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实践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霍桂桓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1,共7页
进行实践哲学研究并得出恰当的结论,究竟是否必须对所使用的方法论进行彻底的批判反思和创新?这种必要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事关这种研究的成败。这是因为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由被研究对象的本性决定的,而作为被研究对象的实践与相对静止的... 进行实践哲学研究并得出恰当的结论,究竟是否必须对所使用的方法论进行彻底的批判反思和创新?这种必要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事关这种研究的成败。这是因为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由被研究对象的本性决定的,而作为被研究对象的实践与相对静止的自然物质对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只有通过彻底批判反思西方唯理智主义的基本立场、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探索并确立把被研究对象的共时性维度和历时性维度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个体生成论的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才能对实践进行恰当的研究并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实践哲学 理智主义 共时性和历时性 社会个体生成论
下载PDF
论文化定义过程的追求普遍性倾向及其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霍桂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8,共8页
在界定文化乃至在进行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的时候,绝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认真关注并正确解决下列问题,即在对文化进行定义的时候必须追求普遍性吗?如果这样的必要性确实存在,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追求普遍性的倾向?这样的追求究竟具... 在界定文化乃至在进行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的时候,绝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认真关注并正确解决下列问题,即在对文化进行定义的时候必须追求普遍性吗?如果这样的必要性确实存在,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追求普遍性的倾向?这样的追求究竟具有哪些问题,这样的问题又会产生哪些影响?这种盲目状况不仅导致了文化定义因为实际上的大而无当而既缺乏现实针对性,又缺乏理论解释力,只能流于貌似宏大叙事的就事论事,同时也导致研究者在界定文化、进而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时候的进退维谷状态,即只要研究者坚持学术研究的严格性和严肃性,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便会由于宏大叙事而难以深入推进,而不坚持这样的严格性和严肃性,又往往会使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丧失其意义和价值。有鉴于此,本文充分强调研究者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定义过程的追求普遍性的基本倾向,通过进行哲学上的、彻底的批判反思,来扬弃这种模仿自然科学研究的传统,即追求绝对普遍有效性的基本倾向,进而通过对这种追求普遍性的基本倾向进行严格的学术定位,以达到彻底突破和克服上述不良状况,使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的结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定义 普遍性追求 理智主义研究传统 心理惰性
下载PDF
老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卢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道德经》所阐发的反物质主义、反理智主义思想和甘于居小的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老子的文明观是最符合生态主义理想的文明观。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正好代表着对文明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的两个极端,二者都不可能完全得以... 《道德经》所阐发的反物质主义、反理智主义思想和甘于居小的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老子的文明观是最符合生态主义理想的文明观。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正好代表着对文明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的两个极端,二者都不可能完全得以实现。现代主义的文明观不仅是错误的,其价值导向也是极端危险的。极端生态主义的文明观虽然是不可实现的,但其价值导向是健康的。在由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信奉现代主义的人越少越好,信奉老子思想和生态主义的人越多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物质主义 理智主义 生态主义
下载PDF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4
作者 金秋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6-7,共2页
追求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宗旨。自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既是人的主体性存在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高价值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范畴在于强调人的主体性的物化、对象化,即人的自我实现,这是从... 追求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宗旨。自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既是人的主体性存在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高价值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范畴在于强调人的主体性的物化、对象化,即人的自我实现,这是从最根本、最始源的意义上对自由范畴的界定。只有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范畴,才能把握住人的自由的完整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自由观 唯理智论 决定论 宿命论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道德进步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9,33,共7页
启蒙学者们认为理性进步(即科技进步或知识进步)会导致道德进步,但启蒙思想中的唯理智主义倾向,导致了知识与德性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现代科技迅速进步与道德退化的巨大反差。迅速进步的科技与现代组织的结合使人类已具有可毁灭... 启蒙学者们认为理性进步(即科技进步或知识进步)会导致道德进步,但启蒙思想中的唯理智主义倾向,导致了知识与德性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现代科技迅速进步与道德退化的巨大反差。迅速进步的科技与现代组织的结合使人类已具有可毁灭地球的强大力量,但人类的强大又永远不可能达到“上帝”的全智全能,这便使人类很可能因自己的强大而自毁。可见人类用发达的科技和市场整合而形成的强大力量必须以道德和智慧的法码去平衡。人类若想安全地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培养与自己强大力量相称的德性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科技进步 道德 启蒙思想 理智主义 进步观 历史渊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