了新化合物唑胺菌酯水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的稳定性及施用到作物上经紫外光照射后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紫外光照射不同时间后,该药剂水溶液的吸光度均有降低,且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吸光度降低越大。唑胺菌酯、唑菌胺酯和戊唑醇... 研究了新化合物唑胺菌酯水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的稳定性及施用到作物上经紫外光照射后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紫外光照射不同时间后,该药剂水溶液的吸光度均有降低,且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吸光度降低越大。唑胺菌酯、唑菌胺酯和戊唑醇喷施到作物上,经紫外光照射后,EC90值均增大,对小麦白粉病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光稳定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唑胺菌酯经紫外光照射4h以内的光稳定系数在1.0000~0.2559之间,较唑菌胺酯(1.0000~0.2084)光稳定性好,较戊唑醇(1.0000~0.6906)光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光稳定性 小麦白粉病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及土壤中唑胺菌酯的残留量 被引量:2
4
作者 路伟 蔡磊明 +2 位作者 贾福艳 孟庆贺 丁琦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采用乙腈提取,层析柱和SPE小柱净化,HPLC测定,建立了唑胺菌酯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0.0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其相关系数0.99999。在低、高2个添加水平,唑胺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5.66%... 采用乙腈提取,层析柱和SPE小柱净化,HPLC测定,建立了唑胺菌酯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0.0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其相关系数0.99999。在低、高2个添加水平,唑胺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5.66%-108.34%,变异系数为2.41%-9.77%。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2×10^-10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分析 黄瓜 土壤
下载PDF
20%唑胺菌酯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广新 杜微 +1 位作者 周惠中 崔勇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研制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绿色农药新制剂——20%唑胺菌酯悬浮剂。[方法]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及乳化剂品种的筛选,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的考察,确定了最佳配方。[结果]最佳配方:唑胺菌酯20%,木质素磺... [目的]研制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绿色农药新制剂——20%唑胺菌酯悬浮剂。[方法]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及乳化剂品种的筛选,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的考察,确定了最佳配方。[结果]最佳配方:唑胺菌酯20%,木质素磺酸钠3%,600#2%,黄原胶1%,乙二醇5%,膨润土3%,水66%。[结论]该悬浮剂品种分解率低,质量稳定,悬浮率98%以上。经室内生测试验表明:20%唑胺菌酯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优异。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悬浮剂 唑胺菌酯 配方
原文传递
25%唑胺菌酯·福美双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崔勇 杜微 +1 位作者 董广新 周惠中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为扩大唑胺菌酯的杀菌谱,提高原药的生物活性,进行唑胺菌酯和福美双复配悬浮剂的研究。[方法]利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25%唑胺菌酯.福美双悬浮剂的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唑胺菌酯5%,福美双20%,白炭黑2%,EL-80 5... [目的]为扩大唑胺菌酯的杀菌谱,提高原药的生物活性,进行唑胺菌酯和福美双复配悬浮剂的研究。[方法]利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25%唑胺菌酯.福美双悬浮剂的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唑胺菌酯5%,福美双20%,白炭黑2%,EL-80 5%,NNO 2%,乙二醇5%,硅酸镁铝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结论]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显示该制剂的各控制项目指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经室内药效验证,该制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优异,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福美双 悬浮剂
原文传递
创制杀菌剂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发育阶段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秀凤 刘君丽 +1 位作者 李志念 司乃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17-719,共3页
以黄瓜白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活体盆栽及台盼蓝染色的方法,测定了新杀菌剂唑胺菌酯对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同时也抑制菌丝正常... 以黄瓜白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活体盆栽及台盼蓝染色的方法,测定了新杀菌剂唑胺菌酯对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同时也抑制菌丝正常生长及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成。说明唑胺菌酯在黄瓜白粉病菌的整个生活史中都起作用,从而表现优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SYP-4155) 黄瓜白粉病 孢子萌发 甲氧基丙烯酸类杀
原文传递
唑胺菌酯对黄瓜和番茄生理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秀凤 刘君丽 +3 位作者 李志念 孟玲 徐亮 王雷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杀菌剂唑胺菌酯(SYP-4155)对黄瓜和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唑胺菌酯明显提高了黄瓜和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且浓度为300mg/L时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杀菌剂唑胺菌酯(SYP-4155)对黄瓜和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唑胺菌酯明显提高了黄瓜和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且浓度为300mg/L时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该药剂的浓度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变化不大;施用不同浓度的唑胺菌酯后,叶片中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均比对照高,浓度为300mg/L时黄瓜中4种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高34.67%、34.78%、36.36%和11.94%,且浓度越高,酶活性的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黄瓜 番茄 生理指标 保护酶
原文传递
20%唑胺菌酯悬浮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
9
作者 路伟 贾福艳 +2 位作者 丁琦 蔡磊明 王捷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通过2年3地的田间试验及残留检测,明确唑胺菌酯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方法]消解动态试验按剂量300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300 g a.i./hm2(高剂量)和200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4、5次;采用高效... [目的]通过2年3地的田间试验及残留检测,明确唑胺菌酯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方法]消解动态试验按剂量300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300 g a.i./hm2(高剂量)和200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4、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唑胺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2年3地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6~5.63、4.61~13.25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20~0.380、<0.020~1.134 mg/kg。[结论]建议唑胺菌酯在黄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8 mg/kg;20%唑胺菌酯悬浮剂按其推荐剂量200 g a.i./hm2在黄瓜上施用4次,安全间隔期为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黄瓜 土壤
原文传递
新型Strobin类杀菌剂唑菌胺酯 被引量:35
10
作者 侯春青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3,34,共4页
关键词 Strobin类杀 性质 毒性 安全性 应用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蔬菜中残留的唑菌胺酯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英江 耿金培 +3 位作者 张秀珍 张世娟 宫向红 刘永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04-1707,共4页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yraclostrobin in vegetables by UPLC-MS/MS was established.Pyraclostrobin was extracted by acetonitrile and cleaned by Bond Elut PlexaTM PCX cartridges.The analyte was separated with 5 ...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yraclostrobin in vegetables by UPLC-MS/MS was established.Pyraclostrobin was extracted by acetonitrile and cleaned by Bond Elut PlexaTM PCX cartridges.The analyte was separated with 5 mmol/L ammonium acetate(containing 0.1% formic acid)-acetonitrile as mobile phase and determined by UPLC-MS/MS.The quantitation limit in vegetables was 1.0 ng/kg.When spiked 1-10 ng/kg in vegetables,the mean recovery was over 70%,and the RSDs were less than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蔬菜
下载PDF
唑胺菌酯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2
作者 董燕 周宁 谢春艳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0-811,共2页
[目的]建立唑胺菌酯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50:50),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36nm条件下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400-46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 [目的]建立唑胺菌酯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50:50),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36nm条件下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400-46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0.122%,变异系数为0.13%。[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相关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创制品种唑胺菌酯混剂的应用
13
作者 单忠刚 孙芹 李志念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明确唑胺菌酯混剂对小麦白粉病及黄瓜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为防治2种病害提供合理使用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及田间试验方法开展试验。[结果]室内盆栽试验显示:25%福美双·唑胺菌酯SC和25%百菌清·唑胺菌... [目的]明确唑胺菌酯混剂对小麦白粉病及黄瓜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为防治2种病害提供合理使用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及田间试验方法开展试验。[结果]室内盆栽试验显示:25%福美双·唑胺菌酯SC和25%百菌清·唑胺菌酯SC对小麦白粉病EC90值分别为4.89、5.66 mg/L,对黄瓜白粉病EC90值分别18.07、18.11 mg/L。田间试验显示:25%福美双·唑胺菌酯SC和25%百菌清·唑胺菌酯SC在500、250、125 mg/L有效剂量下对小麦白粉病的平均防效为97.91%、92.17%、83%和98.23%、91.37%、81.66%;在400、200、100 mg/L有效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平均防效为89.03%、79.59%、66.21%和86.31%、79.08%、63.6%。[结论]25%福美双·唑胺菌酯SC和25%百菌清·唑胺菌酯SC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活性。25%福美双·唑胺菌酯SC和25%百菌清·唑胺菌酯SC对小麦和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胺菌酯 悬浮剂 小麦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EC90值 防效
原文传递
吡唑醚菌酯对鲮鱼的毒性试验
14
作者 李治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第11期64-68,共5页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强内吸性的特点,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强内吸性的特点,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病原菌死亡,同时发挥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主要应用于小麦、花生、水稻、烟草和果蔬等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巴斯夫公司 丙烯酸甲 毒性试验 电子传递 内吸性 传导作用
下载PDF
含亚胺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15
作者 刘卫东 毛婷婷 +1 位作者 兰支利 王晓光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6-639,共4页
以唑菌胺酯为母体,在其侧链上引入亚胺基结构单元,以硫原子替代氧原子,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的N-甲氧基-N-2-[(2-甲基取代苯基亚胺甲基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其结构经1H NMR,IR,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以唑菌胺酯为母体,在其侧链上引入亚胺基结构单元,以硫原子替代氧原子,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的N-甲氧基-N-2-[(2-甲基取代苯基亚胺甲基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其结构经1H NMR,IR,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稻瘟病菌和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 合成 活性
下载PDF
25%唑菌·丙环唑微乳剂的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镇 王群利 《现代农药》 CAS 2011年第5期28-31,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25%唑菌.丙环唑微乳剂。通过对助剂及溶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微乳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唑菌胺酯5%,丙环唑20%,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0%,乙醇6%,壬基酚聚氧乙烯...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25%唑菌.丙环唑微乳剂。通过对助剂及溶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微乳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唑菌胺酯5%,丙环唑20%,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0%,乙醇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农乳33#6%,农乳500#3%,有机硅消泡剂0.05%,纯净水补足。结果表明,该微乳剂质量稳定,分解率低,使用安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 微乳剂
下载PDF
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的合成
17
作者 来庆利 姜莉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5期28-30 34,34,共4页
高效低成本合成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以2-[(N-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硝基苯和碳酸氢钠为原材料,5%Pt/C为催化剂,通入氢气还原得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试... 高效低成本合成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以2-[(N-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硝基苯和碳酸氢钠为原材料,5%Pt/C为催化剂,通入氢气还原得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优化条件为氢气进气压力为0.2Mpa,5%Pt/C催化剂与2-[(N-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硝基苯的配比为5∶60,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h。该反应条件下产物反应收率≥97%,含量≥97%,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羟基-N-2-[N-(4-氯苯基-3-吡氧基甲基]-苯 合成工艺
下载PDF
唑菌胺酯合成方法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徵 孙克 张敏恒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3-465,共3页
总结了文献报道的唑菌胺酯及其中间体的工艺路线和合成方法。唑菌胺酯是由关键中间体1-(4-氯苯基)-3-羟基吡唑进一步反应得到的,主要有2条合成路线。
关键词 工艺路线 合成方法
原文传递
唑菌胺酯分析方法述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逊 王嫱 张敏恒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6-467,共2页
总结了文献报道的唑菌胺酯的分析方法。唑菌胺酯原药、残留的分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制剂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分析
原文传递
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研究
20
作者 王兴飞 董鹏 +4 位作者 王庆海 裘志炜 王鹤锦 薛成辉 丁成荣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8年第2期24-26,共3页
以邻硝基甲苯为起始原料经N-酰基化、O-甲基化合成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反应总收率达76.3%(以邻硝基甲苯计),产品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认。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品收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 邻硝基甲苯 合成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