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哲学叙事的三重逻辑及其中国式现代化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海波 王卓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生产-需要”“生产-财富”“生产-自由”是唯物史观哲学叙事的三重逻辑。“生产-需要”不仅构成对近代以来的“需要-满足”单向度模型的批判,而且以“类生活”需要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遵循。“生产-财富”不... “生产-需要”“生产-财富”“生产-自由”是唯物史观哲学叙事的三重逻辑。“生产-需要”不仅构成对近代以来的“需要-满足”单向度模型的批判,而且以“类生活”需要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遵循。“生产-财富”不仅将人的全面富裕从经济生活的物欲层面擢升出来,而且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原则提供了重要启示。“生产-自由”不仅彻底颠覆了“西方哲学-经济学传统”与“内在分裂说”,而且为现代化的本质提供了形上指向。重新理解三重哲学叙事逻辑建构唯物史观的不同侧重及其“三位一体”的本质内涵,既有助于从多维视角把握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也有助于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认同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哲学叙事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物史观向度 被引量:2
2
作者 段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理论范式方面坚持“主体间性”的关系论,实践原则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价值诉求则指向“世界历史”。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理论向度来看,中...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理论范式方面坚持“主体间性”的关系论,实践原则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价值诉求则指向“世界历史”。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理论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于唯物史观的关系论视角,从主体间性的层面阐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实践向度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现实的人”的需要为现实基础;就价值向度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体现了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学价值 唯物史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盛辉 李亚晴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共产党宣言》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其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发展历程为基点,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两个必然”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明确了无产... 《共产党宣言》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其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发展历程为基点,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两个必然”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明确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体现了新世界观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唯物史观思想对于新时代更好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唯物史观 历史地位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伦理意蕴
5
作者 刘增明 吴友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78,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具有多重伦理意蕴。政治伦理,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生命伦理,将维护生命尊严与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发展伦理,推动全球发展迈进良性健康轨道;交往伦理,倡导形成互尊互信、聚同化异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具有多重伦理意蕴。政治伦理,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生命伦理,将维护生命尊严与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发展伦理,推动全球发展迈进良性健康轨道;交往伦理,倡导形成互尊互信、聚同化异的相处模式;生态伦理,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责任伦理,打造共迎挑战与共担责任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理论贡献,必将推动国际社会成员达成重要共识,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伦理意蕴 全球治理
下载PDF
坚持唯物史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付莉萍 《创造》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唯物史观,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走好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立了根本遵循,而读经典原著应是深刻领会其精神要义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遵循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大历史观 党史观 认识把握 经典原著 唯物史观 精神要义
下载PDF
重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
7
作者 王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193,共12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学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可宝贵的理论创造。唯物史观突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一切既有范式,真正建构起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哲学”,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当前,在一部分研...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学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可宝贵的理论创造。唯物史观突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一切既有范式,真正建构起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哲学”,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当前,在一部分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化甚至虚化唯物史观指导意义的现象,从而使学术研究成为放弃探索历史规律、囿于历史细节的繁琐论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人民述史立传,书写好人民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 历史规律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叙事结构及其科学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浩斌 杨思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否定性逻辑、建构性逻辑和超越性逻辑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思想视域,进一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立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初语境,挖掘唯物史观在叙事层级和逻辑结构上所内蕴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充实当今马克思主义文本诠释和原著探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张力和真理伟力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批判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野下广西壮族民歌的生存与发展
9
作者 熊琨 陈姿豫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
壮族是广西境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民间歌曲是广西民歌的代表,在广西境内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随着流行音乐占领主流音乐市场,壮族民歌不再受到年轻人和主流音乐市场的青睐。如何在当今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市场下保护、发扬、创... 壮族是广西境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民间歌曲是广西民歌的代表,在广西境内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随着流行音乐占领主流音乐市场,壮族民歌不再受到年轻人和主流音乐市场的青睐。如何在当今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市场下保护、发扬、创新广西民歌艺术,是一个值得深思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唯物史观作为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对当今音乐工作者在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意在从唯物史观视野剖析壮族民歌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文艺工作者传承与发展壮族音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民歌 唯物史观 生存 发展
下载PDF
“凝视”青年恩格斯:唯物史观溯源的另一种视角
10
作者 李志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尽管学界普遍认同青年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道路是不同的,但同时存在一个常见的思想倾向,即从“关系论”的视角出发,认为青年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青年恩格斯只是其中的配角。与之不同,“自主性”的... 尽管学界普遍认同青年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道路是不同的,但同时存在一个常见的思想倾向,即从“关系论”的视角出发,认为青年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青年恩格斯只是其中的配角。与之不同,“自主性”的研究视角要求“以青年恩格斯来理解青年恩格斯”,通过将青年恩格斯看作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特殊个体,考察青年恩格斯如何凭借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而独立地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由此,青年恩格斯研究将被赋予一种非凡的意义:打破唯物史观前史研究的三阶段说,即“宗教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呈现青年恩格斯思想转变中的四个重要阶段即“青年德意志—黑格尔主义—经济学批判—共产主义”,从而为追溯唯物史观的起源提供更为立体和丰富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恩格斯 唯物史观 自主性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看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11
作者 郑广永 周彤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唯物史观是观察研究不同人类文明形态及其关系的唯一正确方法。把综合完整的文明形态分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唯物史观进行观察研究,从而确定文明交流互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主流。主张文明的冲突对... 唯物史观是观察研究不同人类文明形态及其关系的唯一正确方法。把综合完整的文明形态分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唯物史观进行观察研究,从而确定文明交流互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主流。主张文明的冲突对抗,是夸大了不同文明形态中上层建筑部分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看作是对抗冲突的根源。正是因为物质文明是决定其他文明形式的根本力量,所以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冲突 人的解放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及其理论贡献
12
作者 孙乐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根据发展动力差异,马克思将生产力划分为三种形态,分别是传统生产力、16世纪以来的“新兴生产力”和以一般智力为主导的生产力,这为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提供了重要启示。与之前的生产力形态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创新驱动的... 根据发展动力差异,马克思将生产力划分为三种形态,分别是传统生产力、16世纪以来的“新兴生产力”和以一般智力为主导的生产力,这为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提供了重要启示。与之前的生产力形态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创新驱动的主导作用,更加强调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和跃升,更加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集群为载体的现实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绿色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生产力范畴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的根本认识,将过去关于自然生态与生产力发展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要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不能简单套用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必须深入到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具体条件和本质规定,深入剖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内涵和历史规定性,这既是从一般抽象上升到具体规定的过程,也是普遍原理的具体化过程。就此而言,与其说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其抽象的普遍性,倒不如说在于其方法论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 绿色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一般智力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生产方式的展开与人的自由解放——重新理解唯物史观的历史性生成与意义
13
作者 冯旺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考察,是聚焦于社会生产方式展开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重关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关系、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引发的新的需要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考察,是聚焦于社会生产方式展开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重关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关系、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引发的新的需要的关系、生命的生产即繁殖关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的历史性生成即是建立在以上四重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还深刻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共同体阶段——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到真正的共同体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会最终消灭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劳动分工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历史意义论析
14
作者 李亮亮 邢云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1-35,42,共6页
善于从历史中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以此推动自身在“两个革命”中前进,推进党的事业在风险挑战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一条可靠路径。党的二十大深刻总... 善于从历史中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以此推动自身在“两个革命”中前进,推进党的事业在风险挑战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一条可靠路径。党的二十大深刻总结回顾了党和国家事业在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历史成就及历史意义,展现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蕴,秉持了唯物史观基本原则,诠释了唯物史观逻辑前提,拓展了唯物史观全新境界。这对于全党坚定历史自信,强化责任担当,踔厉奋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伟大变革 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 历史主动
下载PDF
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的唯物史观之审度
15
作者 包庆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随着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的兴起,我国学界组织译介包括环境伦理、环境哲学、生态史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当代西方生态哲学著作,并就其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究。通过唯物史观之审度,回眸中外学术史展示审度的反思性梳理及其独特研... 随着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的兴起,我国学界组织译介包括环境伦理、环境哲学、生态史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当代西方生态哲学著作,并就其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究。通过唯物史观之审度,回眸中外学术史展示审度的反思性梳理及其独特研究价值。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一方面为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历史观特别是实践的观点而存在巨大的理论缺陷,通过反思性探索彰显唯物史观之审度的创新性扬弃及其独特研究思路。对此,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唯物史观之审度的批判性超越,深度挖掘并自觉展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态视域、理论空间和实践品格,力求审度的独特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思潮 唯物史观 生态世界观 生态思维方式 生态评价标准
下载PDF
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唯物史观意蕴
16
作者 夏少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处理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关系的科学理论,其理论本身蕴涵丰富的唯物史观意蕴。“两山”理论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理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为理论基石,以人民为中心是其实践价值取向,将经济社会... 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处理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关系的科学理论,其理论本身蕴涵丰富的唯物史观意蕴。“两山”理论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理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为理论基石,以人民为中心是其实践价值取向,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相统一,为满足新时代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提供了生态保障,为解决世界生态问题、推动构建世界生态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唯物史观 辩证自然观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内核
17
作者 孙民 赵峰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10期11-16,共6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其基本思想、根本方法、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价值旨归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内核。它不仅是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探讨,同时...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其基本思想、根本方法、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价值旨归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内核。它不仅是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探讨,同时也是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经济研究过程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下载PDF
国博藏李大钊《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讲义考述
18
作者 李静波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4年第1期41-63,共23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的“唯物史观”和“史学思想史”两门课程具有划时代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培养了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的“唯物史观”和“史学思想史”两门课程具有划时代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培养了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两部讲义还推动了北大史学课程改革,为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奠定重要理论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李大钊编《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两部讲义尤为珍贵。本文对两部讲义征集和收藏过程进行考证,并将两部讲义与《李大钊全集》进行比较分析,对两部讲义的形成、讲授、保存及征集过程进行了详细考证,为研究李大钊及其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唯物史观》讲义 《史学思想史》讲义 北大史学
下载PDF
基于唯物史观的传统公共空间生成与活化更新
19
作者 寇怀云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0期40-44,共5页
文章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构理论框架,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形成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塑造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反过来影响文化形态并承载价值存续;以民族村寨公共中心为例,阐释传统公共空间生成逻辑;结合大都市近郊农业景观... 文章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构理论框架,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形成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塑造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反过来影响文化形态并承载价值存续;以民族村寨公共中心为例,阐释传统公共空间生成逻辑;结合大都市近郊农业景观、历史街区开放空间活化更新案例,提出供给侧出发的传统公共空间活化策略和社区价值导向的更新引导路径。文章探讨传统公共空间的生成逻辑,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构建从宏观角度理解传统公共空间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的理论框架,为传统公共空间的活化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亦有助于推进唯物史观在空间生成与演变规律这一特定对象层面上的具体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公共空间 唯物史观 风土景观 更新 活化
下载PDF
唯物史观社会制度历史演变基本规律非机械性再释
20
作者 李济广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历史进程中,“生产力(生产要素→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方式(工艺方法→生产组织)→社会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方式→产权制度)→生产关系(形式生产关系→实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一个多环节的递进关系,各环节都有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历史进程中,“生产力(生产要素→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方式(工艺方法→生产组织)→社会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方式→产权制度)→生产关系(形式生产关系→实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一个多环节的递进关系,各环节都有反向作用力。由于诸多非生产力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存在效率认识的分歧、利益博弈的斗争和价值评价的对立,上述链条各环节并非机械决定而是存在着非同步、非对应的多元关系。社会经济形态存在着适应生产力及技术生产方式的总体演变趋势,上层建筑存在着适应生产力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总体演变趋势,但生产力对生产方式、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没有简单的直接决定的普遍必然性,上层建筑与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也经常不一致。辩证的而不是机械的历史唯物论有助于科学认识世界与中国经济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方式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 社会制度 历史演变 基本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