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唯物主义 直观性 不彻底性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自然及人本主义哲学再解读
2
作者 李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1-38,共8页
长久以来学界将费尔巴哈哲学“划时代作用”理解为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以此来确证其哲学的历史功绩为以自然唯物主义超越了唯心主义。实际上自然唯物主义在康德哲学那里就已被终结,费尔巴哈所关注的自然是“社会的自然”,是对基... 长久以来学界将费尔巴哈哲学“划时代作用”理解为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以此来确证其哲学的历史功绩为以自然唯物主义超越了唯心主义。实际上自然唯物主义在康德哲学那里就已被终结,费尔巴哈所关注的自然是“社会的自然”,是对基督教与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问题。费尔巴哈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不在于去寻求本源、去说明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而是以人为中心说明和寻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因而作为一种新哲学,它的贡献与意义比学界所普遍认为的更加重大,它是黑格尔哲学的真理、是对整个近代哲学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唯物主义 人本唯物主义 思维与存在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现实主义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费尔巴哈的美学是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其基本原则有:艺术表达现实生活的原则;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艺术的人学原则。这种特殊的现实主义美学,不仅是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和揭示宗教本质的直接产物,而且为车尔尼雪夫斯... 费尔巴哈的美学是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其基本原则有:艺术表达现实生活的原则;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艺术的人学原则。这种特殊的现实主义美学,不仅是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和揭示宗教本质的直接产物,而且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主义的美学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直接来源之一。它值得我们批判地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现实主义 人本唯物主义 艺术表达现实 艺术真实性 艺术的人原则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基于人学的解读
4
作者 岳丽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社会的个体主体的生产生活条件。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直面市场制度的理性审视和辩证反思,有着强... 马克思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社会的个体主体的生产生活条件。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直面市场制度的理性审视和辩证反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之谜,就在于马克思当年批判过的社会现实恰巧成为21世纪人的普遍的现实境遇并由此构成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本唯物主义 市场经济
下载PDF
费尔巴哈基于人本学的宗教哲学批判——评《费尔巴哈论基督教》
5
作者 秦丽萍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4-144,共1页
费尔巴哈被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中间人",又因其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而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因此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还是在西方哲学史中,费尔巴哈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思想地位。多年来,关于费氏的研究一... 费尔巴哈被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中间人",又因其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而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因此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还是在西方哲学史中,费尔巴哈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思想地位。多年来,关于费氏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和焦点,新成果也是层出不穷。2012年6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论基督教》(董兴杰、才华著)是费氏研究的一部新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基督教 批判 马克思主义研究 河北大出版社 宗教 德国古典哲
下载PDF
论马克思早期的私有财产观——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6
作者 郑心馨 《辽宁经济》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研究了手稿中“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的提出原因、理论背景和逻辑脉络。一方面,“积极扬弃”体现了马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研究了手稿中“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的提出原因、理论背景和逻辑脉络。一方面,“积极扬弃”体现了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对黑格尔哲学“活动”因素的保留,另一方面,“共产主义”又彰显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异化批判立场。通过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私有财产观,有裨于析清马克思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原则的批判继承和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微妙怀疑,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第二次思想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 马克思第二次思想转变 政治经济批判 扬弃 人本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感性存在对精神的超越与局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的阐释
7
作者 李秀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5,90,共5页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存在论基础。存在来自于存在本身,思维源于感性存在;故以感性存在说明思维,用现实的感性存在的个人解释政治国家和精神...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存在论基础。存在来自于存在本身,思维源于感性存在;故以感性存在说明思维,用现实的感性存在的个人解释政治国家和精神,理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马克思后来在"导言"中不仅坚持了这一存在论和方法论立场,而且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意识到,要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变革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关系。总体而言,马克思此时还在感性经验的现实层面批判黑格尔国家观,还未到达哲学反思的现实层面,因此未能深入领会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国家理念自我实现之深刻的现实内涵。而无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的成功还是缺陷,都构成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梯与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存在 家庭与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国家精神 人本唯物主义
下载PDF
思想“过渡”时期的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理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解读
8
作者 储开林 孙慧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42-344,共3页
从第一部分看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误区即深陷于批判对象的视域中,而第二部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让马克思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第三部分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批判地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同时马... 从第一部分看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误区即深陷于批判对象的视域中,而第二部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让马克思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第三部分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批判地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同时马克思又与费尔巴哈有所不同,在批判黑格尔的同时,对黑格尔的批判的革命的思想持肯定的态度,这也孕育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手稿》 人本唯物主义 黑格尔辩证法 批判
下载PDF
从政治异化批判到经济异化批判:重访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福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0-17,共8页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中,马克思第一次思想变革的理论源泉、演变过程和思想实质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蒲鲁东、赫斯和青年恩格斯为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思想灵感,特别是赫斯...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中,马克思第一次思想变革的理论源泉、演变过程和思想实质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蒲鲁东、赫斯和青年恩格斯为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思想灵感,特别是赫斯构成了马克思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重要中介。基于外部的思想启示和自身的历史政治研究,马克思的批判视域经历了从政治异化批判向经济异化批判的深化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初步实现了哲学方法论和政治立场上的同体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人本学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基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共产主义。但直到《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才真正完成第一次思想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鲁东 赫斯 青年恩格斯 人本唯物主义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关于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
10
作者 陈九霖 《理论探索》 1987年第4期35-36,共2页
费尔巴哈伦理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也有其精华和糟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剖析,是很有教益的,现仅就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道德和物质利益费... 费尔巴哈伦理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也有其精华和糟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剖析,是很有教益的,现仅就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道德和物质利益费尔巴哈竭力反对那种否认道德和物质利益的联系,从人类社会之外或人的理性中去探求道德的根源,把道德说成是“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 物质利益 人本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观点 人类社会 生下来 我的祖国 利他主义 整体利益 行为规范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费尔巴哈哲学局限性的明确指认
11
作者 范迎春 卜祥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公开批判集中发生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学界公认的一个理论事实。但是,该提纲尤其是提纲的第一条绝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它的理论源头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集中体现于“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公开批判集中发生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学界公认的一个理论事实。但是,该提纲尤其是提纲的第一条绝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它的理论源头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集中体现于“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部分,体现于该批判部分所制定的“感性活动”概念。这也是学界,至少是学界大部分学者公认的一个理论事实。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从“感性活动”到“实践”的思想过渡和理论进展,似乎仍不足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间建立起直接的思想关联。如果我们能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局限性的直接判断和明确指认,并依据文本逻辑完整呈现出它与“感性活动”概念制定之间的思想历程,那么,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走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通道必将获得直接性而非推断性呈现。同时,它也将有力地证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本主义阐释方案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手稿》 费尔巴哈 人本唯物主义 抽象形式 批判的形式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学术关系的历史原像——一种基于文本的比较性诠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中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费尔巴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以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文本为依据,可以还原马克思“接触—学习—崇拜—运用—反思—批判—扬弃—超越”费尔巴哈思想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费尔巴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以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文本为依据,可以还原马克思“接触—学习—崇拜—运用—反思—批判—扬弃—超越”费尔巴哈思想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理论连接点在于“发生学观点的批判哲学”。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唯物史观 唯物主义人本学
原文传递
探寻青年马克思早期哲学构境的复杂线索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0,共6页
在过去关于马克思的思想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判断,是列宁提出的马克思的"一次革命性转换中的两个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①。后来的苏联学者也是依循这一判断。孙伯... 在过去关于马克思的思想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判断,是列宁提出的马克思的"一次革命性转换中的两个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①。后来的苏联学者也是依循这一判断。孙伯鍨先生开创性地提出了"两次转换的双转变论",将青年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过程一分为二:其一是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哲学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民主主义 青年马克思 人本唯物主义 思想史研究 共产主义 《莱茵报》时期 唯心主义 一分为二
原文传递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立场辨析
14
作者 丁颖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首次全文刊发以来,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立场及其基本性质的不同理解引发了国内外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过是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逻辑的再现,...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首次全文刊发以来,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立场及其基本性质的不同理解引发了国内外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过是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逻辑的再现,仍然立足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立场。但笔者认为,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借用了费尔巴哈的术语,但只要严格遵循异化劳动的文本逻辑,准确把握异化劳动的理论内涵,就会发现,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关注点、出发点、核心精粹、理论结论、提出任务、遗留问题以及遗留问题的解决等,都不仅鲜明地呈现出与费尔巴哈的本质性差异,而且可以把《手稿》及其异化劳动理论看作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费尔巴哈 人本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顺良 汤建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共9页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解读模式有一个从提出到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解读模式不同于普列汉诺夫的“三阶段说”。“两次转变论”的关键,是认为马克思1843年底思想转变后并未直接达到实践的(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解读模式有一个从提出到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解读模式不同于普列汉诺夫的“三阶段说”。“两次转变论”的关键,是认为马克思1843年底思想转变后并未直接达到实践的(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中间存在一个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典型代表的“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唯物主义”阶段。马克思此时虽然在论域等方面超出了费尔巴哈,但在整个思维范式上仍然是费尔巴哈式的。同时,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不是完全拒斥,其中也有肯定的成分,但这种肯定也是在费尔巴哈式的思维范式统摄之下的。必须强调的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发展转变过程的研究中,要注意避免六种倾向:即把猴体颠倒为人体的倾向;目的论、烛引式的倾向;用权威来解释权威的倾向;用文本来解释文本的倾向;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理论立场和政治立场相割裂的倾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两次转变论” 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唯物主义 文本解读的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