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 被引量:3
1
作者 裴传永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3期75-78,共4页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曾撰文予以探讨,其中自不乏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曹操 三国志 二三子 先贤行状 “才” 用人标准 《魏书》 中共山东省委 《短歌行》
下载PDF
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魏晋之际的“才”、“德”之辩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曹魏王朝倡导"唯才是举"原则,但是也并非完全放弃对儒家道德价值的追求,不仅有限度地恢复汉代选举制度,而且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监督。特别是文帝创设九品官人法,通过制度化的中正制度,力求达到"德"与"才"... 曹魏王朝倡导"唯才是举"原则,但是也并非完全放弃对儒家道德价值的追求,不仅有限度地恢复汉代选举制度,而且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监督。特别是文帝创设九品官人法,通过制度化的中正制度,力求达到"德"与"才"价值取向的平衡。西晋是九品中正制确立的关键时期,但是西晋朝臣有关废九品中正制的灼见,是西晋政治腐败和统治危机的曲折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才”、“德”之辨 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下载PDF
析曹操“破浮华交会之徒”与“唯才是举”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昆生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9-74,共6页
在曹魏政权建立、巩固的过程中 ,“破浮华交会之徒”和“唯才是举”是曹操消除汉末士大夫异己势力与选拔人才、构建势力集团的两个重要步骤。最终打击并清洗掉不愿臣服自己的以汉末名士为主的反对派 ,通过“唯才是举”的途径形成了一个... 在曹魏政权建立、巩固的过程中 ,“破浮华交会之徒”和“唯才是举”是曹操消除汉末士大夫异己势力与选拔人才、构建势力集团的两个重要步骤。最终打击并清洗掉不愿臣服自己的以汉末名士为主的反对派 ,通过“唯才是举”的途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为汉魏更替做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破浮华交会之徒” 唯才是举
下载PDF
唯才是举令颁行的社会心理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瑞泽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9-65,共7页
唯才是举令是曹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法令。东汉腐朽的选官制度使大批中小地主无法脐身于统治阶层,而唯才是举令的颁行则满足了他们不平衡的社会心理。曹操早期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社会心理也是对他颁行这一法令产生的重要影响。该法令的... 唯才是举令是曹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法令。东汉腐朽的选官制度使大批中小地主无法脐身于统治阶层,而唯才是举令的颁行则满足了他们不平衡的社会心理。曹操早期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社会心理也是对他颁行这一法令产生的重要影响。该法令的颁行满足了曹操急需人才的需求,而由中小地主上升而来的统治阶层为了固化自己的政治地位,又与门阀士族合流,抛出了九品官人法,使唯才是举令终于退到历史的帷幕后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颁行 曹操 社会心理
下载PDF
清正廉明 唯才是举
5
作者 施萍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0,共2页
段先生作为一个院长是很大气的。作为一个领导,最不应该的是武大郎开店,光知道突出自己,不让别人发展,这就搞不成了。段先生当政以来,就鼓励大家作学问,让研究人员都有条件研究,成果有条件发表。
关键词 唯才是举 研究人员 武大郎 开店
下载PDF
从德才兼备到唯才是举——近代传统人才培养任用机制的转变
6
作者 闫虹珏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26-228,共3页
关键词 任用机制 传统人 李鸿章 自强运动 人才培养 唯才是举 曾国藩 幕府制度 德才兼备 科举制度
下载PDF
“唯才是举”成大道
7
作者 骆正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6-28,共3页
“唯才是举”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是对中国数千年来“科举制”的传承和发展 ,是对建国 5 0余年以来干部与人事制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是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接轨并且向西方文官制靠拢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模式 文化程度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文官制
下载PDF
三国时期“唯才是举”与“治世以德”的用人观启示
8
作者 张海峰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2-74,共3页
三国时期"唯才是举"与"治世以德"两种用人观,分别展示了乱世及盛世所具备的不同思维观点,这与时代背景及人物性格、家庭、环境有莫大的关联。综观三国的用人观,启示我们要学会辩证分析,学以致用。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治世以德 用人观 启示
下载PDF
“明扬仄陋 唯才是举”——曹操纳贤之道的生命启慧
9
作者 张鹏飞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中国政权争霸向来尊崇“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逐世之道,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是华夏历史演绎的真实写照,曹操深谙此理的人生真谛。由此,曹操“纳才用人”之道包孕着“任人为贤”、“得策辄行”、“大用者不务细行”等诸多审美体... 中国政权争霸向来尊崇“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逐世之道,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是华夏历史演绎的真实写照,曹操深谙此理的人生真谛。由此,曹操“纳才用人”之道包孕着“任人为贤”、“得策辄行”、“大用者不务细行”等诸多审美体征。概因曹操长期的戎马生涯使其深悟“才”之可贵,积极倡导重才能而轻德性。故而麾下英雄倍出,谋士如云,随者如流。因此,“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势必充溢着求贤之道的生命情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唯才是举 明扬仄陋 纳贤之道 生命启慧
下载PDF
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10
作者 孙金玲 《科教文汇》 2006年第7期144-144,共1页
曹操打破东汉末年腐朽的选官制度,提出“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使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被吸收入曹魏政权。他们各施其能,各尽其才,为曹操事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键词 曹操 唯才是举 用人政策
下载PDF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曹操人才观的历史文化读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明亮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8-39,共2页
曹操身处乱世却始终做到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讲求民主,宽宏大度,并因深谙用人有道而为自己希冀开创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曹操"唯才是举"、"优遇良才"、"赏罚分明"的用人... 曹操身处乱世却始终做到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讲求民主,宽宏大度,并因深谙用人有道而为自己希冀开创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曹操"唯才是举"、"优遇良才"、"赏罚分明"的用人方略将富含着广远醇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人才观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历史借鉴 文化解读
下载PDF
曹操“唯才是举”是乱世揽才的权宜之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春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94-98,共5页
东汉末年,曹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均可举荐选拔,这与西汉长期奉行的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选士标准大相径庭。“唯才是举”的实质是轻德,把“不忠不孝”与“有治国用之术”紧密联系在... 东汉末年,曹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均可举荐选拔,这与西汉长期奉行的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选士标准大相径庭。“唯才是举”的实质是轻德,把“不忠不孝”与“有治国用之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广为招揽,其目的是为了夺权而非长治久安。因而它是在乱世环境中广罗人才的一种手段,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这从曹操实际推行的是德充才盛的用人标准和大杀不忠于己的才俊名士两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三国志》 曹操 求才令 《资治通鉴》 《后汉书》 传统道德 用人标准 《三国志集解》 德才兼备
下载PDF
因心而友 唯才是举——从范仲淹与梅尧臣交游看其人格魅力
13
作者 吴楠 边翠芳 王甜甜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范仲淹生前故后享有重名,被公认为开一代士风的领袖人物,其人格魅力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广大士人。作为对其立面来说的,范仲淹与梅尧臣的交恶的原因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就范、梅交游来略看范仲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交恶 交游唱酬诗 因心而友 唯才是举 人梦魅力
下载PDF
怎样才能“唯才是举”
14
作者 苗雪 林孝诚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2S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唯才是举”原则 人才选拔 用人机制 人才素质 人才观
下载PDF
曹操唯才是举思想的道德诘难与现代治理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6,共3页
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广相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闻演义》问世后,由于... 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广相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闻演义》问世后,由于文学艺术特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常常是小说中的曹操形象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如何呢?对此,虽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形象 现代治理 唯才是举 价值 诘难 道德 《三国演义》 文学艺术
下载PDF
文本误读与历史真相——论“唯才是举”不是曹操的用人原则
16
作者 王兆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105,共2页
把“唯才是举”说成是曹操的用人路线乃是一种相沿成习的讹误。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意在凸显“才”、强调“才”,杜绝不重才能的荐举,而不是轻视“德”、贬斥“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曹操用人还是非常重德的。曹操... 把“唯才是举”说成是曹操的用人路线乃是一种相沿成习的讹误。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意在凸显“才”、强调“才”,杜绝不重才能的荐举,而不是轻视“德”、贬斥“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曹操用人还是非常重德的。曹操重德表现在他对待度德用人之建议的态度上,表现在他对主管人事之官吏的遴选上,还表现在他反对拉帮结伙、唯唯诺诺上,表现在他对美好德行的倡导和褒扬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曹操 用人
下载PDF
简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17
作者 谭黎明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人,任人为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这一用人政策,是曹魏统治集团建立与巩固...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人,任人为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这一用人政策,是曹魏统治集团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求贤 用人 曹操
下载PDF
曹操“唯才是举”与汉末“综核名实”
18
作者 孙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非特限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而为自己集团选拔人才,也非特仅如陈寅恪先生之所论,欲摧毁“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而为寒族地主阶级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内建立新秩序、新信... 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非特限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而为自己集团选拔人才,也非特仅如陈寅恪先生之所论,欲摧毁“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而为寒族地主阶级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内建立新秩序、新信仰。笔者以为,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亦且还有针对汉末社会礼崩乐坏、上下失序之政治现实,及综核名实、矫正士风、整新吏治之作用目的在。因而笔者将前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唯才是举 汉末 综核名实
下载PDF
思贤若渴 唯才是举
19
作者 黄新 《人民论坛》 2000年第6期61-61,共1页
古今中外,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的基本经验是有共性的。曹操的人才思想,今天看来,仍不失其教育借鉴意义。 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关键在领导。其人才观正确,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反之,即使人才站在他面前,他也会熟视无睹,... 古今中外,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的基本经验是有共性的。曹操的人才思想,今天看来,仍不失其教育借鉴意义。 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关键在领导。其人才观正确,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反之,即使人才站在他面前,他也会熟视无睹,良莠不分,免不了窝囊了“千里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基本经验 人才思想 借鉴意义 中外
下载PDF
浅议曹操的“唯才是举”——读《三国志》札记
20
作者 朱贵川 林日举 《殷都学刊》 1987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拟就曹操“唯才见举”的形成和实施的具体时间,略作述评,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唯才是举”
关键词 曹操 唯才是举 求贤 札记 《三国志》 举人 崔琰 选用人才 武帝 郭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