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0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的实与虚——《唯物论者的启示录》启示之四
1
作者
程麻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56,共9页
真假之分,还是虚实之辨? 以生命的坎坷和文学的丰收为双巫代价、艰难跋涉完哀艳与苦涩的“感情的历程”的张贤亮,当步入新的“悟知的历程”时,心境同情调都已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在开始描述和刻画这一新“历程”的长篇小说《习惯...
真假之分,还是虚实之辨? 以生命的坎坷和文学的丰收为双巫代价、艰难跋涉完哀艳与苦涩的“感情的历程”的张贤亮,当步入新的“悟知的历程”时,心境同情调都已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在开始描述和刻画这一新“历程”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里,自然偶而也隐约闪现出贯穿于《初吻》、《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璘那抑郁而又不驯的绰绰身影;不过,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的经历以及作者的视野却大幅度转换,空前地扩展开去,淋漓尽致,无拘无束,正象张贤亮事先预告的,这部长篇写章永璘出国了,国内国外,历史现实,上层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唯物论者
文学手法
启示录
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
阅读习惯
死亡
读者
作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唯物论者必然是可知论者吗?
2
作者
韩震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58-61,共4页
学术界长期认为,“唯物论必然是可知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哲学史的事实不尽相符的。 在欧洲哲学史上,虽然大多数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但也确有一些唯物论者或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或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知论思想。...
学术界长期认为,“唯物论必然是可知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哲学史的事实不尽相符的。 在欧洲哲学史上,虽然大多数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但也确有一些唯物论者或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或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知论思想。 如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普罗泰戈拉认为,“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知
论者
唯物论者
旧
唯物
主义
思维和存在
第一性
唯心主义
可知性
洛克
反映论
外部世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唯物论者傅奕
3
作者
吕何生
《殷都学刊》
1989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傅奕(555~639),相州邺(今河南安阳东北)人,唐初学者。精通天文历数。隋文帝开皇年间,在杨谅的汉王府任仪曹。杨谅谋反失败,他被流徙扶风(今陕西凤翔)。当时任扶凤太守的李渊对他甚为礼敬,唐立,拜傅奕为太史丞,旋迁太史令。武德三年(62...
傅奕(555~639),相州邺(今河南安阳东北)人,唐初学者。精通天文历数。隋文帝开皇年间,在杨谅的汉王府任仪曹。杨谅谋反失败,他被流徙扶风(今陕西凤翔)。当时任扶凤太守的李渊对他甚为礼敬,唐立,拜傅奕为太史丞,旋迁太史令。武德三年(620),傅奕创造了计时的“漏刻新法”,颁布施行。 唐初建,许多典章制度仍沿袭隋朝旧制。傅奕认为在暴隋与乱世之后,旧制应当改革变更,乃上疏说:“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论者
唐初
佛教
僧徒
李渊
漏刻
天文历
唐太宗
咒术
礼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产党员应是辩证唯物论者
4
作者
王鸿俊
《南方论刊》
1995年第10期36-37,共2页
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向党宣誓: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说明我们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我们...
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向党宣誓: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说明我们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员
毛泽东思想
辩证
唯物论
唯物论者
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
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战后日本的唯物论哲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宋益民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2期54-60,共7页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日本国内出现了有利于左翼阵营和进步势力的政治局面。社会党组织一届内阁,共产党在日本人民中的威望大大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也曾一度占据了主导...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日本国内出现了有利于左翼阵营和进步势力的政治局面。社会党组织一届内阁,共产党在日本人民中的威望大大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也曾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一九四六年一月,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进步学者组织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唯物论者
马克思主义者
实践
唯物论
历史
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
主导地位
论哲学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宁的反映论不是直观唯物论
6
作者
王念宁
《晋阳学刊》
1985年第5期28-30,共3页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哲学著作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否定列宁在这部书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认为把认识的本质了解为反映乃是直观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基本特征,《唯批》没有超出这一...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哲学著作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否定列宁在这部书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认为把认识的本质了解为反映乃是直观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基本特征,《唯批》没有超出这一点。受其影响,国内有的同志也提出:“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从这一见解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反映
反映论
唯物论者
列宁
辩证
唯物
主义
认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
卓越贡献
直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
被引量:
1
7
作者
徐殿久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1期41-42,19,共3页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唯物主义范畴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在哲学界已成为定论了。但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哲学史,尤其是中国哲学史,那就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观点不仅否认了历史上唯物论与唯...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唯物主义范畴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在哲学界已成为定论了。但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哲学史,尤其是中国哲学史,那就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观点不仅否认了历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在历史观方面的对立和斗争,而且也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历史已经达到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澄清上述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就是“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由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而在阶级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唯物
史观
唯物
主义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唯物论者
经济制度
我国古代
阶级斗争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三木清对唯物史观的解释
8
作者
许能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S1期16-23,共8页
三木清(1939——1945)是三十年代前后,在日本思想界具有相当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正如住谷一彦在《三木清集》解说里所指出的,他之所以闻名全国,主要是由于他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一系列研究。他的文章曾吸引过当时青年知识...
三木清(1939——1945)是三十年代前后,在日本思想界具有相当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正如住谷一彦在《三木清集》解说里所指出的,他之所以闻名全国,主要是由于他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一系列研究。他的文章曾吸引过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三木生于兵库县辑保郡辑西村的一个半农半商家庭,于1914年到京都就学于第一高等学校,1917年该校毕业后又转入京大文学系哲学科,于1922年留学德国,主要跟海德格尔学习存在主义。1925年回国不久,他在杂志上接连发表《人学的马克思形态》(1927、5)、《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论》(1927、7)、《唯物史观和现代意识》(1928年、4)、《社会科学的予备概念》(1929、4)以及《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1931、7)等一系列论文。这就是他的所谓“唯物史观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
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木清
逻各斯
人学
唯物论者
费尔巴哈
社会科学
传统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唯物论》中译本序言
9
作者
M.邦格
张华夏
《哲学研究》
1988年第8期53-55,共3页
据悉,我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哲学家是唯物论者,他们对新思想是开放的,而某些新思想不可避免地与传统不相容。唯物论已经经历了二十五个世纪了,它的整个历史是一部进化的历...
据悉,我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哲学家是唯物论者,他们对新思想是开放的,而某些新思想不可避免地与传统不相容。唯物论已经经历了二十五个世纪了,它的整个历史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而不是停滞的或任意变革的历史。但必须承认,唯物论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它必须依据逻辑、数学、自然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唯物论
新思想
哲学家
唯物论者
中译本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不相容
逻辑
历史
原文传递
试探二程对明代气一元论的影响
10
作者
衷尔钜
《中州学刊》
1988年第6期57-61,共5页
近几十年研究二程哲学思想的论著,一般都是批判他们的唯心论,这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我们多年的“批判”,一般都意味着否定,以致某些合理因素和历史作用也被忽略。 本文想试谈两个问题:程颢与明代气一元论的关系,程颐在认识沦上的贡献和...
近几十年研究二程哲学思想的论著,一般都是批判他们的唯心论,这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我们多年的“批判”,一般都意味着否定,以致某些合理因素和历史作用也被忽略。 本文想试谈两个问题:程颢与明代气一元论的关系,程颐在认识沦上的贡献和对明代气本论的影响。说二程对明代气本论有着一定的关系和影响,不意味说他们是唯物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气本论
哲学思想
历史作用
唯物论者
唯心论
程颐
合理因素
罗钦顺
王廷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之后
11
作者
王兆铮
《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2-33,共2页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这是马克思主义史上一个空前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也只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而又妥贴地解决好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这是马克思主义史上一个空前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也只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而又妥贴地解决好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的、辩证的、历史的剖析。这个剖析,揭示了社会的大生产发展导致的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也勾划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则是言简意赅地对整个《资本论》的方法论作了概括,重温《序言》所阐述的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对于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探索很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读马克思
资本论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原则
序言
社会主义条件下
中国共产
唯物论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陶铸的一个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
12
作者
李华涛
钱钧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39,共2页
陶铸同志曾讲:“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对唯物论者来说,这是工作中带根本性的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认真体会、很好研究这一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部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陶铸同志曾讲:“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对唯物论者来说,这是工作中带根本性的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认真体会、很好研究这一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部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军政治工作的地位有下降趋势,就连一些政治工作者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原因何在?军队政治工作不仅我军有,而且外军也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政治工作领导者,在如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试验
陶铸
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
军队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者
外军
唯物论者
客观实际
主观认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之为物”与“道之物”辨
被引量:
3
13
作者
秦献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4期136-136,共1页
“道之为物”,见于今本《老子》21章,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却均作“道之物”,看来并非偶然。目前通行的《老子》诸本,最早系唐代流传下来的魏晋以后的注本,而帛书则为西汉高、惠时的抄写本,因而较前者更为可信。就内在思...
“道之为物”,见于今本《老子》21章,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却均作“道之物”,看来并非偶然。目前通行的《老子》诸本,最早系唐代流传下来的魏晋以后的注本,而帛书则为西汉高、惠时的抄写本,因而较前者更为可信。就内在思想而论,“道之物”也比“道之为物”更符合老子思想体系。“道之为物”曾为学术界几次争论的聚焦点,一派将其译作“道这个物”,从而肯定老子是唯物论者;另一派则诠释为“道创造物”,甚至径将此句解为“道这个概念”,并据以断言老子是神学唯心论者。案二说皆迂曲难通,与老子体系相抵忤。咎其症结,则在于对所衍的“为”字的解释。在老子那里,“道”之所指,并非任何实体。与其说“道”是什么,毋宁说不是什么。“道”之所指不可言说、自然无为。所谓“道”的存在,不过是从万物实有对其由来的一种逻辑推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章)便体现了这种逆推逻辑,也反映了“道法自然”的根本精神,是道家宇宙起源论(Cosmog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无为
思想体系
帛书
根本精神
宇宙起源论
唯物论者
不可言说
唯心
论者
道法自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所谓心身问题
被引量:
5
14
作者
潘菽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心身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但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而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解决。这一情况大大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些其它学科的前进以及一些实际的工作甚至哲学的思惟。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以及精神病学者愈来愈...
心身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但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而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解决。这一情况大大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些其它学科的前进以及一些实际的工作甚至哲学的思惟。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以及精神病学者愈来愈感觉到这个纠缠难清的老大难问题非予以积极研究解决不可。笔者也深有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二元论
心身问题
心理学家
一元论
副现象论
并行论
精神病学
唯物论者
心理学者
四十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朴园形象简说
15
作者
冯国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对这个形象的理解,有一个他对侍萍恋情的真伪问题。若是假的,说明了他自私虚伪、道德沦丧,这就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若是真的,岂不他也有真诚善良的品德吗? 愚认为真假兼而有之...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对这个形象的理解,有一个他对侍萍恋情的真伪问题。若是假的,说明了他自私虚伪、道德沦丧,这就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若是真的,岂不他也有真诚善良的品德吗? 愚认为真假兼而有之,但最终是假的,本质上是假的。世上的事情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真中含着假,假中含着真。但唯物论者不是二元论者,不管事物怎样相互包容,本质只能是—个。周朴园年轻时与使女侍萍相爱,并且有了两个孩子,这种关系实属爱情,不能说是玩弄和被玩弄。但这种爱情缺乏政治基础,“穷人的手和富人的手是永远握不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形象
鲁侍萍
文学形象
二元
论者
政治基础
唯物论者
道德沦丧
爱情
周萍
曹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代名师》序
16
作者
何兹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4,共2页
这本书里,我们介绍了我国历史上五十二位有名的教育家。他们之中,有的是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的在教育思想方面作出了贡献,有的既是教育家又是教育思想家。
关键词
代名
教育家
孔子
仁政
学在官府
以吏为师
万世师表
教育思想家
唯物论者
教育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对《老子》的看法——答韩强同志
17
作者
胡曲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85-89,共5页
我在《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老子不是唯心论》的文章,引起了韩强同志对我的批评(见1981年第3期)。我认为相互批评,对于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有好处,所以,我对批评是欢迎的。不过,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了解古代哲...
我在《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老子不是唯心论》的文章,引起了韩强同志对我的批评(见1981年第3期)。我认为相互批评,对于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有好处,所以,我对批评是欢迎的。不过,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了解古代哲学单靠注释训话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心论
老子
主要思想
否定作用
儒家
公孙龙
解决问题
唯物论者
道家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张載哲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18
作者
屈志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9-16,共8页
关于张载哲学思想的评价,张岱年先生曾于1955年在《哲学研究》发表过《张横渠的哲学》一文,指出张载属北宋时前无古人的唯物论者,并揭示了其自然观、认识论中的唯心论及运动观、人性论中的形而上学等种种思想局限。张先生的正确分析。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哲学研究
张载
张岱年
自然观
唯物论者
认识论
程朱理学
内在矛盾
运动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元论是独立的世界观
19
《社会科学》
1982年第11期79-79,共1页
在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间有各色各样的二元论,他们总是企图解决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未能解决的、威胁着它们基础的问题,因而呈现出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达一特点。二元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观。这是...
在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间有各色各样的二元论,他们总是企图解决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未能解决的、威胁着它们基础的问题,因而呈现出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达一特点。二元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观。这是石倬英的《对“二元论”哲学要做具体分析》一文(载《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观
论哲学
具体分析
唯心
论者
唯物论者
形而上学
基本观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启蒙思想家津田真道的哲学思想
20
作者
王守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9-87,共9页
提起日本的启蒙思想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以西周、津田真道、中村正直、福泽谕吉、加藤弘之、森有礼等人为代表的'明六社'成员。其中最有影响,首屈一指的启蒙思想家,是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的福泽谕吉;在哲学上贡献...
提起日本的启蒙思想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以西周、津田真道、中村正直、福泽谕吉、加藤弘之、森有礼等人为代表的'明六社'成员。其中最有影响,首屈一指的启蒙思想家,是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的福泽谕吉;在哲学上贡献最大的,是被称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西周。津田真道无论在影响及贡献方面都不及福泽和西周。可能是由于这种原因,国内外有关日本哲学史、思想史的著作中,一般不讲津田。本文旨在论述:在明治初年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分化的过程中,与其它启蒙思想家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论者
基督教
实证主义哲学
功利主义
资产阶级
宗教观
近代哲学
文明开化
历史唯心主义
无神论思想
唯物
主义思想
津田真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的实与虚——《唯物论者的启示录》启示之四
1
作者
程麻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56,共9页
文摘
真假之分,还是虚实之辨? 以生命的坎坷和文学的丰收为双巫代价、艰难跋涉完哀艳与苦涩的“感情的历程”的张贤亮,当步入新的“悟知的历程”时,心境同情调都已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在开始描述和刻画这一新“历程”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里,自然偶而也隐约闪现出贯穿于《初吻》、《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璘那抑郁而又不驯的绰绰身影;不过,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的经历以及作者的视野却大幅度转换,空前地扩展开去,淋漓尽致,无拘无束,正象张贤亮事先预告的,这部长篇写章永璘出国了,国内国外,历史现实,上层下层……
关键词
张贤亮
唯物论者
文学手法
启示录
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
阅读习惯
死亡
读者
作者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唯物论者必然是可知论者吗?
2
作者
韩震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58-61,共4页
文摘
学术界长期认为,“唯物论必然是可知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哲学史的事实不尽相符的。 在欧洲哲学史上,虽然大多数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但也确有一些唯物论者或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或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知论思想。 如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普罗泰戈拉认为,“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思想。
关键词
不可知
论者
唯物论者
旧
唯物
主义
思维和存在
第一性
唯心主义
可知性
洛克
反映论
外部世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唯物论者傅奕
3
作者
吕何生
出处
《殷都学刊》
1989年第3期111-112,共2页
文摘
傅奕(555~639),相州邺(今河南安阳东北)人,唐初学者。精通天文历数。隋文帝开皇年间,在杨谅的汉王府任仪曹。杨谅谋反失败,他被流徙扶风(今陕西凤翔)。当时任扶凤太守的李渊对他甚为礼敬,唐立,拜傅奕为太史丞,旋迁太史令。武德三年(620),傅奕创造了计时的“漏刻新法”,颁布施行。 唐初建,许多典章制度仍沿袭隋朝旧制。傅奕认为在暴隋与乱世之后,旧制应当改革变更,乃上疏说:“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
关键词
唯物论者
唐初
佛教
僧徒
李渊
漏刻
天文历
唐太宗
咒术
礼敬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产党员应是辩证唯物论者
4
作者
王鸿俊
机构
中共广东省韶关市委党校
出处
《南方论刊》
1995年第10期36-37,共2页
文摘
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向党宣誓: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说明我们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共产党员
毛泽东思想
辩证
唯物论
唯物论者
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
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分类号
D26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战后日本的唯物论哲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宋益民
机构
北京图书馆马列著作研究室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2期54-60,共7页
文摘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日本国内出现了有利于左翼阵营和进步势力的政治局面。社会党组织一届内阁,共产党在日本人民中的威望大大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也曾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一九四六年一月,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进步学者组织起来。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唯物论者
马克思主义者
实践
唯物论
历史
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
主导地位
论哲学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宁的反映论不是直观唯物论
6
作者
王念宁
机构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研究室
出处
《晋阳学刊》
1985年第5期28-30,共3页
文摘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哲学著作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否定列宁在这部书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认为把认识的本质了解为反映乃是直观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基本特征,《唯批》没有超出这一点。受其影响,国内有的同志也提出:“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从这一见解出发。
关键词
意识反映
反映论
唯物论者
列宁
辩证
唯物
主义
认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
卓越贡献
直观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
被引量:
1
7
作者
徐殿久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1期41-42,19,共3页
文摘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唯物主义范畴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在哲学界已成为定论了。但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哲学史,尤其是中国哲学史,那就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观点不仅否认了历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在历史观方面的对立和斗争,而且也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历史已经达到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澄清上述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就是“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由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而在阶级社会中。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唯物
史观
唯物
主义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唯物论者
经济制度
我国古代
阶级斗争
中国哲学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三木清对唯物史观的解释
8
作者
许能洙
机构
延边大学朝研所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S1期16-23,共8页
文摘
三木清(1939——1945)是三十年代前后,在日本思想界具有相当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正如住谷一彦在《三木清集》解说里所指出的,他之所以闻名全国,主要是由于他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一系列研究。他的文章曾吸引过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三木生于兵库县辑保郡辑西村的一个半农半商家庭,于1914年到京都就学于第一高等学校,1917年该校毕业后又转入京大文学系哲学科,于1922年留学德国,主要跟海德格尔学习存在主义。1925年回国不久,他在杂志上接连发表《人学的马克思形态》(1927、5)、《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论》(1927、7)、《唯物史观和现代意识》(1928年、4)、《社会科学的予备概念》(1929、4)以及《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1931、7)等一系列论文。这就是他的所谓“唯物史观时期”。
关键词
唯物
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木清
逻各斯
人学
唯物论者
费尔巴哈
社会科学
传统哲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唯物论》中译本序言
9
作者
M.邦格
张华夏
出处
《哲学研究》
1988年第8期53-55,共3页
文摘
据悉,我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哲学家是唯物论者,他们对新思想是开放的,而某些新思想不可避免地与传统不相容。唯物论已经经历了二十五个世纪了,它的整个历史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而不是停滞的或任意变革的历史。但必须承认,唯物论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它必须依据逻辑、数学、自然科学。
关键词
科学
唯物论
新思想
哲学家
唯物论者
中译本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不相容
逻辑
历史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探二程对明代气一元论的影响
10
作者
衷尔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中州学刊》
1988年第6期57-61,共5页
文摘
近几十年研究二程哲学思想的论著,一般都是批判他们的唯心论,这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我们多年的“批判”,一般都意味着否定,以致某些合理因素和历史作用也被忽略。 本文想试谈两个问题:程颢与明代气一元论的关系,程颐在认识沦上的贡献和对明代气本论的影响。说二程对明代气本论有着一定的关系和影响,不意味说他们是唯物论者。
关键词
气一元论
气本论
哲学思想
历史作用
唯物论者
唯心论
程颐
合理因素
罗钦顺
王廷相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之后
11
作者
王兆铮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2-33,共2页
文摘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这是马克思主义史上一个空前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也只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而又妥贴地解决好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的、辩证的、历史的剖析。这个剖析,揭示了社会的大生产发展导致的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也勾划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则是言简意赅地对整个《资本论》的方法论作了概括,重温《序言》所阐述的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对于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探索很有裨益的。
关键词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读马克思
资本论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原则
序言
社会主义条件下
中国共产
唯物论者
分类号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陶铸的一个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
12
作者
李华涛
钱钧
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系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摘
陶铸同志曾讲:“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对唯物论者来说,这是工作中带根本性的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认真体会、很好研究这一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部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军政治工作的地位有下降趋势,就连一些政治工作者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原因何在?军队政治工作不仅我军有,而且外军也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政治工作领导者,在如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
关键词
过试验
陶铸
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
军队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者
外军
唯物论者
客观实际
主观认识
分类号
E221 [军事—军事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之为物”与“道之物”辨
被引量:
3
13
作者
秦献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4期136-136,共1页
文摘
“道之为物”,见于今本《老子》21章,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却均作“道之物”,看来并非偶然。目前通行的《老子》诸本,最早系唐代流传下来的魏晋以后的注本,而帛书则为西汉高、惠时的抄写本,因而较前者更为可信。就内在思想而论,“道之物”也比“道之为物”更符合老子思想体系。“道之为物”曾为学术界几次争论的聚焦点,一派将其译作“道这个物”,从而肯定老子是唯物论者;另一派则诠释为“道创造物”,甚至径将此句解为“道这个概念”,并据以断言老子是神学唯心论者。案二说皆迂曲难通,与老子体系相抵忤。咎其症结,则在于对所衍的“为”字的解释。在老子那里,“道”之所指,并非任何实体。与其说“道”是什么,毋宁说不是什么。“道”之所指不可言说、自然无为。所谓“道”的存在,不过是从万物实有对其由来的一种逻辑推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章)便体现了这种逆推逻辑,也反映了“道法自然”的根本精神,是道家宇宙起源论(Cosmogony)
关键词
老子
自然无为
思想体系
帛书
根本精神
宇宙起源论
唯物论者
不可言说
唯心
论者
道法自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所谓心身问题
被引量:
5
14
作者
潘菽
出处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文摘
心身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但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而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解决。这一情况大大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些其它学科的前进以及一些实际的工作甚至哲学的思惟。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以及精神病学者愈来愈感觉到这个纠缠难清的老大难问题非予以积极研究解决不可。笔者也深有同感。
关键词
心身二元论
心身问题
心理学家
一元论
副现象论
并行论
精神病学
唯物论者
心理学者
四十年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朴园形象简说
15
作者
冯国晨
机构
黑龙江省克山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7-118,共2页
文摘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对这个形象的理解,有一个他对侍萍恋情的真伪问题。若是假的,说明了他自私虚伪、道德沦丧,这就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若是真的,岂不他也有真诚善良的品德吗? 愚认为真假兼而有之,但最终是假的,本质上是假的。世上的事情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真中含着假,假中含着真。但唯物论者不是二元论者,不管事物怎样相互包容,本质只能是—个。周朴园年轻时与使女侍萍相爱,并且有了两个孩子,这种关系实属爱情,不能说是玩弄和被玩弄。但这种爱情缺乏政治基础,“穷人的手和富人的手是永远握不牢的”
关键词
周朴园形象
鲁侍萍
文学形象
二元
论者
政治基础
唯物论者
道德沦丧
爱情
周萍
曹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代名师》序
16
作者
何兹全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4,共2页
文摘
这本书里,我们介绍了我国历史上五十二位有名的教育家。他们之中,有的是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的在教育思想方面作出了贡献,有的既是教育家又是教育思想家。
关键词
代名
教育家
孔子
仁政
学在官府
以吏为师
万世师表
教育思想家
唯物论者
教育人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对《老子》的看法——答韩强同志
17
作者
胡曲园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85-89,共5页
文摘
我在《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老子不是唯心论》的文章,引起了韩强同志对我的批评(见1981年第3期)。我认为相互批评,对于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有好处,所以,我对批评是欢迎的。不过,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了解古代哲学单靠注释训话是不够的。
关键词
唯心论
老子
主要思想
否定作用
儒家
公孙龙
解决问题
唯物论者
道家
中国哲学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张載哲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18
作者
屈志清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9-16,共8页
文摘
关于张载哲学思想的评价,张岱年先生曾于1955年在《哲学研究》发表过《张横渠的哲学》一文,指出张载属北宋时前无古人的唯物论者,并揭示了其自然观、认识论中的唯心论及运动观、人性论中的形而上学等种种思想局限。张先生的正确分析。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哲学研究
张载
张岱年
自然观
唯物论者
认识论
程朱理学
内在矛盾
运动观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元论是独立的世界观
19
出处
《社会科学》
1982年第11期79-79,共1页
文摘
在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间有各色各样的二元论,他们总是企图解决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未能解决的、威胁着它们基础的问题,因而呈现出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达一特点。二元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观。这是石倬英的《对“二元论”哲学要做具体分析》一文(载《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二元论
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观
论哲学
具体分析
唯心
论者
唯物论者
形而上学
基本观点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蒙思想家津田真道的哲学思想
20
作者
王守华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9-87,共9页
文摘
提起日本的启蒙思想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以西周、津田真道、中村正直、福泽谕吉、加藤弘之、森有礼等人为代表的'明六社'成员。其中最有影响,首屈一指的启蒙思想家,是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的福泽谕吉;在哲学上贡献最大的,是被称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西周。津田真道无论在影响及贡献方面都不及福泽和西周。可能是由于这种原因,国内外有关日本哲学史、思想史的著作中,一般不讲津田。本文旨在论述:在明治初年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分化的过程中,与其它启蒙思想家相比。
关键词
唯物论者
基督教
实证主义哲学
功利主义
资产阶级
宗教观
近代哲学
文明开化
历史唯心主义
无神论思想
唯物
主义思想
津田真道
分类号
B313.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的实与虚——《唯物论者的启示录》启示之四
程麻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唯物论者必然是可知论者吗?
韩震
《人文杂志》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唯物论者傅奕
吕何生
《殷都学刊》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共产党员应是辩证唯物论者
王鸿俊
《南方论刊》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谈战后日本的唯物论哲学
宋益民
《社会科学辑刊》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列宁的反映论不是直观唯物论
王念宁
《晋阳学刊》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
徐殿久
《学习与探索》
198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析三木清对唯物史观的解释
许能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科学唯物论》中译本序言
M.邦格
张华夏
《哲学研究》
1988
0
原文传递
10
试探二程对明代气一元论的影响
衷尔钜
《中州学刊》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之后
王兆铮
《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谈陶铸的一个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
李华涛
钱钧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道之为物”与“道之物”辨
秦献
《社会科学辑刊》
198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所谓心身问题
潘菽
《心理学探新》
198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周朴园形象简说
冯国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历代名师》序
何兹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我对《老子》的看法——答韩强同志
胡曲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张載哲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屈志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二元论是独立的世界观
《社会科学》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启蒙思想家津田真道的哲学思想
王守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